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浙江宁波奉化溪口老街这么一座千年古镇,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树,山是武岭山、雪窦山,水是奉化江支流剡溪,整个古镇山环水绕,山清水秀,风景绝佳。古镇还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这里也是蒋介石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溪口以剡溪而得名,源头出于剡界岭,由新昌入奉化,沿溪风光优美,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由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城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来到溪口,但见街道整洁,粉墙黛瓦,亭台楼榭,飞檐翘角,剡溪碧碧,武山青青。</p> <p class="ql-block">前方看到的这座是叫武岭门,以前也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为是建在武岭山脊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武岭门在1929年前还是一个小庵堂,旁设茶亭供人歇息。1929年蒋介石在此将其改造为城楼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有武岭两字,外面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所书,而在里面也有蒋公自己提的武岭两个字,他把于右任题写的挂在了外面,自己写的挂在了里面,以示对于右任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从武岭门一进来就是溪口老街。在这里还保存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出生的地方蒋氏故居。蒋家几代人都在这里生活过,他就位于剡溪边。这一片就叫蒋氏故居,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由丰镐房、玉泰盐铺、小洋房、文昌阁、蒋母墓道、蒋氏宗祠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看到的第一站,叫做武山庙,武山庙非常特殊,是蒋介石先生每一次回到老家第一个到达的地方,据说他在大陆有一天就是来抽签,在武山庙当时求了三支签,只只都是下下签…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蒋氏故居,是蒋介石出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检票进来了,他们家的老宅叫做“丰镐房”,为啥叫这名字,原因是西周的都城,一个是丰邑,一个是镐京,合起来就是丰镐。</p> <p class="ql-block">然后,这个是素居,一楼就是接待会客的地方。二楼是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诵经念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里走,然后后面就是四合院,正中间是他们家的祠堂,供奉祖先的。这是他们家的祠堂,供奉的四代的祖宗,叫做报本堂,蒋家后人来了的话,应该会在这里参拜吧。</p> <p class="ql-block">这边东厢房是给宋美龄准备的。西厢房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住的。毛福梅与蒋介石离婚后是离婚不离家。</p> <p class="ql-block">看看宋美龄住的这个房子,虽然说是给她准备的,但是宋美玲一天都没有住过。因为认为不方便,原配夫人住在他对面吗。</p> <p class="ql-block">这边是西厢房。</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口还有两棵桂花树,西厢房那个是金桂,东厢房这个是银桂。这两棵树都是宋美龄亲手种的。</p> <p class="ql-block">然后这边是可以上楼的,但是楼上现在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边是餐厅,在这里聚餐,然后旁边一间就是他们家的厨房。他们家在以前绝对算是大户人家,光厨房都这么大。</p> <p class="ql-block">平时,蒋介石他们是不在这里居住的。所以,平时就是他的原配夫人毛福梅在这里住在这里做饭啥的,这都是他们日常的那个生活的地方。做好饭,直接就搬到这里来吃饭,这个设计的倒是挺合理的。厨房和餐厅挨得很近。</p> <p class="ql-block">这个后面还有个院子,这个旁边就是毛福梅罹难处,1939年,这个侵华日军对他这里进行狂轰滥炸,六架飞机过来轰炸,这个毛福梅正在厨房里做饭,轰炸的时候,他赶紧从这个后门要跑出去呢,结果这个墙倒了,就把他砸死了,她是蒋经国的母亲,所以蒋经国非常气愤,后来还写下了以血还血的那个碑。</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蒋介石的母亲住的楼房,这里有一个小楼梯,非常的窄,因为他母亲是那个裹小脚的上下楼梯不方便。所以,楼梯设计的非常窄,这样她上下楼的时候就能扶着这个扶梯。</p> <p class="ql-block">然后,这边就是他妈居住的地方,很小的一个房间。要看一下这张床了,因为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后来建的,只有这张床是原来的,床是榫卯结构,做起来还挺复杂的。</p> <p class="ql-block">然后他母亲叫做王采玉,这里有照片,她母亲之前是嫁了一个其他人,她老公很早就死了,她是带发去尼姑庵里面修行了,后来23岁又嫁给蒋介石,算是二婚了。</p> <p class="ql-block">最开始他们家老房子就是一小间,现在看到的这么多的房子,这都是后来蒋介石发达了以后重新翻盖的。