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新疆(一)

曹祥才

<p class="ql-block"> 记忆与想象中的新疆</p><p class="ql-block">梦想与现实之间只隔着一个行动。新疆离我很远,远到它只能在梦中出现,在书本和影视中见到。新疆离我很近,近到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就已站在它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到新疆去,到新疆去,这个声音已在心底躁动了多年。呼朋引伴自驾游新疆的计划已提上日程多次,却因种种原因一次又一次地搁浅。当独自一人登上G868从阳新前往郑州组团成功时,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到新疆去”这个叫唤了多年的声音渐渐归于沉寂。</p><p class="ql-block">“对于新疆你又了解多少呢?”我问自己。</p><p class="ql-block">我记忆中的典籍里的新疆是用一串名字连接起来的宏大历史叙事。张骞凿空,开辟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卫青、霍去病、班超、窦宪、窦固、征服与经营西域,稳固版图;唐宋元明河西走廊的刀光剑影与血泪纠缠,绵延千年;大清帝国落日余晖里,白发苍苍的左宗棠抬棺出征灭浩罕国驱沙俄,设新疆行省,壮怀激烈;共和国上将王震屯兵垦荒,八千湘女上天山,绘一幅民族大团结锦绣画卷,豪情万丈!兴衰存亡,危急时刻,总有孤勇者以肉身入局,或开疆拓土或复我河山,挺起一个民族的脊梁。</p><p class="ql-block">我读过的课本里的新疆是用诗句串联起的如画美卷。是“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壮丽,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厚重,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急切,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愁肠,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栏终不还”的豪迈。</p><p class="ql-block">我熟悉的旋律中的新疆是能歌善舞的人们用勤劳与智慧演绎人世冷暖。是“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只眼睛真漂亮”,是《冰山上的来客》里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红”,是楼兰姑娘的曼妙身姿,是《七剑下天山》的快意恩仇。</p><p class="ql-block">我想象中的新疆山川河流沙漠雪山交错奥妙无穷让人流连忘返。这里葡萄长廊下的私语让人沉醉,这里胡杨林里的竖笛飞声,这里的驼铃在时空中穿梭,这里牛羊遍地处处飘荡着烤肉串的香味,这里的大地用丝绸铺呈着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典籍里,书本里,旋律中,想像中的新疆随着今夜T197的车轮滚动,近了,近了……一梦醒来,我的双脚将踩实乌鲁木齐的土地,在随后的13天时间里,这一切要么被验证要么被纠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印象.新疆》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