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中华全家福(下)

童言无忌

<p class="ql-block">  五十六个民族如同五十六朵绽放的花朵,根系相连,枝叶相依,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画卷。每个民族都带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却又在历史长河中相融共生,谱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乐章。</p> <p class="ql-block">  驻足于这些根雕前,我仿佛能听见不同民族的歌声在耳畔交织,看见不同民族的舞蹈在眼前翩跹。我与五十六个民族的根雕结缘,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我把五十六个民族根雕按拼音字母排序如下:</p> <p class="ql-block">  29. <b>傈僳族 ——</b>怒江与澜沧江深情拥抱的土地上的民族。在巍峨的群山间繁衍生息,用歌声、舞蹈和信仰编织出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傈僳族的节日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b>傈僳族过刀杆节——勇者无畏”,</b>勇士们赤裸双脚,毅然踏上用锋利长刀绑成的刀杆,一步一步向上攀登。阔时节也是傈僳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人们杀猪宰羊,<b>“阔时节的水酒——越喝越欢</b>”。人们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30. <b>珞巴族 ——</b>世代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与外界相对隔绝。狩猎是珞巴族传统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珞巴族男子自幼便跟随父辈学习狩猎技能,弓箭是他们最主要的狩猎工具。“<b>珞巴族的弓箭——百发百中</b>”他们制作的弓箭工艺精湛,选材讲究,箭头锋利。在珞巴族的观念里,狩猎不仅是获取食物的手段,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展现男子勇气与能力的方式。每当狩猎归来,族人们会围着猎物载歌载舞,同时也对猎物表达感恩之情,感谢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b>  31. 满族 ——</b>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民族,凭借着坚韧与智慧,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满族统治者在入主中原后,一方面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制度,推行科举、尊崇儒学,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b>“满族的旗袍——典雅大方</b>”,至今仍被广大女性所喜爱。“<b>满汉全席——丰盛无比</b>”,其精湛的烹饪技艺,充分展现了满族、汉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32. <b>毛南族 ——</b>生活在广西西北部层峦叠嶂中的毛南族宛如一颗镶嵌在石山缝隙间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生长,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毛南族妇女们穿着精致的“顶卡花”(花竹帽),这顶“<b>毛南族的花竹帽——精致好看” 。</b>“分龙节”是毛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庙节”。节日期间,<b>“分龙节的傩戏——有看头“</b>人们身着盛装,舞龙舞狮、唱山歌、演傩戏,演绎着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和原始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33. <b>蒙古族 ——</b>是草原娇子。蒙古族的历史,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到如今草原儿女的幸福生活,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是草原的守护者,用坚韧和勇敢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b>“蒙古族的马头琴——余音绕草原</b>”,是蒙古族音乐的灵魂。那如泣如诉的旋律,是在讲述着草原上的动人故事,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而那欢快的舞蹈,更是将蒙古族的热情与奔放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34. <b>门巴族 ——</b>生活在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的藏南地区,门巴族宛如一颗隐匿在深谷中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萨嘎达瓦节”备受重视,节日期间,门巴族民众身着盛装,前往寺庙朝拜,绕佛塔转经,“<b>萨嘎达瓦节的经幡——随风祈福”。</b>门巴族民众怀着虔诚之心,每日转经祈福,在袅袅桑烟中,与神灵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生活的指引。</p> <p class="ql-block">  35. <b>苗族 ——</b>走进苗寨的吊脚楼里,热情的苗族同胞端上了香甜的米酒和可口的美食。那米酒,入口绵柔,后劲十足,就像苗族人民的性格,温和中带着坚韧。芦笙声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苗家的芦笙——自吹自擂</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悠扬而热烈。那是苗族人民情感的抒发,是对生活的赞美,是对远方客人的欢迎。“<b>苗族姑娘的银饰——满身是宝”。