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明珠:大同,历史与舌尖的深度之旅

彩霞

<p class="ql-block">大同,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这里有我的至亲手足,有我珍藏的童年记忆,更有永远不变的、妈妈的味道。纵然如今满目葱茏的绿色新城,早已洗去昔日煤烟弥漫的旧影,但那份温暖的亲情与熟悉的滋味,始终如一。大同,是我心底无法割舍的情怀。</p><p class="ql-block">故地重游,感受变迁。</p><p class="ql-block">巍峨的鼓楼依旧矗立,见证着周遭翻天覆地的巨变,带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莜面、炸糕的醇香未改,而曾经弥漫煤烟味的空气,早已变得清新舒爽,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今日大同,魅力新城。</p><p class="ql-block">作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更是北京的“后花园”,每年七八月间,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至。</p><p class="ql-block">地理气候,得天独厚。</p><p class="ql-block">大同地处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坐落在黄土高原最北端,平均海拔约1200米。夏季气候宜人,气温多在25~30℃之间,空气干燥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大同曾是北魏王朝(公元386-534年)的古都。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鲜卑族即胡人)将都城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至大同(时称平城)。自此,大同作为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度繁荣鼎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城内及周边众多北魏时期的建筑与遗址,仍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近代史上,大同在民国时期曾与集宁、张家口同属察哈尔省(由傅作义主政),解放后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划归山西省。</p> <p class="ql-block">文旅瑰宝,璀璨夺目。</p><p class="ql-block">大同拥有顶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一城三遗”(一座古城,三处世界级/顶级遗产)的独特格局:</p><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之一:恒山悬空寺</p><p class="ql-block">辽金古建筑瑰宝:华严寺、善化寺</p> <p class="ql-block">大同鼓楼,位于大同市古城中心四牌楼东南侧(永泰街与鼓楼东街交汇处),始建于明代(1368-1644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遗存。作为古城地标,它不仅是山西省现存最大、最高的明清鼓楼,更以“声闻四达”的报时功能见证了大同600余年的城市变迁。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通高约20米,为三重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两层)。 </p><p class="ql-block"> 台基平面呈方形,边长约17米,以青砖砌筑,四面开拱券门洞贯通街衢(古为车马通道)。 </p><p class="ql-block"> 结构精妙: </p><p class="ql-block"> 全木构架无一颗铁钉,檐下斗拱繁复如云,支撑起12米高的主体楼体。 </p><p class="ql-block"> 顶层南侧悬明代大鼓(复刻品),北侧挂清代铜钟,象征“晨钟暮鼓”。</p><p class="ql-block">登鼓楼顶可360°环视古城格局,东望代王府、西眺华严寺、南观善化寺、北览魁星楼。 </p><p class="ql-block">对比西安钟楼(明代)、北京鼓楼(元代),大同鼓楼更有北方重镇的雄浑气质。</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绝壁之上,始建于北魏晚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它以“奇、悬、巧”三大特点闻名于世,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也是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之一。 </p><p class="ql-block">核心亮点与价值 </p><p class="ql-block">1. 惊世建筑奇迹</p><p class="ql-block"> 悬”为灵魂:全寺共有殿阁40间,看似仅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实则真正承重的是深插岩壁的横梁飞柱(暗托于岩石内),形成“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绝技。 </p><p class="ql-block"> 险峻位置:寺体距谷底地面垂直高度约60米,紧贴垂直崖壁而建,远望如浮雕镶嵌于峭壁,李白游览后题“壮观”二字(“壮”字多一点,喻意比壮观更胜一筹)。 </p><p class="ql-block">2. 三教合一圣地 </p><p class="ql-block"> 寺内三教殿同时供奉释迦牟尼(佛)、老子(道)、孔子(儒),体现北魏以来三教融合的思想,全国罕见。 </p><p class="ql-block"> 其他殿宇亦交错分布佛教、道教塑像,反映古代宗教包容性。 </p><p class="ql-block">3. 千年不倒之谜 </p><p class="ql-block"> 科学设计: </p><p class="ql-block"> 依凹陷山崖而建,顶部山崖突出如伞,为寺庙遮挡风雨侵蚀。 </p><p class="ql-block"> 木质结构采用桐油浸铁杉木,防腐防蛀,韧性极强。 </p><p class="ql-block"> 地基随山势起伏分层搭建,减轻整体负荷。 </p><p class="ql-block"> 现代保护:2010年起加装42吨钢结构支撑**,在保持原貌基础上提升安全性。 </p><p class="ql-block">关键数据与荣誉 </p><p class="ql-block">结构规模:总长约32米,建筑面积仅152.5平方米,却含殿阁40间,最大殿阁不足10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世界之最: </p><p class="ql-block"> 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唯一中国建筑) </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 </p><p class="ql-block"> 恒山风景区核心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力学与信仰的完美结晶——它以“悬而不倒”的千年传奇,诠释古代工匠的智慧;以“三教共奉”的独特格局,彰显文明交融的深度。