他把邻居的这些地也全都买过来,重新盖的啊。然后他9岁的时候,他爸就去世了。然后第二年呢,他们就分家了。他和他哥哥呢,就把家里分了。他是分到这边的房子,他哥哥分到旁边的那个盐铺,他爷爷创立的盐铺。</p> <p class="ql-block">出了蒋氏故居,正对面就是一条溪水,这个叫剡溪,他们家这个位置真是绝了,就在河边。看这里风景如画,非常的美。远处就是雪窦山5A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边就是“玉泰盐铺”的旧址,就是之前分给他哥哥的。但是蒋介石是在这儿出生的,这个盐铺是他爷爷蒋玉表1871年创立的,店房分前后两幢,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亲笔题的字。</p> <p class="ql-block">他们平时是住在二楼的,一楼就用来卖货,相当于是营业部。</p> <p class="ql-block">前幢楼下是店面,楼上住家,后面一幢为作坊,售盐、酿酒为主,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等一些日常用品吧。然后后面的院子里是仓库。</p> <p class="ql-block">他家卖的这个盐还是官盐,以前都是有关系有势力的人才能卖,听导游介绍,蒋家盐生意很好,有官家正规营业执照,讲诚信,从不短斤少两。</p> <p class="ql-block">正堂上高悬的一块"德正业兴"匾额,或许就是注解。可惜后来因为这个邻居家失火,殃及池鱼,把他们家的房子也烧了。现在这个房子是蒋介石后来后盖的。</p> <p class="ql-block">然后上楼去看一下蒋介石出生的地方,楼上有一个过道,最后一间蒋介石就出生在这个房间里边,1887年9月15日。</p> <p class="ql-block">这个墙上有蒋介石和他母亲王采玉的照片,唯一的一张照片,因为他母亲认为那个拍照的时候闪一下那个闪光灯会把他的魂魄带走,所以她母亲不怎么愿意拍照。</p> <p class="ql-block">他们家这房子就在河边,以前这个河边是有个码头的,因为他们家做盐的,就把码头上盐运过来,直接就搬到他们这铺子里来了。交通非常方便,这二层就能看到河。</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嫁过来以后,本来是给她安排的老宅那个东厢房,但是那里她一天都没住。她住在这个叫做文昌阁里。本来是藏书的地方,后来年久失修了,蒋介石出钱把它修好,然后让宋美龄单独住在这里,环境很好,在这个河边算是一个小别墅了。</p> <p class="ql-block">一楼非常宽敞的大厅,蒋介石在这里接见下属的,算是一个会议厅吧,</p> <p class="ql-block">上到二楼就是客厅加卧室。客厅非常大,里头摆放的钢琴,因为宋美龄喜欢弹钢琴。然后这个墙上挂的这些画都是宋美龄画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里面就是他的卧室。然后这个家里面摆设都是西洋风格的,宋美龄从小在美国长大嘛,所以都是西式风格的。</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正门下方那一座桥,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小姐钓鱼的桥,叫憩水桥。</p> <p class="ql-block">在河边还有一个小洋楼。这个是蒋经国住的别墅,蒋经国很有威望的。看看他住的地方。他15岁就去苏联留学了,在苏联时间长达12年,1936年才回中国。</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他的卧室,然后墙上是他的结婚照,可以看到他老婆是个外国人,是俄国人。他在苏联留学期间认识的,他去苏联留学期间也是吃了很多苦头的。</p> <p class="ql-block">这边是书房,他从苏联回来以后,蒋介石安排他在这里读书,读一些那个中华的经典孟子、王阳明这些,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在苏联那边,受到那边的文化思想的影响啊,蒋介石要给他纠正过来。</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住所有一块石碑,这是蒋经国为报杀母之仇,所立誓言。</p> <p class="ql-block">还可以到楼顶去。也是建在这个河边的。据说:因为他老婆是外国人喜欢游泳,以前就在这个河边往下跳水。然后附近的老乡在对面都可以看得到,外国人思想就是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文昌阁后面有一个水塔,宋美龄从小在上海生活,来到这个地方并不习惯当地的农村生活,于是蒋介石就在这个位置修建了高高的水塔,宋美龄是溪口镇第一个喝上自来水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水塔,再经过乐厅,即到武岭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是蒋介石遵从母嘱,为家乡捐建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公顷多,建筑面积15000㎡,建筑风格颇有民国古典韵味,整洁美观的教学楼,富丽堂皇的大礼堂,完备配套的设施,繁茂的花草树木,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1927年成立时,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开设齐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被人们称作小黄埔。自1932年时,蒋介石亲任校长,不只是挂名,曾十多次亲临督导与视察。同时还有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陈布雷、陈立夫、陈果夫等12人组成的校董会组。足以看出他的非凡之处,这也算是蒋介石为家乡所做的回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