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八七会议旧址有感

诗书剑

<p class="ql-block">踏着前辈的足迹(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2月24日下午,天下着小雨。在好友邱先生和彭女士的陪伴下,我和未婚妻来到了汉口鄱阳街139号,参观八七会议旧址,就此思索一段扭转中国革命局势的关键历史。</p><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旧址,于1978年8月建立纪念馆,开始对外开放。内容主要有恢复后的会议场址,桌椅的摆放都依照当年的场景;300余件文物、照片和珍贵历史资料,以传统展柜和图文版面来展现。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告全党党员书》等文稿复制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庄重的心情,仔细端详会议室里的每一件设施,认真观摩那些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随后,我的目光聚焦在《告全党党员书》的原稿复制件上,认真地阅读起来。《告全党党员书》开篇便点明“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危险时刻召开的紧急会议:“同志们:中央委员会紧急会议现在致书于全体同志的时候,正是很困难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中国革命遇到了极艰巨的磨折。今年四月间蒋介石在上海发端的反革命政策,如今在武汉政府领域之内继续发展而完成……” </p><p class="ql-block"> 阅读着这些文字,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思向了1927年,那个中国革命遭遇重大挫折的黑暗年份。</p><p class="ql-block"> 1927年,国内局势风云突变,中国革命的航船在狂风巨浪中岌岌可危。4月初,蒋介石召集李宗仁、白崇禧等国民党将领秘密谋划,决心以暴力手段“清党”,对中国共产党搞突然袭击。4月11日夜,在蒋介石的指使下,青帮头目杜月笙诱捕并残忍杀害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这位年仅26岁的共产党人,成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首位党员。次日,蒋介石在南京下达“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密令,上海瞬间陷入血海,短短三天,300多名工人惨遭杀害,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p><p class="ql-block">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随即签发“第一号通缉令”,将陈独秀、毛泽东等193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列入通缉名单。此后,四川、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纷纷以“清党”之名大肆屠杀;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许克祥部疯狂捕杀1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首领汪精卫公然背叛革命,对革命者举起屠刀;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大肆镇压进步力量,4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 据中共六大不完全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31万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其中党员2.6万多人,萧楚女、陈延年、夏明翰等众多著名革命活动家先后牺牲,党员人数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锐减至1万多。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宣告失败,整个中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成立仅六年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p> <p class="ql-block">  在这革命的生死关头,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未来的斗争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也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由于当时局势极为险恶,交通又极为不便,只有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以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等共21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李维汉、瞿秋白、毛泽东、邓中夏、任弼时等重要人物,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会,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及两名俄国同志也参与其中。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因形势紧迫,仅历时一天,议程主要集中在三项: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p><p class="ql-block"> 会议上,罗明纳兹作了《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党在统一战线中放弃领导权、忽视农民运动等严重错误,着重强调了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必要性。随后,毛泽东、邓中夏等同志相继发言,言辞激烈地批判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错误。</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的发言,从国共合作、农民问题、军事问题和党的组织四个关键方面,直击问题的要害,特别强调了军事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p><p class="ql-block"> 随后,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提出今后工作要注重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紧密团结群众,组织临时革命政府,特别强调要通过土地革命来凝聚力量,点燃武装反抗的烽火。会议最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核心问题,党的首要任务是在广大区域筹备农民总暴动。</p><p class="ql-block"> 在组织方面,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苏兆征、瞿秋白等9人为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等7人为候补委员;会后临时政治局又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同时决定设立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派遣骨干力量分赴各地领导革命,其中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返回湖南,筹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p><p class="ql-block"> 八七会议作为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的关键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为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方向——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让全党在白色恐怖中重新燃起斗争的勇气,直接推动了秋收起义等近百次武装起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是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重要起点。</p><p class="ql-block"> 然而,八七会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到共产国际“左”倾观点的影响,再加上党内“左”倾情绪的滋生,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未能注意防范“左”倾,对革命形势缺乏科学的分析,助长了冒险主义、命令主义的倾向,组织上还出现了宗派主义过火斗争的苗头,这些“左”倾隐患为后来的革命发展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 1980年5月20日,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八七会议纪念馆题写馆名,这不仅是对这段历史的重视,更是对革命精神传承的殷切期望。1982年,八七会议会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我又多次来到这座意义非凡的纪念馆,见证了展品逐渐增加,展览形式逐渐更新的过程。每一次来到这里,观看馆内的展品,阅读那些珍贵的文件,我都有新的感悟。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能够在与左右倾错误路线的激烈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实现拨乱反正。党不仅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还为文革中造成的冤假错案以及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其中,为瞿秋白同志实事求是地平反昭雪,尤其令我感动。</p><p class="ql-block"> 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爆发,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批判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其党内职务,选出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开始主持中央工作。然而,瞿秋白在主持工作期间犯了“左”倾盲动错误。1934年他到达中央苏区任职,中央红军长征时被留在瑞金。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不幸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他牺牲前写下《多余的话》,倾诉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却在上世纪30年代被国民党恶意刊载。文革期间,《多余的话》被污蔑为“叛徒自首书”,瞿秋白遭到恶意抹黑,连他的墓也被砸毁。文革结束后,中央展开深入调查。1980年10月,中央办公厅转发报告,明确《多余的话》并无出卖党和同志的内容,瞿秋白终于获得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 2001年,八七会议纪念馆成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持续向后人映射着那段危急时刻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血与火中实现伟大转折,在顽强抗争中奋勇前行的历史,成为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回想起在八七会议旧址参观的经历,心中总是涌起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敬意,也更加坚定了我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