其惊险之姿与人文厚度,使之成为中华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空中瑰宝”。</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入选),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公布)。</p><p class="ql-block">核心信息:</p><p class="ql-block">1. 开凿背景与年代:</p><p class="ql-block"> 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左右),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最初的五个洞窟(即著名的“昙曜五窟”)。</p><p class="ql-block"> 主要工程集中在北魏中后期(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历时约60余年。</p><p class="ql-block"> 是北魏王朝倾举国之力建造的皇家佛教艺术工程,象征着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造像运动达到巅峰。</p><p class="ql-block">2. 规模与布局:</p><p class="ql-block">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p><p class="ql-block"> *现存主要洞窟45个(编号洞窟),大小佛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p><p class="ql-block"> 根据开凿时间和风格演变,通常分为早、中、晚三期:</p><p class="ql-block"> 早期(昙曜五窟:16-20窟): 气势恢宏,造像高大雄伟,具有明显的犍陀罗艺术影响,体现皇权与神权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中期(5窟、6窟、7-8窟双窟、9-10窟双窟、11-13窟等):北魏鼎盛期作品,石窟形制复杂多样(如中心塔柱窟、前后室窟),装饰华丽繁缛,汉化风格开始显现,内容题材丰富(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供养人等)。</p><p class="ql-block"> 晚期(20窟以西及4、14、15窟等):多为民间开凿的中小窟龛,佛像体型清秀,服饰趋于“秀骨清像”的汉式风格,更加贴近生活。</p><p class="ql-block">3. 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与特色:</p><p class="ql-block"> 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典范: 云冈石窟艺术融汇了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中亚艺术的精髓,并逐渐吸收、融合了中国本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开创了独特的“平城模式”,对后世中国佛教艺术(如龙门石窟)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造像规模宏大,雕刻技艺精湛。早期造像浑厚雄健,中期雕刻精细繁复(如第6窟中心塔柱的精美浮雕),晚期则清秀飘逸。</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生动记录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北魏王朝的政治抱负、社会风貌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建筑、音乐、服饰等不可替代的实物宝库。</p><p class="ql-block"> 标志性代表:</p><p class="ql-block"> 第20窟露天大佛: 云冈石窟最著名的标志,高13.7米,面相丰圆,气魄雄浑,是早期“昙曜五窟”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第5窟大佛:云冈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p><p class="ql-block"> 第6窟: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中心塔柱雕刻极其华丽,四壁布满佛传故事浮雕,是中期艺术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 音乐窟(第12窟):前室雕刻了众多手持各种乐器的伎乐天人形象,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薄衣贴体”与“褒衣博带”: 清晰地展现了从早期受印度、西域影响的“薄衣贴体”式服装,到中期以后流行汉式“褒衣博带”宽袍大袖服饰的风格转变。</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是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朽丰碑。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和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瞻仰、探索其永恒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坐落于中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其核心信息如下:</p><p class="ql-block">1. 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p><p class="ql-block"> 得名于佛教重要经典《华严经》,体现了其宗派背景。</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辽金时期寺庙建筑群代表。</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另两座是天津蓟县独乐寺、辽宁义县奉国寺)。</p><p class="ql-block">2. 规模与布局:</p><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积广阔,达66,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整体分为上寺和下寺两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布局为两院。</p><p class="ql-block"> 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p><p class="ql-block">3. 核心建筑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是上寺的主殿,也是整个寺庙的核心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建筑体量巨大,面阔九间,进深五间。