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直升机式父母”——这个流行于教育与心理学领域的术语,生动描绘了一类时刻盘旋在孩子生活上空的家长:他们以爱为名,将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业社交纳入全方位管控,试图为孩子扫清所有障碍,隔绝一切挫折。然而,这种密不透风的保护,往往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埋下自理能力薄弱、抗挫折力缺失、社交适应性不足的隐患。</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亲戚家的男孩,恰是这类教养模式的一个缩影。今年大学毕业的他,刚考上“三支一扶”岗位,面对6个可供选择的乡镇,当我女儿问起“知道是哪6个乡镇吗”,他正对着电脑屏幕,头也不抬地答了句“不知道”。这份在人生关键选择前的淡然,让旁观者颇感意外。</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细究之下,便不难理解这份“不上心”的由来:从考试报名、考场接送,到成绩查询、资格审查,整个考编流程全由母亲一手操办,他只需专注于备考;就连体重问题也不例外——因196斤的体重可能影响体检和健康,奶奶便成了“专职减脂督导”,每日变着花样准备减脂餐,监督寸步不离。可一旦脱离监管,他便彻底失控。一次家庭自助餐聚会上,他食量远超旁人,还坦然解释:“奶奶在的时候,我连蛋糕都不敢多看一眼。”一句辩解,让在场的人不禁深思:他究竟是在为自己减肥,还是在完成长辈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样的过度保护,看似为孩子铺就了坦途,实则让他们在成年后陷入“被安排”的困局。真正的成长,需要“适度放手”的智慧:父母不必做时刻悬停的直升机,而应成为孩子身后的港湾——既在他们需要时提供支撑,也在适当时候松开手,让他们在试错中学会权衡,在责任中锤炼独立人格。毕竟,人生的方向盘,终究要交到孩子自己手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