</b>银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一件银饰都历经了匠人的精心打造,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  36. <b>仫佬族 ——</b>他们的村落,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座座吊脚楼错落有致,青瓦木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屋前屋后,繁花似锦,那是仫佬族人对生活的热爱之花。每当“依饭节”来临,整个山乡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芦笙悠扬,歌舞蹁跹,仫佬族人用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感恩与对未来的期许 。“走坡节”是年轻人的盛会 。他们身着盛装,于山坡之上对歌谈情,那是“<b style="font-size:18px;">半天云里吹唢呐 —— 想(响)得高”</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那一首首情歌,如潺潺溪流,流淌着爱意与羞涩 。歌声在山间回荡,让整个仫佬山乡都充满了浪漫的情调。</p> <p class="ql-block">  37. <b>纳西族 ——</b>生活在彩云之南,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b>纳西族的东巴文——古老神秘</b>”,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每一个文字都像是一幅精美的图画,记录着纳西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纳西族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民族特色。<b>“丽江古城的石板路——见证沧桑</b>”,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古城,是纳西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出纳西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38. <b>怒族 ——</b>生活在江水奔腾的怒江大峡谷畔。居住地是错落有致的木楞房,由原木巧妙搭建而成。“<b>怒族木楞房的炊烟——飘着生活味</b>”, 带着大自然最质朴的温度 。人们与大山为伴,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垦梯田,“<b style="font-size:18px;">怒族的梯田——层层是希望 ”。</b>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与大自然搏斗。孩子们他在山间奔跑嬉戏,在怒江的涛声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童年梦想。“<b>怒族仙女节跳舞——欢天喜地 ”。</b>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祭拜传说中的仙女,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p> <p class="ql-block">  39. <b>普米族 ——生活</b>在滇西北的高山深谷之间的民族。他们的村落,像是被岁月精心雕琢的世外桃源。错落有致的“<b style="font-size:18px;">普米族的木楞房——遮风又挡雨</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静静地伫立在青山绿水间,屋顶的袅袅炊烟,似是与天空对话的轻柔絮语 。“<b>普米族姑娘的刺绣——绣出花世界”,是</b>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在一针一线之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b>普米族老人讲故事——句句历史事迹</b> ”。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普米族的年轻一代汲取着民族的精神养分,延续着文化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40. <b>羌族 ——生活</b>在连绵起伏的岷山脚下的民族。错落有致“<b style="font-size:18px;">羌族的碉楼——稳如泰山</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宛如巨人般守护着这片土地。碉楼用片石和黄泥垒砌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如初。“<b>羌族人吹羌笛——有声有色</b>”,悠扬的乐声在山间回荡。节日里,羌族人民欢聚一堂“<b>羌族的篝火晚会——热闹翻天</b>”,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他们跳着欢快的萨朗舞,用热情的舞蹈和嘹亮的歌声,表达着对生活的赞美,对自然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  41. <b>撒拉族 ——</b>生活在青海高原广袤的大地上的民族。撒拉族的村落,土木结构的房屋,“<b style="font-size:18px;">撒拉族的民居—— 温馨又古朴</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凝聚着撒拉族人的智慧与心血。撒拉族男子们身姿挺拔,神情坚毅而沉稳。“<b style="font-size:18px;">撒拉族男子经商—— 精明又能干</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展现出在生活中的担当与豪迈。撒拉族女子,心灵手巧,“<b style="font-size:18px;">撒拉族女子刺绣—— 针针见功夫”。</b>将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每一个精致的图案中。</p> <p class="ql-block">  42. <b>畲族 ——</b>生活在闽浙潺潺流淌的溪流之畔。村落被青山环抱,与绿水相依,白墙黛瓦,清新雅致。村落随处可见的凤凰图腾,“<b style="font-size:18px;">畲族的凤凰图腾——吉祥如意</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span>象征。三月三”是畲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人们身着盛装,“<b style="font-size:18px;">畲族三月三对歌——妙语连珠”。