</p><p class="ql-block"> 它是中国现存古代单檐木构建筑中体型最为庞大的一座,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其斗拱结构复杂精巧,檐角飞扬,充分展现了辽金时期高超的建筑技艺和雄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薄伽教藏殿:</p><p class="ql-block"> 是下寺的主殿,以保存珍贵的辽代佛教文物著称。</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着辽代泥塑造像,造型生动,技艺精湛,是研究辽代雕塑艺术的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 殿内还保存有辽代彩绘图案,色彩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 殿内环绕壁藏(藏经柜)的天宫楼阁雕刻更是被誉为“海内孤品”,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 整体价值:华严寺的建筑、雕塑、彩绘等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辽金时期历史、文化、宗教和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大同华严寺是辽金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宏大的规模、珍贵的辽代原构建筑(尤其是大雄宝殿)、以及薄伽教藏殿内无与伦比的辽代雕塑与壁藏,共同构成了它不可替代的历史与艺术地位,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褪去白昼喧嚣,大同古城在暖黄灯影中苏醒。夜色大同,是凝固的历史,亦是跳动的现代脉搏。城墙根下,笑语欢声;夜市摊前,香气氤氲。古寺的庄严与街巷的烟火奇妙相融,青石板路映着阑珊灯火,每一步都踏进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惬意。来大同,赴一场穿越千年的灯火阑珊之约。</p> <p class="ql-block">大同清真大寺(中国古称“清修寺”) </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礼拜场所,在大同古城西南隅(九楼巷内,距鼓楼约300米) </p><p class="ql-block">始建唐贞观二年(628年)(现存建筑为明清重修) </p><p class="ql-block">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入第五批国保) </p><p class="ql-block">是 中国唯一入选国保的中式古典风格清真寺</p><p class="ql-block">里山西省最大、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 </p><p class="ql-block">独特价值</p><p class="ql-block">1. 建筑奇观——中式伊斯兰典范</p><p class="ql-block"> 外观似佛寺:青砖灰瓦、斗拱飞檐,无穹顶尖塔 </p><p class="ql-block"> 内部融伊斯兰元素:阿拉伯文匾额、窑殿“米哈拉布”朝向麦加 </p><p class="ql-block"> 核心建筑:省心楼(双层八角亭)、礼拜大殿(可容千人) </p><p class="ql-block">2 与华严寺(佛)、圣母圣心堂(天主)呈三角分布,共筑“大同宗教文化地图”</p> <p class="ql-block">舌尖滋味,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大同美食是吸引游客的又一亮点:劲道爽滑的刀削面、鲜香浓郁的过油肉、风味独特的莜面、香甜软糯的油炸糕、清凉解暑的黄米凉糕、酸辣爽口的浑源凉粉、暖胃鲜香的羊杂粉、皮薄馅美的百花烧麦……皆是游客们的心头好与必尝之选。</p> <p class="ql-block">香甜软糯的油炸糕</p> <p class="ql-block">风味独特的莜面</p> <p class="ql-block">暖胃鲜香的羊杂粉</p> <p class="ql-block">鲜香浓郁的过油肉</p> <p class="ql-block">皮薄馅美的百花烧麦</p> <p class="ql-block">酸辣爽口的浑源凉粉</p> <p class="ql-block">清凉解暑的黄米凉糕</p> <p class="ql-block">劲道爽滑的刀削面</p> <p class="ql-block">热闹的大家庭一大烩菜</p> <p class="ql-block">萱草忘忧慰人间的黄花菜</p> <p class="ql-block">此外,大同古城、大同土林、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周边应县木塔、明代古长城遗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北岳恒山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元的景观体系。</p> <p class="ql-block">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坐拥众多古建筑与丰富矿藏,更拥有一条鲜为人知的“长城博物馆”——长城一号公路。</p><p class="ql-block">作为山西省打造的旅游公路,长城一号公路贯穿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全长1201公里。它宛如一条丝带,串联起雁门关、广武古城等百余处景点,于2024年10月全线贯通。这条公路是自驾探索边塞雄浑风光与厚重历史遗迹的理想选择。</p><p class="ql-block">公路按地域分为大同段、朔州段和忻州段,主线包含北线、东线及若干支线,覆盖3市14县。其中,北线(天镇至左云段)串联李二口长城、得胜堡等军事遗址,东线则连接火山地质公园、桑干河等自然奇观,忻州段则以老牛湾、平型关为核心亮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各城市方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天镇县位于山西省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誉。</p><p class="ql-block">这里 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文物古迹丰富。</p><p class="ql-block">始于新石器时代,战国设延陵邑,唐设天成军,乃明清重镇,素称"北方门户、边关锁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于大同游客而言,自驾首选无疑是本地的长城一号公路段。更重要的是,长城博物馆便坐落在大同天镇县的李二口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同段阳高县还藏有一处九龙温泉度假村。游览完壮阔的长城景观后,在此泡汤解乏,更是惬意舒适的完美体验。归途中,车行画里:蓝天白云下,两侧绿意盎然,摇下车窗,夏日的凉风拂面而过,让人沉醉在这避暑度假的悠然喜悦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