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对话世界《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2024.7.19—2025.8.17)由《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大展组成。</p><p class="ql-block"> 探寻古埃及文明底色,追溯文明轨迹。古埃及文明汇入地中海更广阔世界,在与其他文明交融中永存。上海博物馆引进古埃及文明大展,对话世界,交流互鉴,引领博物馆文化时尚。</p><p class="ql-block"> 8月2日(周日)按购票预约时间于上午十时入馆,参观诸展,于馆中逗留三小时余,看人流涌动,体验<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文化时尚。</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引进《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博物馆入口塑造了狮身人像。</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大厅人流涌动,“金字塔之巅”、“消失的法老”大型宣传画高悬。</p> <p class="ql-block"> 对话世界《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说明书封面。</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的时代》,阿蒙神演变、阿蒙荷太普四世宗教改革,呈现考古发现,挖掘文明传承与交融,触摸古埃及文明脉络,知识性中文化探源价值。</p> <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1922年11月26日深夜,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的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其清理工作花费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轰动了整个世界。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热”,以及大众文化对古埃及“了不起的”事物和人物的持续关注。</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全面地复原了图坦卡蒙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今天的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的时代”,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为基础,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再现阿玛尔纳时期的惊天巨变,讲述埃赫纳吞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解读图坦卡蒙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帝国之神 - 阿蒙</p><p class="ql-block"> the God of the empire: AMUN</p><p class="ql-block"> ﺇﻟﻪ ﺍﻹﻣﺒﺮﺍﻃﻮﺭﻳﺔ :ﺁﻣﻮﻥ</p><p class="ql-block"> 阿蒙及其配偶阿蒙涅特最初出现于《金字塔铭文》中,是赫摩波利斯的八位原初之神的一员。从第11王朝起(公元前2055﹣前1985年),阿蒙就成为了底比斯的地方神,被称为"阿蒙﹣卡穆特夫"。新王国18王朝开始(公元前1550﹣前1295年),与太阳神拉融合为阿蒙﹣拉神,被提升到了"国神"的地位。他既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王权之神。随着古埃及帝国的发展,阿蒙神逐渐走出国门,成为宇宙之神。</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时期,由于扩张的需要,一批军事新贵崛起,埃及扩张过程中得到的丰厚物质财富,一部分被法老用来拉拢新贵,又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安抚旧贵族,以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使祭司阶层的力量不断膨胀。帝国经济的繁荣,军事集团的崛起,官僚机构的进一步完善,也促使王权不断强化,使之与阿蒙神庙集团的利益产生冲突。</p> <p class="ql-block"> 阿蒙神头像 (石灰岩)</p><p class="ql-block">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头像的平顶冠及两侧残存的双羽饰表明它来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藏”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国时期,阿蒙成为整个国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埃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神庙。</p><p class="ql-block"> 阿蒙通常表现为戴着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两根长长的羽毛。他也会以公羊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狮子、巨蛇和埃及雁时常被作为阿蒙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 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纳吞)巨像 </p><p class="ql-block"> 阿蒙荷太普四世(公元前1353﹣前1335年)在其执政的第四年改名为埃赫纳吞,意为"阿吞神的阿赫",并大力推行以日轮之神阿吞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举措。</p><p class="ql-block"> 砂岩、颜料,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座埃赫纳吞巨像是一组造型相同的雕像的其中之一。这组国王巨像高约四米,曾矗立于卡纳克神庙东侧的一座阿吞神庙中。不同于传统国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风格,埃赫纳吞的形象阴柔,有着狭长的双眼和下巴。巨像的手腕和手臂上刻有埃赫納吞宗教的祷文:万岁!在地平线上欢庆的拉﹣荷拉克提!如阿吞的光芒一样!</p> <p class="ql-block"> 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泰伊王后站像,花岗闪长岩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为塞赫迈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安抚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时召唤她作为保护神的积极力量。</p><p class="ql-block"> 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迈特坐像</p><p class="ql-block">红花岗岩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卡纳克的穆特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 雕像出土于卡纳克穆特神庙的第一庭院。