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坐不住?不是孩子不专心,可能是孩子的身体在求救!

七感·倩儿

<p class="ql-block">  你家孩子是不是总会这样:上课盯着黑板却眼神飘忽,写作业时身子扭来扭去,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班主任还操心?</p><p class="ql-block"> 多数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听话”,其实问题可能是感觉系统不成熟,没跟上大脑的节奏导致的。</p><p class="ql-block"> 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单靠皮质抑制来维持的,而是视觉、前庭觉、本体觉这三个系统像“三脚架”一样协同工作的结果,哪一条“腿”不稳,注意力的“桌子”就会晃。</p> <p class="ql-block">  想让孩子坐得住、听得进,需要大脑要集中注意力,要先解决三个问题——“知道自己在哪里”“能看稳”“能坐稳”。这分别由三个系统共同负责:</p><p class="ql-block"> <b>1.前庭觉:身体里的“雷达系统”,帮大脑锁定目标</b></p><p class="ql-block"> 它有两个核心“配件”:半规管像三个垂直的水管,里面的液体能感知头部转动,比如孩子低头写字、抬头看黑板时的动作,就像雷达一样,时刻报告“头往哪转了”;</p><p class="ql-block"> 耳石器官则像贴了小石子的“水平仪”,能感知重力和身体倾斜,比如孩子身体倾斜的时候,能够随时感受到。</p> <p class="ql-block">  这两个“装备”会把信号传给大脑的前庭神经核,指挥眼睛和身体做出修正。</p><p class="ql-block"> 比如孩子低头写字后抬头看课件时,前庭系统会立刻让眼球调整焦距,避免视觉分辨不清——如果这个过程太慢,孩子就会因看不清而走神。</p><p class="ql-block"> 这就好比是相机没开好防抖功能,拍出来的照片糊了,大脑自然没办法保持专注。</p><p class="ql-block"> <b>2.视觉:大脑的“侦察兵”,信号错了就会“错误指挥”注意力</b></p> <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的眼睛其实是“暴露在外的脑组织”。在胚胎发育进程中,负责眼球运动的神经组织是从大脑里“长出来”的,视网膜上的细胞和大脑神经细胞属于同源。</p><p class="ql-block"> 这意味着:孩子“看到”的世界,不是眼睛直接传给大脑的画面,而是大脑对光线信号的解读产生的。</p><p class="ql-block"> 就像我们看手机时,屏幕只是亮着的光点,是大脑把这些光点译码成了文字和图片。孩子看课本时,大脑也在做同样的工作——如果这个“译码过程”出了问题,注意力自然会出现障碍。</p><p class="ql-block"> <b>3.本体觉:身体的“地图”,摸不清位置就坐不住</b></p><p class="ql-block"> 本体觉藏在肌肉和关节里,能告诉大脑“手在哪、脚在哪里,背部有没有挺直”。</p><p class="ql-block"> 比如孩子写作业时,本体觉会报告“坐姿歪了”,大脑会指挥身体调整——如果本体觉不灵敏,孩子就会一直扭来扭去,用“动”来确认自己的位置,自然没法专注。</p><p class="ql-block"> 这三个系统就像乐队:前庭觉是指挥官,视觉是乐手,本体觉是乐器。任何一个系统“不在线”,乐队就无法表演,注意力也就会乱。</p> <p class="ql-block">  <b>1.“圈养”孩子:前庭觉就会“生锈”</b></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孩子总被限制各种活动:怕摔不让爬高,怕晕不让转圈,出门就坐小推车。可前庭系统像一件铁器,不用就“生锈”。</p><p class="ql-block"> 比如很少荡秋千、奔跑、转圈的孩子,半规管感知转动的能力弱,进而就无法快速锁定目标,进而学习时就会出现容易分心、小动作多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b>2.用眼“过度”:视觉和本体“同时罢工”</b></p><p class="ql-block"> 孩子看电视、玩平板时,眼睛要调焦距,身体要保持固定姿势。如果连续半小时不活动,视觉系统会“忘记怎么看远”,本体觉会“偷懒,不再给大脑报告姿势位置”。</p><p class="ql-block"> 结果就是:老师用黑板写字时,孩子视觉聚焦慢;想坐直,身体却不听指挥——只能靠抠橡皮、东张西望“缓解不舒服”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b>1.前庭觉“激活”游戏:给大脑装个“防抖镜头”</b></p><p class="ql-block"> (1)大象鼻子旋转,向左向右各20圈,每圈旋转速度为2秒,左右圈数要对等,每天最多两组,每组间隔必须在一小时以上。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立刻停止训练(两岁半以下幼儿及大脑身体有损伤儿童不要做);(2)前滚翻,15个为一组,每天2组;(3)荡秋千,15分钟一组,每天2组;(4)跳床,15分钟为一组,每天2组。</p><p class="ql-block"> 注意:四项训练,顺序不能错,大象鼻子旋转数量不能超过20圈,其他三项训练也不能高于标准量,千万别弄错!</p><p class="ql-block"><b>2.视觉训练,唤醒大脑,让大脑正确处理信息</b></p> <p class="ql-block">  <u>引导儿童身体保持直立,然后将吹起的气球向上抛起,用头向上顶气球,要求气球的高度超过头顶,同时气球不能掉落。</u></p><p class="ql-block"> 这个训练可以激活视网膜细胞,给大脑发出“开工信号”。</p><p class="ql-block"> <b>3.本体觉“唤醒”练习:让身体和大脑“联系起来”</b></p><p class="ql-block"> 家长和儿童面对面坐好,然后家长可以先演示触摸自己的鼻子、嘴巴、耳朵等身体部位,随后给儿童下达指令,让其快速触摸自己身体的部位。</p><p class="ql-block"> 最后想说:孩子坐不住、走神,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身体的“感觉系统”在求救,视觉、前庭觉、本体觉就像注意力的“土壤”,有了土壤,注意力自然会“生长”。</p><p class="ql-block"> 从今天起,少点说教,多带孩子进行游戏——你会发现,那个总“坐不住”的小不点,慢慢能专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