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立秋:不寻常的秋始,藏着岁月的彩蛋

昵称:与晚风对坐 美篇号:41737743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7日,立秋的脚步如期而至,而今年的立秋格外引人关注,因为它恰逢农历闰六月十四,出现了“闰月立秋”这一特殊现象,这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说法,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立秋的智慧体现在对“平衡”与“顺势”的深刻领悟,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实现身心与环境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立秋时节,自然界的万物开始从繁茂转向成熟收敛,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需顺应这种变化,避免过度消耗体能或情绪,注重阴阳平衡。</p> <p class="ql-block">  立秋一到,夏的燥热便像被抽走了筋骨,风里忽然有了清冽的凉意。这节气像极了人生的某个转场——曾经拼尽全力去追逐的热烈,不知不觉间就淡了,转而开始贪恋一份从容。</p> <p class="ql-block">  从气候特征来看,今年无疑是“晚立秋”。按农历月份划分,闰六月的立秋符合晚立秋的定义;从具体时间14时20分45秒‌(北京时间)来看,同样属于晚立秋。老话说“晚立秋热死牛”,仿佛已经预示着立秋之后,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同时,今年是白天立秋,也就是“睁眼秋”。农谚讲“睁眼秋,雨不休”,这意味着降雨可能会偏多,各地需要警惕洪涝灾害的发生,提前做好排水防涝的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总觉得,日子要像盛夏那样滚烫才够味,要争、要闯、要把每一寸时光都燃得炽烈。可到了这个年纪才懂,立秋的妙处,正在于那份“收”的智慧。就像庄稼到了这时节,不再疯长茎秆,而是把养分悄悄聚向饱满的籽粒;人到了一定阶段,也不再执着于向外的张扬,而是开始向内沉淀,把经历酿成底气。</p> <p class="ql-block">  “闰月秋,寒露收”的说法提醒着农民朋友们,要在10月8日寒露之前抓紧抢收作物,以免遭受霜冻的侵害,导致减产。而“六月秋,两头不收”则警示着可能出现的问题,早播作物或许会因季节提前而早熟减产,晚播作物也可能因为灌浆期不足,影响最终的收成。不过,地域差异也使得闰月立秋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华南沿海地区,闰月立秋可能带来充足的雨水,有效缓解当地的干旱情况,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迎来丰收;但在其他地区,却需要防范洪涝或者低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  看那秋日的天,比夏日更高远,云也更疏淡。仿佛是在说,人生不必时时紧绷,留白处自有风景。曾经为一句评价辗转反侧,为一次得失彻夜难眠,到了这时才明白,成熟不是学会了较劲,而是懂得了释然——像秋叶坦然告别枝头,像晨露从容融入霞光,把该放下的轻轻放下,把该珍藏的好好收存。</p> <p class="ql-block">  面对“闰月立秋”这一特殊现象,我们既感慨于古人通过细致观察和经验积累所总结出的民间智慧,它们就像一盏盏明灯,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指引;又赞叹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卫星、超级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和技术,让我们对天气变化的预测更加准确、及时。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我们定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在多事之秋中稳步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p> <p class="ql-block">  立秋也提醒着,收获从不是偶然的惊喜。春的播种,夏的浇灌,才有了秋的沉甸甸。人生亦是如此,那些看似云淡风轻的从容,背后都是步步为营的积累;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通透,原来都是千回百转后的豁然。</p> <p class="ql-block">  立秋如同一场生命的仪式,宣告炎热退场,寒冷登场。它教会我们顺应自然规律,接受季节的更迭。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以豁达之心看待得失,如同秋叶随风飘落,归于大地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所以不必急,该来的总会在恰当的时节抵达。就像立秋过后,暑气会慢慢退去,凉意会渐次铺展,一切都在不疾不徐中走向圆满。人生这趟旅程,重要的不是跑得多快,而是能不能在岁月流转中,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热烈时尽兴,沉静时安然,如此便好。</p> <p class="ql-block">  立秋带来渐凉的秋风、金黄的稻田与火红的枫叶,构成一幅诗意画卷。秋雨润泽万物,落叶诉说着季节更迭的静美,仿佛大自然在低语生命的轮回与丰收的喜悦。立秋是夏去秋来的转折点,既承载着对逝去夏日的追忆,又孕育着对未来的期许。它如同一位温柔的诗人,用清风、落叶书写着关于收获与思念的篇章,让世间万物染上诗意的薄纱。</p> <p class="ql-block">  立秋作为季节转换的节点,不仅是自然时序的提醒,更蕴含着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启示:懂得“收放”,顺应节奏,立秋前是夏的“张扬”——万物生长、肆意舒展;立秋后则是秋的“收敛”——作物灌浆、能量内蓄。这恰似人生:既要在该拼搏时全力以赴,也要在适当时候沉淀蓄力,懂得张弛有度,才是长久之道。</p> <p class="ql-block">  立秋的清晨,感受到岁月静好的力量。暑气未消却已迎秋凉,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份清凉与丰收。生活的热烈如夏日的篝火,余烬中闪烁着秋的静谧,微光落叶如同时光的信笺,记录着生活的深情与成长。立秋不仅是季节的更迭,也是情感的沉淀。愿以秋的宁静抚平夏日的躁动,用丰收的喜悦感恩生活的馈赠。在这个过渡期,愿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收获内心的平和与力量,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p> <p class="ql-block">  珍惜当下,把握“收获”的契机,立秋是“承上启下”的节气:既是对夏日耕耘的检验,也是为秋收做准备。它提醒人们:所有成果都源于前期的积累,而当下的每一步行动,都在铺垫未来的“收获”。别等时光流逝才追悔,抓住眼前的机遇,方能不负光阴。</p> <p class="ql-block">  接纳“变化”,拥抱新开始,暑气渐消、凉意渐生,立秋宣告着一个季节的结束与另一个季节的开启。这像极了人生中的种种转变——告别熟悉的环境、迎来未知的挑战。与其抗拒变化,不如学着接纳:每个阶段的结束,都是新故事的开端,顺应变化,才能在无常中找到从容。今年全球变暖为极端高温提供气候基础,副高异常和厄尔尼诺事件是直接触发因素,大气环流异常与“热穹顶”则加剧了局地高温强度,应该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否则……</p> <p class="ql-block">  于“清简”中见真意,秋天褪去夏的浓艳,呈现出“清、净、简”的底色。立秋启示人们:剥离外在的繁杂,回归内心的本真,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不必追求喧嚣热闹,有时简单纯粹,反而更显丰盈。</p> <p class="ql-block">  总之:立秋的智慧,说到底是对“平衡”与“顺势”的领悟:在自然的节律中学会与自己、与世界相处,在变化中守好本心,在耕耘中静待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