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40年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酒酣耳热之际,话题扯到了各自家族和配偶家族成员所从事的职业。同学中有人的家庭几代从军,有人的父辈从政、经商,还有人家族几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庭从我母亲开始,媳妇,妹妹、妹夫也都从医。我岳父家族里从医的也不少。掐指算来,两边家庭从事医务工作的所涉及的专业,居然可以基本涵盖现代医院的骨干专业。</p><p class="ql-block">于是有人玩笑式提议:你家可以组建一个综合性医院,除了你以外都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只是你又不懂医你能干啥?</p><p class="ql-block">思量再三才开口说到,我只能当院长!总不能让我去看大门吧?引得一众同学哄笑,在众人的调侃戏笑中,我家的虚拟医院开始运营,转眼过了40年,这个虚拟医院没有人给我这个 " 院长 " 汇报过工作,也从来没有收治治愈过一个病患,当然也从来没有给 "院长 " 发过薪水。</p> <p class="ql-block">五、六年前经友人引荐,于秦岭南坡牛背梁附近,觅得一个惬意的山居,每年有半年以上躲在山中避暑探幽、访古寻胜,自是乐在其中。今年大暑日后两日,感觉右下臼齿齿根发炎,(因本人是一个资深的糖尿病患者,病程己超过25年),很快便波及到扁桃体发炎,淋巴结肿大,虽有在省级三甲医院工作过几十年的老妻陪伴在侧,然而面对山中缺医少药之状况,还是束手无策。" 高院长 " 则是抱有侥幸心理,不愿意立即回西安就医,也没有立即使用高效的消炎抗菌素(关键是没有),加上糖尿病的助虐,到第三日中午时己开始发烧,因为嗓子发炎,喉头水肿,吞咽困难,喝口水都难以下咽。</p> <p class="ql-block">老妻以她的多年经验以为,非进医院无以解决问题,遂当机立断:必须回西安!你到底还能不能开车?我虽有超过30年的驾车经验,权衡之后自知近百公里的路程,我眼下的状况肯定无法胜任了。于是通知儿子、儿媳进山里来接我们回家。我的车放在山居楼下,连夜回了西安。</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迷迷瞪瞪,似睡似睡。途中儿子即联系他的小姑夫,并大略告之病情,以便他小姑夫了解具体情况(他小姑夫是口腔科专家),晚上九点左右到医院,听从安排,先作初步检查,开单验血,再到B超室作进一步探查,高效率的一圈儿折腾后,诊断确诊为:" 口底多间隙感染 "。</p> <p class="ql-block">安排打针用药,一宿基本没睡。第二天上卫生间,镜子里出现了一个我都差点没认出来的,胡子拉碴、两腮肿大,脖子粗壮的老汉。</p><p class="ql-block">连续两日打针吃药,自觉症状似乎没有改善,并且继续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再去复查,拍牙片,作B超检查。据说目前有关此类肿结化脓的治疗方法,可以在B超引导下,精准的在需要切口处置入一根引流管,将脓液引流出来,创口小,效果好,如果我的肿结适合作此治疗,当即就可以在B超室完成操作。</p><p class="ql-block">我的认知中关于这种肿胀郁结的处理方法,中西医都是采取切口引流的方式排出脓液。十年前脚踝部分被利器划伤,前后历时近三个月伤口方才愈合;右手掌骨折也经过长达四个月时间,才勉强畸形愈合,都是因为夲身患有糖尿病的原因。所以对于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我是出于本能的抵触。</p> <p class="ql-block">使用两天抗菌素后再去复查,进入B超室前,忐忑了好久。如果万一适合切开引流,这一小刀怕是躲不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超检查评估完成了,医生告知:前两天的消炎治疗效果不错,可以不用切口下管,继续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即可。闻听此好消息,立即感觉疼痛己好了大半,虽然己经五天没有正经的进食,脚下却是觉得也轻松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步行往医院继续治疗打针。如此往返医院,用药七天后,吞咽食物比前几天顺畅了,粗脖子也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抗菌素停药后,继续服用口服药物,坚持使用漱口水漱口,第十天停药,至此己基本痊愈。</p> <p class="ql-block">经过这次病痛寻医的经历," 院长 "深切的认识到,在面对疾病时,正确的应对至关重要。疾病不会因为你医院 " 院长 " 的身份(何况还是个基本不通医理的假院长),而对你能网开一面。当你成为患者时,同样会经历恐惧和无助,同样也不能豁免病痛,而是应该持有科学认知与积极配合治疗的心态。更不能讳疾忌医,抱有侥幸心理,应该及时就医而非自行判断,遵从医嘱规范治疗,才能尽快的达到痊愈恢复健康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痛定思痛,我决定解散我家的虚拟医院,并自行辞去 " 院长" 职务,作一个尊重医学科学的普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