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遛弯回来,快走到段兴西路经十路口时,发现前面有几个孩子盯着路西洁白的石灰墙壁一个劲得看。我也去凑个热闹,原来电线杆旁一只壁虎正在捉虫子呢。只见机警的壁虎紧紧贴在墙壁上,两只眼睛盯着两寸开外一只绿色小昆虫,一动不动。忽然,它的尾巴也开始慢慢左右摇摆起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去,瞬间把那只小虫吞进嘴里,然后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认为小壁虎四只脚掌有吸盘才可以附着在光滑的玻璃上行走。其实放大后发现它脚掌上有很多刚毛,刚毛上又分出了许多绒毛,大大增加了与被吸附物接触面积,所以即使在玻璃上壁虎也是如履平地。人们用这原理发明了吸盘鞋和吸盘手套,胶布,防水绷带,仿生机器人等。</p> <p class="ql-block"> 壁虎,小时候我们都叫它“蝎虎连子”,尤其到了夏天晚上,它就会在有灯光的屋檐下觅食。三年级学过的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早已深深印在脑海里。知道它的尾巴可以再生,调皮的我们也会捉些壁虎来玩。不过壁虎会撒尿,大人都说尿身上会长一种疥疮,为此也不大敢玩它。壁虎属于益虫,只是捉住它玩,并不要它小命。一般用小棍挤住它尾巴,壁虎便会拼命逃窜,最后还是采取“舍车保帅”的办法,挣断尾巴逃之夭夭。大家就会看它那段尾巴不停地在地上摆动,小伙伴们都欢呼起来,拍着手喊着“看刷锅了,看刷锅了”!这个动作能持续好几分钟才慢慢完事。我们也很纳闷,尾巴都断了为啥还会不停地动弹呢?原来这是壁虎一种求生功能,关键时候可以用来保命的。尾巴里有神经元并未立即死亡,仍能通过电信号传导引发肌肉收缩。有人说壁虎能将断尾接上,可是实验很多次也未能如愿。过几天晚上,墙上又会出现个断尾巴的壁虎出来活动。我们就说:“这不是那只吗?咋还没长出尾巴来呢”?</p><p class="ql-block"> 想想年幼时的我们,个个都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也敢玩。活生生一只壁虎能把它尾巴弄断。逮住一只老鼠能给它开膛破肚。过去都说见蛇不打三分罪,只要见了那就得弄死它。掏鸟窝,摸鸟蛋更不在话下。现在看来太残忍了。人到中年后,却不忍痛下杀手,即便那次见到“四害“之一的一只小老鼠,大白天在马路边站牌下玩耍,都不再狠狠地一脚碾死它。偶遇一只刚雏飞的小麻雀闯进室内还要把它拿出去放生。如今骑车子居然都有意地避开过路的千足虫。真有了出家人“走路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慈悲为本,善念为怀的思想。懂得它们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不能无缘无故随意判它死刑,这也许真是一岁年纪一岁心吧?</p> <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微头条首发创作者。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加精到885篇。齐鲁壹发布文章770篇。2024年1月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个人》荣誉证书。2023年6月,2024年8、9月获得优秀个人壹点号。2025年又荣登壹点号4月份风云榜。6月份又获得母亲节优秀征文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