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头顶的太阳圆盘和圣蛇徽标则象征其神性和危险性。座椅侧面刻有代表北方的纸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莲,二者之间是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心肺符号。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左侧铭文:善神,仪式之主,涅布玛特拉,被畏惧之主塞赫迈特所爱,赋予永生。</p><p class="ql-block"> 右侧铭文:拉神之子,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统治者,被畏惧之主塞赫迈特所爱,赋予永生。</p> <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巨像, </p><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死后,年幼的图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但实权显然掌握在他的大臣埃耶和将军赫伦布手中。在继位的第二年,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将名字中带有"阿吞"的部分改为了"阿蒙",标志着传统信仰的全面回归。</p><p class="ql-block"> 石英岩、颜料,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卢克索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1931年春,芝加哥考古队在卢克索发现了一座由埃耶(约公元前1327﹣前1323年)建造、赫伦布(约公元前1323﹣前1295年)完成的祭庙。遗址中出土了两座红色石英岩雕像,其中一座相对完整,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另一座出土时破损严重,修复后藏于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这座雕像上,埃耶的名字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赫伦布的名字,说明后者挪用了前者的雕像,但雕像描绘的显然不是上了年纪的埃耶。面容的细节显示,雕像所刻画的是年轻的国王图坦卡蒙。他以仪式性的姿态站立,戴着宽项圈和尼美斯头巾、穿着象征王室的短裙,流畅的身体线条以及面部与肢体的细致刻画,又凸显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 <p class="ql-block"> 纳芙蒂蒂头像 ,石英岩,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最初被记录为“第18王朝末期一位英俊国王的头像”,后来被确认属于纳芙蒂蒂王后,可能曾是一座组合雕像的头部。</p><p class="ql-block"> 纳芙蒂蒂是埃赫纳吞的王后,雕像刻画了她的优雅容貌,细节写实,线条柔美,具有阿玛尔纳时期艺术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少年法老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在统治期间,将都城迁回孟菲斯,立下复兴石碑,表明回归传统的决心。他精心隐藏王室成员的木乃伊,率领阿玛尔纳的居民走上回归传统的道路,并重启了卡纳克与卢克索神庙以及帝王谷的修建和使用。</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时代的艺术具有承上启下的开创性意义。它不仅继承了父辈埃赫纳吞的"阿玛尔纳风格",还复兴了古埃及传统艺术风格,并在外来影响之下,形成了属于帝国中期的"图坦卡蒙艺术样式",这种样式一直影响着19王朝乃至后来的王室贵族艺术。</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在十八岁时骤然离世,18王朝的统治也随着他的离世和"阿玛尔纳改革"的结束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 ,红花岗岩,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科普托斯神庙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原本属于中王国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拉美西斯二世右侧为伊西斯,左侧为哈托尔,国王头戴尼美斯头巾,女神们则头戴三分式假发,雕像背面和王座侧面均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两位女神的名字及头衔。</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与赫梯帝国达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卡叠什条约。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期修建了大量纪念建筑,同时也将多位前任国王的纪念物挪为己用,这座雕像于1895年被纳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p> <p class="ql-block"> 图雅的卡诺匹克罐 ,雪花石膏(石灰华)、颜料、石膏、金、木乃伊内脏、亚麻布,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帝王谷46号墓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 ,石英岩,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赫伦布被认为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的奠基人,因其恢复了被埃赫纳吞改革中断的阿蒙崇拜而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刻画了赫伦布供奉圣甲虫神凯普利的画面。凯普利象征初升的太阳、创造以及从无到有的显化,也象征着太阳神的每日更新和生命的循环。供奉凯普利意味着原本并无王室血统的赫伦布正式履行了国王的职责,他获得了神的眷顾,同时也担当起维系宇宙秩序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 尤亚的木制萨布提俑,冰、金木、钢,第18王朝(公元前1550 前129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18王朝权臣尤亚夫妇的随葬品,两件萨布提俑和彩绘萨布提匣为尤亚所有,卡诺匹克罐则属于其妻图雅。尤亚拥有"神之父、赫利奥波利斯的塞姆祭司、下埃及的重臣、阿蒙第二祭司"等头衔,其中"神之父"的荣誉头衔一般指国王的岳父,尤亚本人正是国王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王后泰伊的父亲,他出身于上埃及的一个富庶之家,其名字的拼写方式似乎暗示着他拥有外族血统。尽管从未做过埃及国王,尤亚和妻子却被安葬在帝王谷中,这对夫妻在朝野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尤亚的镀金萨布提俑</p><p class="ql-block">冰、金</p><p class="ql-block">木、钢</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 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带有贝斯神形象的木椅 ,第18王明(公元前1550﹣前1295年)米、颜料、金、银,帝主谷46号墓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木椅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在图坦卡蒙墓被发现之前,尤亚和图雅墓(KV46)堪称帝王谷中保存最为完好、随葬品最精美丰富的墓葬。