<p class="ql-block">苦难成就辉煌</p> <p class="ql-block">铭记三线建没历史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大军守山餐、伴山眠、风梳头、汗洗脸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以花命名的城市叫攀枝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弘扬三线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一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5年8月2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一2日,我们三家的大人小孩一行十人赴攀枝花市参观了城市景观和三线建设慱物馆。通过参观,使我们对攀枝花的发展和三线建设的成就有了初步了解,现简要记述如下:</p><p class="ql-block"> 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城。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东北与凉山州接壤,西南与云南楚雄、丽江相邻,是进出川滇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沿线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沉淀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迫于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毛主席拍板西南钢铁基地建设的钉子就钉在攀枝花。1965年3月4日,渡口改为名攀枝花市。由此,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5个民族5万多建设大军(高峰期达60万人次),从天南地北奔赴金沙江大峡谷,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流血流汗,团结奋斗,共同开拓攀枝花市这片热土,共同建设现代化钢铁钒钛基地,共同创造移民文化,共同谱写攀枝花的辉煌历史,共同培育红色的三线精神。</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当时含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国家先后投资393亿元,占1949至1976年国家在四川总投资的80%左右,建成了350多个以国防科技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以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为主的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经过三线建设,实现了在我国西部纵深地区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大后方基地的宏伟目标。</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两基一线",即: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建设线。先后建立了兵器、船舶、航天、电子、核工业等30多个军工企业、科研单位和80多个与之配套的机械、冶金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1970年10月1日,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成投产,同时成昆铁路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线建设,四川成为全国五大钢铁基地之一、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三大电站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之一,机械工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三线建设对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攀枝花市的土地面积74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2.3万人,城镇化70%以上,GDP1500亿元以上。在这片占全国土地面积千分之一的弹丸之地上,蕴藏着中国20%的铁、64%的钒和93%的钛,还有占全国18%的水能资源,拥有高等植物2146种,特色生物质能源产业前锦广阔。</p><p class="ql-block"> 笔者参观后,感慨万千,受益匪浅。赋打油诗五首:</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 渡口成为攀枝花,三线建设耀中华。</p><p class="ql-block"> 有米有盐有东西,仁和五区国人夸。</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各项工程建山坡,千秋辉煌大成果。</p><p class="ql-block"> 攻坚克难不怕苦,三线精神永高歌。</p><p class="ql-block"> 其三</p><p class="ql-block"> 钒钛铁矿山连山,开拓创新不等闲。</p><p class="ql-block"> 公路铁路穿山过,团结奋斗勇争先。</p><p class="ql-block"> 其四</p><p class="ql-block"> 今非昔比攀枝花,全国上下人人夸。</p><p class="ql-block"> 宜居宜业宜康养,英雄城市顶瓜瓜。</p><p class="ql-block"> 其五</p><p class="ql-block"> 依山傍水攀枝花,四季如春居住佳。</p><p class="ql-block"> 冬暖夏凉空气好,心旷神怡似彩霞。</p><p class="ql-block"> 注 释 :</p><p class="ql-block"> ①攀枝花是全国首个以花命名的城市,其前身叫渡口,交通不便,来往行人和运送物资,靠摆渡船才能过河过江。</p><p class="ql-block"> ②“有米有盐有东西,仁和五区”,指攀枝花市管辖米易县、盐边县和东区、西区、仁和区。</p><p class="ql-block"> ③"三线建设”的划分,是毛主席的战略构想。一线地区指沿边沿海的国防前线;二线地区指京广铁路钱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的东北部;三线主要包括四川省(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省区的部分地市。</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题写的"攀枝花建设不好,我睡不着觉”。</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心城市图</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钢铁造的坦克</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愽物馆被定为中国红色教育基地入口</p> <p class="ql-block">中学生参观三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市的前身渡口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