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外爷的抗战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文/王小民</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爷辞世近三十年,已经鲜有人知他教了一辈子书,至于他的抗战英雄史更是连至亲之人也甚少知道。老妈前几年在的时候,零零碎碎给我们讲起过外爷的传奇经历,只怪少不更事,到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才懂得外爷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 1944年,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为挽救其侵略东南亚的孤军,扭转海上交通补给线遭盟军截断的颓势,在豫湘桂等战场向中国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面对日寇由湖南长驱直入,经广西到达贵州边境,陪都重庆告急的紧迫形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着眼于吸引知识青年参与、改善提升兵员质量的考量,于9月16日在国民参政会发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急招全国知识青年从军。他认为,“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随即,铺天盖地的宣传动员席卷中华大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规定知识青年(男性)年满18岁至年满35岁者,受中等以上教育或具有相当文化程度者,体格标准符合条件者,均得志愿参加。数额暂定为10万人,除照远征军待遇办理外,副食费酌量增加;服役期限定为两年,期满后退伍。跟着国民政府教育部也出台了《志愿从军学生学业优待办法》,不仅对从军学生一律保留学籍,而且还对从军学生退伍时做出了免试升学、减少学期、优先录取等优待承诺。</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在大荔县立中学(今大荔中学前身)上学的优等生外爷正是十八九岁冒小伙,个子大、体格壮,血气方刚,强烈的报国情怀支配他毫不犹豫,自作主张和同学暴振芳(我自家屋爷爷)一起报了名。上战场生死攸关,谁都知道这一去可能就永生回不来了,家里老老少少十几口一万个舍不得,但最终还是被外爷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坚定意志所感化,一个个抹着眼泪答应了。1945年元旦过后,应征入伍的大荔籍367名知识青年在汉中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校址接受集中训练,在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营里,外爷吃遍了在家从未尝过的苦,整天摸爬滚打、特种训练,科目从兵器到战术,学科、术科及思想兼修并重,高强度状态下身心俱疲;头回出门人地两生,异地他乡举目无亲,条件之艰苦超乎预期,人多床上不够睡,就轮流着睡地下,伙食也差得很。好在外爷朴实又聪明,适应环境快、接受能力强,勤学苦练不辍,不管军事理论还是技术本领绝对数一流。短训结束后,外爷所在连队正式编入驻汉中的青年远征军第二O六师六一六团第二营,首任师长是黄埔二期生杨彬,继任师长是大名鼎鼎的爱国将领、陆军中将方先觉。</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汉中作为国民政府的战略后方和军事文化重镇,连接西北、西南两个大后方,咽喉要塞和重庆屏障的地理时空价值突显,因而既遭到日本鬼子的大肆破坏,也得到国民政府的重点保护。开战以来,随着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西北抗战统帅部、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鄂陕甘边区警备司令部、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俗称飞虎队)等一大批与抗战有关的军事机构与设施先后进驻,汉中的城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青年远征军二O六师的组建与驻防,犹如一针“强心剂”、一颗“定心丸”,为汉中后方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保障。面对日军飞机轮狂轰滥炸、民众生命财产受损的悲惨局面,英勇不屈的青年远征军和汉中人民同仇敌忾,一方面给予狂妄不可一世的日寇以迎头痛击,击伤击落日机数架,有效降低了空袭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挖防空洞和掩体,修水利、筑公路、建机场,确保汉中生产的军粮、军服、军火及其他日用工业品、军需品和大量兵员顺利通过公路和航运源源不断地送往抗日前线,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正面战场博弈。外爷和他的战友们日夜坚守战略要地,不惜生命及时预警并反击日寇的空中侦查、骚扰和轰炸,大仗没有、零碎冲突常在,好几次轻伤不下火线。外爷八十多的时候还清醒记得,当时汉中城墙上架着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城门口醒目写着“还我河山”。这四个字,其实已经深深刻在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p> <p class="ql-block"> 外爷和蒋氏父子三人都有过历史交集。老蒋密切关注青年军训练情况,1945年春先是派“知识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视察组由重庆来汉中视察,再是派青年军训练总监罗卓英来汉中视察,为其不日亲自来汉中检阅部队做铺垫。经过紧张筹备,6、7月间的一天上午,蒋介石、白崇禧和魏德迈(美国人)一行由重庆飞来汉中,汉中行营主任李宗仁等陪同在汉中营大操场进行阅兵。师阅兵指挥官由时任六一六团团长赵云飞担任,外爷站在队列里远远看着国家最高领袖从面前驱车而过激动不已,内心充满了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斗志。老蒋检阅后集合官兵讲话,说了一大堆积极鼓励的话,总之期待这些知识分子组成的新军,能够尽快熟练使用美式武器装备,为中国抗战局势注入新鲜血液。为了牢牢把控青年军,老蒋特意派自己的次子蒋纬国下青年军“镀金”,初任的正是外爷所在六一六团二营少校营长。外爷给老妈说,小蒋很会来事,尚能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外爷和他有过几次短暂接触,留下的印象是没有公子哥脾气,和士兵们相处还算融洽,亲和力比较强。就在青年军日复一日强化训练、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印度前线时,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遂宣告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对于青年远征军来说是光荣且庆幸的,然而没有投入一线战场痛痛快快与日本鬼子面对面“亮剑“,对外爷这些铁血男儿来讲不能不说也属一种遗憾。1945年8月下旬,民国政府国防部指示青年军各师改为预备干部教育,在原有训练科目基础上,继续深造,进一步熟练战术训练、战斗射击、实施野营和对抗演习,以图未来发挥知识青年的更大作用。1946年初,老蒋长子、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蒋经国来汉中,检阅了二〇六师各团训练成果,并以座谈会的形式与优秀士兵代表讨论复员事宜,外爷被推选参加并发言。外爷眼中的蒋经国,矮墩墩的身材,虽然不高大,可给人印象很结实。传说他颇能笼络人心,亲自参与青年军训练,往往在寒冷的早晨,光着膀子带青年们跑步,博得一众青年人的好感。说归说,练归练,第一期青年军兵士复员的期限终在1946年6月3日到来。青年军二〇六师大部分人选择复员,分别回乡走上了“升学”和“就业”两条道。少部人志愿留下,编成教导队担任了第二期青年军的班排长。外爷属于眼亮心宽的前一种,复员后很快从事了党的教育事业,平静恬淡幸福终老。回望历史,外爷的做法无疑理性而明智,留在部队的那些人,绝大多数在后来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共战场上充当了炮灰,外爷这些有志爱国的知识青年能够幸运地躲过这一劫,正彰显了他们守规矩、循规则、明事理、辨是非、晓善恶、懂进退、知荣辱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今时今日,可喜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已经共同行动起来,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向包括外爷在内的所有抗战“青年”“老兵”尤其是“烈士”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