</b>他们祭祀祖先,品尝乌米饭 。乌米饭用南烛叶捣汁染米蒸制而成,色泽乌黑发亮,香气扑鼻。</p> <p class="ql-block">  43. <b>水族 ——</b>生活在黔南边陲的都柳江两岸,在层叠的梯田与清澈的溪流之间。水族的村寨,或傍河而居,或依泉而建,青瓦木楼错落有致,在水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宛如水墨画卷。最令人称奇的是“<b style="font-size:18px;">水书先生念水书——句句有来头</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那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字形似水流、似虫动、似山形,被水族人民视为“天书”。每逢节庆或重大仪式,水书先生便会捧出泛黄的水书,用苍老的手指点读着那些神秘的符号,每一个符号都在诉说着对丰收、安康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44. <b>塔吉克族 ——</b>生活在“<b>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坚韧不拔</b>”,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宛如一朵绽放在雪山之巅的雪莲花,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服饰色彩鲜艳,款式精美,男子的服装简洁大方,尽显阳刚之气。女子的服装则华丽多彩,裙摆上的刺绣精美绝伦。音乐和舞蹈充满了魅力。“<b>塔吉克族的鹰笛——余音绕梁</b>”在高原上空回荡。仿佛能将人们带入一个神秘而美好的世界。鹰舞是舞者们模仿着雄鹰的姿态,展现出塔吉克族人对自由和勇敢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45. <b>塔塔尔族 ——</b>是草原上最灵动的音符。当手风琴的旋律响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塔塔尔族的手风琴——声声传情</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那悠扬的声音仿佛能穿越时空,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描绘着美丽的风景。“ <b>塔塔尔族的舞蹈——美轮美奂”,</b>是草原上最绚丽的色彩。姑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长裙,裙摆如绽放的花朵,在旋转中飞舞。她们的舞姿轻盈优美,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诗意,仿佛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子。小伙子们则身姿矫健,他们的舞蹈充满了力量与激情,每一个步伐都展现出塔塔尔族人的豪迈与奔放。</p> <p class="ql-block">  46. <b>土家族 ——</b>生活在那云雾缭绕的武陵山区,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恩施女儿城,当属土家族那热情奔放的歌舞。听到那激昂的鼓点,摆手舞便随之而起。“<b>土家族的摆手舞——停不下来”,</b>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或摆臂,或屈膝,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恢宏。那欢快的节奏,仿佛能点燃整个山野,传递出土家族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还有那悠扬婉转的山歌,在山间久久回荡,诉说着爱情的甜蜜、劳动的艰辛,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47. <b>土族 ——</b>在华夏大地上土族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土族的建筑,一座座庄廓的墙体厚实而坚固,宛如土族人民坚毅的性格。那精心雕刻的门窗,图案精美,每一处纹路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是在向世人展示土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欢快<b>“土族的安昭舞——越跳越欢”,</b>舞步轻盈,节奏明快,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与激情。那香喷喷的手抓羊肉,肉质鲜嫩,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那醇厚“<b>土族的青稞酒——醇厚香浓“,</b>口感绵柔,回味悠长,一杯下肚,仿佛能感受到土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p> <p class="ql-block">  48. <b>佤族 ——</b>用勤劳的双手开垦出一片片沃土,用智慧的头脑创造出独特的文化。“<b>佤族的木鼓——声振山谷</b>”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那沉闷而有力的鼓声,是来自远古的呼唤。佤族人民勤劳善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希望,收获着幸福。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每一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49. <b>维吾尔族——</b>在广袤无垠的新疆大地,在巍峨壮丽的天山脚下。他们的住房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维吾尔族能歌善舞。“<b style="font-size:18px;">维吾尔族的手鼓——一打就响”,“热瓦甫伴奏——有声有色”。</b>每当音乐响起,他们便会翩翩起舞。<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维吾尔族姑娘跳舞——步步生花”,</b>灵动的身姿,如蝴蝶般轻盈,眉眼间满是自信与欢乐。她们不仅擅长舞蹈,还精通刺绣、纺织,用一双双巧手,将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  50. <b>乌孜别克族 ——</b>生活在悠悠流淌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畔的民族。