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镜头追逐秘境,却撞见天地浪漫。驶向穹窿银城,山崖古屋嵌岁月,河谷水雾淌成歌;炊烟混晨霭,藏羚羊在光影草甸踱成金色诗行。未抵银城,途中每一瞥,已是秘境。</p><p class="ql-block"> 立于银城之巅,土林如巨人雕刻,在日光下晕染赭红靛蓝。风声猎猎,经幡翻飞,荒芜土石褶皱里,深藏着岁月的磅礴絮语。达巴遗址,阳光为残垣镀金,断壁与苍穹对话,风声诉说往昔烟火,荒凉竟透出温度。</p><p class="ql-block"> 扎达土林的日落,是光影的极致交融。余晖熔金,柔抚土林棱角,沟壑流淌暖意,山峦渐次染黛。蜿蜒小径伸展于苍茫,似岁月之痕。此刻,苍凉与温柔相拥,高原的雄浑静谧,尽熔铸于这史诗般的光影长卷。</p><p class="ql-block"> 按下快门,方悟:真正的秘境,不在终点,而在奔赴时天地赠予灵魂的每一瞬壮阔与温柔。未竟的银城,永在跋涉者的眼眸深处闪烁。</p> <p class="ql-block">前往穹窿银城路上↑↓</p> <p class="ql-block">穹窿银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穹窿银城(藏语称“琼隆威卡尔”),是西藏古象雄王国(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8世纪)的都城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的卡尔东山顶,海拔高达4400米,面积约10余万平方米。其名意为“大鹏银城”——“琼”指大鹏鸟,“隆”为地方,“威”即银色,“卡尔”为城堡,象征大鹏鸟栖居的银色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与文化意义 </p><p class="ql-block"> 象雄王都:作为古象雄王国政治与宗教中心,象雄在7世纪鼎盛时人口或达千万,疆域涵盖中亚、西亚部分区域。8世纪被吐蕃灭亡后,象雄文明逐渐湮没,但其衍生的雍仲本教深刻塑造了西藏文化根基。 </p><p class="ql-block"> 本教发源地:本教创始者辛饶弥沃在此创立雍仲本教,开创“五明学科”(工艺、语言、医学、天文、佛学),并创造象雄文字。文献《象雄大藏经》被誉为解密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 </p><p class="ql-block"> 建筑传说:据《万部论》记载,都城建筑极尽辉煌:地基为金,四壁覆银,四门镶海螺,四角嵌玛瑙。主宫外环绕18殿、360神殿及1008供塔,今仅存断壁残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考古发现 </p><p class="ql-block"> 2012年考古团队发掘了毗邻的故如甲木墓地,出土青铜器皿、黄金面具、中原铁剑及大量殉葬牛马骨骼,证实象雄与中原、南亚、西亚的早期文化交流。遗址内洞窟密布,结构与古格王朝相似,但更显原始苍凉,刻有神秘文字的玛尼堆和山崖经幡仍昭示其宗教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代价值 </p><p class="ql-block"> 穹窿银城是追溯西藏文明源头(早于佛教传入)的核心遗址。现代藏族转山、挂经幡、置玛尼堆等习俗,皆源于象雄本教传统。因其未开发为景区,仅存荒野废墟,神秘感尤甚,吸引少数探秘者涉险造访。</p> <p class="ql-block">达巴遗址↑↓</p> <p class="ql-block"> 达巴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距县城约50公里,海拔4360—45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名“达巴”藏语意为“箭头落地之处”,源于古格王国时期传说:地方首领“达巴曲杰”射箭选址,箭落处现莲花祥瑞,遂建城于此。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与功能 </p><p class="ql-block"> 古格卫星城:10—17世纪属古格王国重要军事要塞与行政中心,扼守王都(札不让)东南门户,与多香、香孜等遗址构成拱卫王都的“卫星城”体系。 </p><p class="ql-block"> 延续至近代:20世纪50年代前为西藏噶厦政府县级驻地“达巴宗”,1957年与札布让宗合并为札达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布局与特点 </p><p class="ql-block">遗址以山谷为界分A、B两区: </p><p class="ql-block"> A区:核心为寺院、碉楼及防御设施。残存10米高方形碉楼(5层结构),设瞭望孔与射击孔;寺院曾存15世纪佛传壁画及彩绘天花板(与古格故城风格相似),今多风化消失。 </p><p class="ql-block"> B区:密集分布200余座民居洞窟,含单室至多室结构,保留灶台、壁龛等生活痕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遗存与记录 </p><p class="ql-block"> 传说达巴王与王后肉身曾存于寺内灵塔(“文革”被毁); </p><p class="ql-block"> 190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考察并绘制碉楼、塔林速写,记录寺院供奉宗喀巴铜像(格鲁派),为早期珍贵史料。 </p><p class="ql-block"> 达巴遗址融合军事、宗教与聚落功能,是象泉河流域文明的关键见证,虽多残垣仍折射古格王国边疆治理智慧与高原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扎达土林日落↑↓</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3年10月20日阿里扎达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