在椅背的图案中,侏儒模样的贝斯神站在两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间。贝斯是家庭的保护神,也司掌音乐和舞蹈。塔沃瑞特则通常被刻画成双足具有猫科动物特征的雌河马。雌性河马因其凶猛的护崽行为而被古埃及人尊为家庭的保护神。塔沃瑞特与贝斯两位神祗具有相似的职能,因此通常一起出现。</p><p class="ql-block"> 尤亚和图雅的凉鞋 ,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饰有黄金、象牙和费昂斯的木箱, 木、费昂斯、金、象牙、乌木,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帝王谷46号墓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只木箱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出土时内部还装有蓝色圆棒(因装饰物丢失而功能不明)和黄金制作的哈托尔女神头像。木箱制作工艺极其考究,带有国王阿蒙荷太普三世和王后泰伊的名字,因此很可能由王家工坊制造,是国王夫妇送给王后父母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黄金花冠 金,带有塞提二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王名,</span>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帝王谷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塞提二世是第19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公元前1199﹣前1197年),他的王后是塔沃瑟瑞特。在继承人西普塔天折后,塔沃瑟瑞特王后效仿三百年前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登基称王并拥有了法老的头衔。</p><p class="ql-block"> 这件花冠由一个金圈和16朵玫瑰花饰组成,花瓣上刻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名字,可能是二人所生的一位小公主的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 后阿荷太普的黄金手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圣甲虫,河赫摩斯王名与双斯芬克斯,费路斯,玉层、清金石、长E,埃及国家博物馆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收入的于宙,而起代若不得放具地装饰、每一些的影制作统理存,人能动物头颅的祥式、按脚水润亦女性、尤其是到的文性费用,两外的视通过顶调的小礼动系在一起,使用的明友播出,发出声者</span>,赐予他生命活力!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统治。</p><p class="ql-block"> 手镯的主体部分一半采用了纹丝工艺,另一半则在黄金表面以青金石、红玉髓和长石镶嵌成交替排列的杰德柱和泰特结</p><p class="ql-block">网公元素155﹣农1796年</p><p class="ql-block"> 铭文节选:家情中伟大的王后秦伊,愿她永生!她的父亲名为尤亚,她的母亲名为图雅。她是强大国王的妻子。他近的努出亚地区),北至米坦尼的领土南至卡洛伊(第四瀑布附(美素不达米亚的古国)</p><p class="ql-block"> 手镯顶部是精美的立体雕刻,由一个王名圈和一对斯芬克斯组成,王名圈里刻有以下铭文:"拉神之子阿赫摩斯,惠他永生"。</p> <p class="ql-block"> 迈赫普里的努恩碗 ,费昂斯饰有莲瓣纹的彩绘瓶,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帝王谷36号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只努恩碗上装饰了羚羊、鱼和水纹。羚羊象征美丽、敏捷和多产;鱼象征肥沃和富饶;水纹代表"努恩",即创世神话中的原始混沌之水,是世界最初的模样和生命的开端。在努恩之水中升起了原始之丘或莲花,最初的神灵阿图姆从中出现并开始创世,古埃及人相信,即便完成了创世,代表混沌的原初之水仍包围着埃及,伴随着太阳每一次从中升起,创世神话将不断重演。</p> <p class="ql-block"> 绘有植物和鸟类的地砖 ,石膏、颜料,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阿玛尔纳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玛尔纳时期因18王朝晚期国王埃赫纳吞迁都"阿赫塔吞"、即今天中埃及的阿玛尔纳而得名,这一时期始于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终结于图坦卡蒙继位后对原有多神信仰的恢复。伴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艺术准则被打破,新的艺术风格诞生。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倾向于以自然主义的方式描绘自然万物与生活场景,动植物成为重要题材。宗教改革失败后,阿玛尔纳的艺术风格依然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并影响了后来的埃及艺术。</p><p class="ql-block">这件彩绘地砖来自阿玛尔纳的"南宫",即埃赫纳吞为其长女梅丽塔吞建造的宫殿"玛汝阿吞"(Maru-Aten)。彩绘中的沼泽画面里有芦苇、纸莎草和莲花等水生植物以及一只正要起飞的野鸭。在古埃及,沼泽既象征世界原初的混沌,也因其丰富的物产而成为丰饶和收获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展厅短视频</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国家,建立了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在这里,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诸文明经历了复杂的融合过程,多元文化在选择和再造中传承发展,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 2024年恰逢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和“中埃伙伴年”,上海博物馆携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举办“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的第四个大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展览通过一部通史“法老的国度”、两个专题“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开独立叙事。汇集老49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另有若干件中国文物参展,展品数量超过800件,来自中国学者的独特理解将为埃及学注入更加多元的视角。展览的举办为两大古老文明交流碰撞出美妙火花,同时也将拉开中埃两国之间未来更广泛人文合作的序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