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保新规定

陈心巨

<p class="ql-block">2025国家社保新规定,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理:陈心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国家社保政策迎来一系列重大调整,从延迟退休到病残津贴,从社保缴纳约定到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每一项变化都与你我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明确“不缴社保”约定无效,朱某案例敲响警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2025年9月1日起,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正式施行,任何形式的“不缴社保”约定,无论是口头承诺还是书面协议,均被判定为无效。以朱某为例,他入职某保安公司第二天,便签署了自愿放弃缴纳社保声明,声明中表明公司每月支付社保补助,若日后补缴需退还补助。但一个多月后,朱某因公司未缴纳社保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审理后认为,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双方关于不缴社保的约定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劳动者权益,损害国家社保制度,该约定自始无效。最终,保安公司因未依法为朱某缴纳社保,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新规对于员工和企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员工而言,虽然短期内工资条上可能会多一笔“社保扣除”,到手工资有所减少,但却为未来增添了一份“终身保障”。养老保险确保退休后按月领钱,让晚年生活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医疗保险在生病就医时可报销大部分费用,减轻医疗负担;失业保险在失业时提供经济兜底,给予重新找工作的缓冲时间;工伤保险保障工作中受伤时的医药费、误工费等;生育保险为生育时的产检、住院费报销以及发放生育津贴。此外,在许多大城市,社保缴纳年限还与落户、买房、摇车号等政策挂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企业来说,必须摒弃以往“钻空子”的想法,严格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若心存侥幸,一旦被查出未缴社保,不仅要补缴费用,还可能面临罚款;员工因未缴社保辞职,企业需支付经济补偿;若闹到法院,企业败诉的可能性极大,还会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虽然从短期看,缴纳社保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但从长远角度,合规缴纳社保有助于留住人才,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稳健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十五年逐步推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启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计划用十五年时间完成调整。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分别逐步延迟至63周岁和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弹性退休方面,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可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若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也可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但实施过程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强制或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是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的决策。一方面,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具备更长时间参与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变化,延迟退休有助于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提高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逐步迈向20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2029年12月31日前,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仍维持15年不变。但从2030年1月1日起,将按照每年提高6个月的节奏,逐步将最低缴费年限提高至20年 。若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满最低要求,可通过延长缴费或一次性缴费的方式达到最低缴费年限,从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政策调整旨在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鼓励人们长期稳定参保缴费。随着最低缴费年限的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也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体现了“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长期稳定缴费的职工在退休后能够领取到更为丰厚的养老金,更好地保障晚年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新增病残津贴待遇,为参保人员雪中送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2025年1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若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可以申请按月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遭遇不幸的参保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生活保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病残津贴的领取条件较为严格,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必须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待遇领取地或最后参保地地级(设区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鉴定结论一年内有效(因不符合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不能领取病残津贴的,再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自上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病残津贴的月标准和支付期限根据参保人员申领时的年龄、累计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且在国家统一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时同步调整。例如,参保人员申请病残津贴时,累计缴费年限满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含)以内的,病残津贴月标准执行参保人员待遇领取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并在国家统一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时按待遇领取地退休人员政策同步调整;领取病残津贴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办理退休手续,基本养老金不再重新计算,符合弹性提前退休条件的,可申请弹性提前退休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大龄失业人员参保有新规,暖心保障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将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这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大龄失业人员的关怀,确保他们在临近退休阶段的社保权益不受影响,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份稳定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就业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大龄失业人员面临着就业困难和社保断缴的双重压力。这一新规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安心寻找工作,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失业保险基金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保障了他们的养老保险缴费连续性,为他们在退休后能够领取养老金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国家社保新规定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些政策调整紧密围绕民生需求,从不同角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对个人的生活保障,还是对企业的规范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大家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了解自身权益,确保能够充分享受社保政策带来的福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