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快,是西北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那么“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这句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谚,正是秋季降温快的直白写照。它蕴含着深厚的气候与地理因素,是对西北地区秋季气温下降迅速特点的精准概括,体现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总结。</p> <p class="ql-block"> 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与秋季的开始。然而在西北地区,尽管立秋通常出现在8月上旬,白天气温仍可能较高,一旦进入夜间,随着太阳辐射减弱,地面热量便会迅速散失,气温随之急剧下降,使人们感受到明显的凉意。这种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也是西北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p> <p class="ql-block"> 此外,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潮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小、空气干燥、云层稀薄,保温能力差。白天,太阳辐射强,地表吸热升温快;夜晚,则因缺乏云层覆盖保温,热量迅速散失。进入立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日照时间缩短,地表热量收支由盈转亏,降温进一步加剧。加之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加剧了夜间的降温效果。因此,“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是对该地区气温变化规律的高度概括。</p> <p class="ql-block"> 从农业角度看,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糖分积累,提升瓜果及秋粮作物质量。同时,霜冻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对晚熟作物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根据天气预报及节气变化,合理安排收获时间,以应对突如其来的低温冻害,防患于未然。</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不仅是一句通俗的西北农谚,更是对当地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了解当地天气预报,并掌握这些气候变化规律,对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防寒保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