乌兹别克族的男子,身姿挺拔,头戴精致的小花帽,身着宽松的长袍。乌兹别克族的女子,美丽而温婉,头巾下是她们灵动的双眸。当夜幕降临,他们常常会围坐在一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乌兹别克族的都塔尔——一拨就响,</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唱起悠扬的歌谣。那歌声,时而高亢激昂,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纳乌鲁斯节,象征着新年的开始。“<b>纳乌鲁斯节跳舞——欢天喜地 ”,</b>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举办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整个城镇和村落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  51. <b>锡伯族 ——</b>1764年清政府为巩固新疆边防实施的军事移民行动。抽调盛京锡伯族官兵1000余人及家眷共约4000人西迁,历经一年零三个月抵达伊犁察布查尔。每年4月18日的西迁节,是锡伯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人们身着盛装,聚集在一起,共同纪念先辈伟大壮举。举行庆祝活动“<b>锡伯族的射箭手——百发百中”,“西迁节的歌舞——热闹欢腾”,“锡伯族人讲故事——有板有眼”</b>传递着对先辈的缅怀,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52. <b>瑶族 ——</b>是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用他们的勤劳、智慧、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瑶族的世界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馈赠。“<b>盘王节的祭祀——心诚则灵”,人</b>们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整个村寨都沉浸在一片欢乐而庄重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53.<b>彝族——</b>聚居的土地是连绵的青山。山是它坚实的脊,绿水是灵动的眼眸。那错落有致的“瓦板屋”“土掌房”,宛如大地孕育出的艺术品,质朴而温暖 。盛大而热烈的火把节,彝族大地便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夜幕降临,“<b>火把节的火把—— 照亮前程</b>”,人们手持火把绕田巡游,一条条火龙在山间舞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54. <b>裕固族 ——</b>巍峨的祁连山下,有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那里是裕固族的家园。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他们的历史源远流长,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几百年前,他们的先民从遥远的西至哈至东迁而来,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在祁连山下定居,这片青山绿水便成了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裕固族的村落,是那一顶顶洁白的帐篷,宛如盛开在草原上的雪莲。“<b>裕固族的帐篷——随牧而居”</b>帐篷周围,牛羊成群,骏马奔腾,牧人骑着马,挥舞着牧鞭,那悠扬的牧歌在草原上空回荡。</p> <p class="ql-block">  55. <b>藏族 ——</b>世界屋脊这片土地,就是藏族世代栖息的家园。这里的每一寸土壤都浸润着古老的传说,每一阵风都裹挟着信仰的温度,每一张笑脸都绽放着高原独有的纯粹与坚韧。这片土地,用海拔诠释着坚韧,用信仰孕育着诗意。藏族文化,如雪山融水般清澈,如经幡般飘扬在岁月里,成为中华文明中一抹独特而厚重的色彩。“ <b>布达拉宫的经幡——随风祈福”。“藏族同胞唱山歌——高亢入云”。“转经筒不停转——念念有词”。</b></p> <p class="ql-block">  56. <b>壮族 ——</b>是个世代居住在祖国南疆的古老民族,有着璀璨的文化。歌圩是壮族文化最亮眼的标签之一。每逢节日,壮族同胞们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b style="font-size:18px;">壮族的歌圩——热闹非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以歌会友、以歌传情。“<b style="font-size:18px;">刘三姐对歌——出口成章</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更是为歌圩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壮族的服饰可谓是“<b>壮锦织图案——花样百出“。</b>壮族人民热情好客<b>“壮乡的米酒——香甜醇厚”。“壮族的绣球——情意绵绵”。</b>我不仅暗暗窃喜:还有这好事?</p> <p class="ql-block">  五十六个民族根雕作品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团结与和谐的象征。它们代表着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团结精神。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  开化根宫佛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根雕,是一部生动的民族文化史书,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童言无忌的《共绘中华全家福》拙作。如果您也热爱艺术、热爱文化,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个领略中华民族多元文化魅力的机会,快来开化根宫佛国,感受五十六个民族根雕的独特魅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