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之六十二从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核心育人理念说开去

younger

<p class="ql-block">从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核心育人理念说开去 </p><p class="ql-block">今年七、八月多次路过郑州市第二高中门口,“健康、博爱、有为”十分醒目感受颇深,门前院墙上宣传栏显示,这六个字构成郑州二高的育人内核,不仅悬挂于校园墙垣,更渗透于课程肌理、师生行动与教育哲学的骨髓。在应试教育依然喧嚣的当下,这一理念以人本的温度和实践的锐度,为现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深味的样本。 </p><p class="ql-block">一、健康教育的根基 </p><p class="ql-block">郑州二高将“健康”置于育人目标首位,是对教育本质的清醒回归。其内涵远超传统认知的体质强健,而是构建了“身体—心理—人格”的三维健康体系: </p><p class="ql-block">(一)体质健康上,学校将体育作为“以体促健、以体育德、以体益智”的支点。38年不间断的班级足球联赛、增设女生足球赛、引入太极拳与空竹等传统项目,使运动成为校园文化基因。2021年学校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足球实验班学生入选中学生国家队,正是这一基因的果实。 </p><p class="ql-block">(二)心理健康上,心理咨询室常态化开放、心理健康课程与TEDx演讲等品牌活动结合,为学生构筑情感表达的“安全网”。一名学生描述:“安全员定期传授防灾知识,班主任像朋友一样疏导情绪”,折射出校园氛围的包容性。 </p><p class="ql-block">(三)环境健康上,从食堂后厨实时监控、食材溯源展示柜,到教室空气净化系统应对雾霾,再到每月应急演练,学校将健康具象为可触可感的日常实践。 </p><p class="ql-block">健康在此不是口号,而是可测量、可干预的教育基础设施。当许多学校仍将体育课让位于习题讲评时,郑州二高证明:健康底色愈厚重,学业高度愈可期——2018年赵佩汶考入北京大学、高考一本率连年攀升,恰是有力佐证。 </p><p class="ql-block">二、博爱体现从情感启蒙到责任担当 </p><p class="ql-block">“博爱”在郑州二高的育人框架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桥梁。它超越道德说教,通过课程化、行动化设计,将同理心转化为社会责任: </p><p class="ql-block">(一)课程渗透。校本课程中,“升华博爱人生”系列以“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为模块,将红十字精神、社区服务纳入学分体系。学生急救社团定期开展培训,由省市红十字会专家指导创伤救护、呼吸道阻塞处理等技能,使博爱从理念升华为救死扶伤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二)行动实践。“微议案”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多名学生的提案被全国人大代表带上两会;慰问敬老院、社区志愿服务等,则在社会场域中培植“关怀他者”的惯性。 </p><p class="ql-block">(三)国际视野拓展。与美国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等名校缔结姊妹关系、举办全球青少年领袖峰会,在跨文化交流中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p><p class="ql-block">博爱在此成为一种方法论:当学生为养老院老人表演节目,当他们在急救培训中模拟心肺复苏,抽象的“爱”被分解为具体动作。这种教育不制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塑造“懂痛感、有行动”的社会人。 </p><p class="ql-block"> 三、有为是激活终身发展的内驱力 </p><p class="ql-block">“有为”指向个体价值与社会贡献的统一。郑州二高拒绝将“有为”窄化为分数成就,而是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个学生找到“成事”的路径: </p><p class="ql-block">(一)创客教育革命。出版7本创客校本教材,将创客课程列为高一必修课;建立专用创客空间,邀请“世界创客之父”米奇·奥特曼团队交流。学生从使用者变为创造者——微电影节中《舌尖上的二中》《二中来信》等作品,即是创作冲动的外化。 </p><p class="ql-block">(二)移动自主学堂。依托平板电脑与数字化平台,推行“基于问题、项目、任务”的深度学习。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究中训练判断力与执行力,契合“有为”所需的主体性觉醒。 </p><p class="ql-block">(三)社会接口设计。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等实践被纳入“进取有为人生”课程模块,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参与企业实习,提前理解社会运行逻辑,将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 </p><p class="ql-block">跆拳道世界冠军杨易难、获全国科技奖金奖的陈俊豪、金钟之星管乐团成员……这些标签各异的成就背后,是学校对“有为”的多元定义:成功不必同质,但须根植于热忱与担当。 </p><p class="ql-block">四、理念落地的协同系统 </p><p class="ql-block">三大理念非孤立存在,其生命力源于郑州二高构建的协同化育人生态系统: </p><p class="ql-block">(一)课程化载体。开发“奠基健康人生”“升华博爱人生”“进取有为人生”三大课程群,每个系列对应具体素养模块,如“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等,使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产品。 </p><p class="ql-block">(二)教师角色再造。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健康使者”。他们带领学生跑步跳绳、传播健康理念,在网络评选中获6047票支持;教师发展中心严格审核校本课程,确保理念与教学无损耗衔接。 </p><p class="ql-block">(三)家校社联动。开放体育设施惠及市民,妈妈学堂、家长课堂开发共育课程——学校打破围墙,使家庭、社区成为理念的延伸课堂。 </p><p class="ql-block">五、理念的辐射价值与教育启示 </p><p class="ql-block">郑州二高的实践对当下教育具有三重启示: </p><p class="ql-block">(一)次序的重置。在“健康—博爱—有为”的逻辑链中,健康是根基,博爱是社会化阶梯,有为是价值绽放。这颠覆了以竞争为导向的功利排序,重塑了“人之为人”的发展阶梯。 </p><p class="ql-block">(二)具身德育的可能。博爱不是通过试卷打分,而是在急救培训、社区服务中“做出来”的。这种具身化德育让品德可触摸、可实践,规避了价值观教育的空心化。 </p><p class="ql-block">(三)教育现代化的本土路径。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校,郑州二高将信息化(移动学堂)、国际化(姊妹校交流)与“健康博爱有为”的传统滋养融合,证明教育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本土理念同样可育未来人才。 </p><p class="ql-block">六、走向“人”的复归 </p><p class="ql-block">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健康、博爱、有为”,本质是对教育异化的矫正——当短视的功利主义将人工具化,这一理念重新将“整全的人”置于教育中心。它不否定学业成就,但坚称健康是地基、博爱是视野、有为是果实。 </p><p class="ql-block">在人工智能重构职业图景的今天,郑州二高的探索愈发彰显前瞻性:唯有人能平衡科技与人性、竞争与关怀、私利与公义。该校八十周年校庆时提出建设“多样化现代化强校”的愿景,其内核正在于此——当万千校园皆愿以健康筑基、以博爱铸魂、以有为立志,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