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广场一景)</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一次与小弟视频大都是晚上八点钟左右,这已经成为了习惯。</p><p class="ql-block"> 2025年还没入伏,副热带高压像一口大锅扣在山东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长时间的上蒸下煮高温的天气。七月的一天,小弟在村广场上乘凉(老家习惯叫风凉。),手机屏幕上映在他脸上是呈暖色调的广场上柔和的灯光。</p><p class="ql-block"> 他和其他人穿着T恤衫有坐着的,有躺着的。屏幕上显示出蓝色的天上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像画上画的一样美。我猛然想起,这天是阴历六月十六。</p><p class="ql-block"> 看到他们穿着T恤衫,而我还光着膀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空调调在29度)。相比之下,好生羡慕。每晚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我是必看的,而且特别关注烟台、威海和东营的天气预报和云星图。烟台是我的老家,俺村又在烟台威海之间的位置上。东营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夏天老家的最高气温最少比东营低五六度,甚至七八度。如果东营的最高气温在37~40摄氏度,老家也就在30摄氏度左右。因为这里靠着浩瀚的黄海,深蓝色的大海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晚上又缓缓地释放出来,与陆地上形成温差,所以也很容易生成风,而且是极凉爽的风。</p> <p class="ql-block">(曲玉善摄)</p> <p class="ql-block"> 我俩聊了一会儿,小弟就用手机缓缓地把广场扫描了一圈。让我欣赏到改造后的北山广场焕然一新的面貌,村里每一点新变化都让我高兴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视频结束后,我想广场向东不远的海叉子(我们叫东港jiang)如果不被吹沙填成开发用地的话,在广场上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潮起潮落。潮水退去后,大片的海滩会裸露出来,还有那些海水退去后留下的像树叶脉络一样的一道道浅浅的水流。 </p><p class="ql-block"> 每当这样的晚上,会有许多勤快的人提着马灯来赶海。在海滩上会有饽螺(海螺的一种,村里人叫它biqi,极鲜美)爬行留下的印迹,这个记号最好认,一找一个准。还有在浅流中的棱子蟹,赤甲红蟹,虎皮蟹,它们会朝着灯光爬过来,那些沙板鱼,光鱼见到灯光会傻傻的一动不动,等着你去捉它。</p> <p class="ql-block"> 赶海的人大都是外村来的。 在寂静的夜空下,海风习习,天上布满了星星,海滩上马灯闪着微弱的红光,赶海人躬身低头,轻轻的移动着脚步,聚精会神的寻找着心仪的海物。</p><p class="ql-block"> 他们白天田间劳作的疲劳会被一次次惊喜的发现冲得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场景是我儿时经常看到的。现在看不到了。记忆中老家农村这种夏日夜生活应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曲玉善摄)</p> <p class="ql-block"> 村里“北山广场”始建于二十多年前,具体哪一年记不清了,应该说是一个创举。“广场”两个字已经有了城市的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北山广场是前任村支记曲从安带领村委一班人多方筹资修建的。广场里建有舞台、长廊、四角凉亭、荷花池、篮球场、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种植了各种花卉树木,为村民提供了夏日悠闲娱乐纳凉的好去处。与此同时,还改造了村里的街道胡同。把原先坑洼不平,鸡屎鸭醤满街的土路变成了硬化水泥路,街上也安装了路灯……。村委还做了硬性规定,不允许村民乱堆乱放各种杂物,不允许放养鸡鸭。</p><p class="ql-block"> 没有先例可学,没有经验可借鉴。 一个有超前思想意识、敢作敢为的带头人带领村民改变了千百年来思想观念,改变了许多陈旧陋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展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村民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可以像城里有工作的人一样,享受一定的节日福利……。这些变化,不但拉近了城乡文化生活的差距,也掀掉了压在农民心里的那块带有自卑感的大石头。</p><p class="ql-block"> 他们创造性的走出了一条乡村文明建设的新路,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夏日的北山广场一到晚饭后华灯初上,村里人陆续来到这里,或扭秧歌,或敲打锣鼓,或说笑聊天,真是热闹极了。</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北山村声名鹊起。区内外,市内外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村口的北山广场成为迎接八方来客的亮丽名片。</p> <p class="ql-block"> 北山广场位于村东头,这块地一直是村集体用地。</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是驻村解放军榴弹炮阵地。一溜九门榴弹炮炮筒穿着炮衣,昂首挺胸,指向大海。拖炮的苏制嘎斯车相应着九门大炮整齐划一的停放在那里。解放军的炮兵有时在这里操练,有时一辆车拉着一门炮,走向海边演练,一路威风凛凛,让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正在上小学,每次经过这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由夏天的北山广场引出的话。生养我的村庄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每一代人,都会说出每一个季节里的故事,每一代人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但,世世辈辈有多少事都随着历史烟云远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中伏天,我写下这些文字有意思吗?没想过。只觉得写的时候忘了热,写的时候觉得很快乐。为什么会这样,我也在问自已。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字:爱。</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7日,立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圴是作者回村时拍照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