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督署是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格,为前朝后寝的格局。整座建筑群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中路为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p> <p class="ql-block">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复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为中国古建旗杆之最。</p> <p class="ql-block">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p> <p class="ql-block">仪门,面阔三开间,当心间设门扇,两侧以红色木栅栏分隔空间,因此仪门视线通透。在仪门两侧设小门各一座。</p> <p class="ql-block">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总督出仪门迎接共进大堂,下属官员,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p> <p class="ql-block">公生明牌坊,坐落于大堂正前方,是一座庄重而精致的四柱三顶木制牌坊。牌坊南面,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公生明”赫然入目,寓意着唯有秉持公心,方能洞悉秋毫,明察事理。</p> <p class="ql-block">“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为官场所书写的箴规,旨在告诫官员们:手中的俸禄,皆是百姓的血汗凝成,不可轻视百姓的忍耐力,因为天地神明与自己的良心,都是无法欺瞒的。</p> <p class="ql-block">大堂,又称"正堂" 面阔五间,前有抱厦三间。该堂始建于明朝初年,于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直隶总督署大堂。堂内装备肃穆,仪卫森严,是封建社会官衙权威的象征。这里是总督拜牌迎旨、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地方。该堂是按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为背景复原的。</p> <p class="ql-block">中门上方的“旟镇冀门”匾额,源于乾隆帝的赐诗,意在彰显直隶总督部院如同一面旗帜,守护着京师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p> <p class="ql-block">二堂面阔五间, 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与官员议事的地方。东侧室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前与幕僚议事、更衣或休息的场所。西侧室启事厅,是署内幕僚和书吏为总督办案时查找或整理案卷的场所,也是为总督处理公务代笔行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三堂又称"官邸",面阔五间,中间一间为过厅,东侧屋两间,为"内签押房",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及处理公务的地方。西侧室为总督的书房,是总督温经习字、读书作画的地方。曾国藩于同治八年(1869年)在此屋为莲池书院学子写过"劝学篇"。</p> <p class="ql-block">上房又称为四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建筑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所有房舍都用青砖建成,其柱采用黑色,其廊虽有彩绘,却无豪华装饰,整个建筑群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威严凝重,这里105间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融汇宫廷气派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两侧厢房</p> <p class="ql-block">各院厢房常年有固定展览,主要是直隶总督府的历史,建制和各个方面发展情况。</p> <p class="ql-block">总督系一省或数省于一身,总揽辖区一切政务。直隶总督官职于清雍正二年(1724)成为定制,历经八帝187年,共有74人,99任次,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 到清代中晚期,直隶总督位列八大总督之首,对巩固清王朝统治、推进国家近代化进程起到过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直隶总督任职直隶期间的史实为主线,从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四个方面展示直隶总督的重要功绩,展现这些封疆大吏在历史长河中书写的精彩华章。</p> <p class="ql-block">总督群像浮雕,自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排:李鸿章、曾国藩、王文昭、袁世凯。第二排:唐执玉、方观承、李卫、陈夔龙。第三排:高斌、胡季堂</p> <p class="ql-block">方观承(1698-1768),是乾隆时期"五督臣"之一。在直隶总督任上近二十年,"政无巨细,皆殚心竭力赴之",治理水患、兴农惠民、广建义仓、推行驿政、复兴书院、重振文教,著作等身,建树卓著。一生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他兢兢业业的政绩,在史书中详载;他颇具传奇的一生,为后世百姓称颂。</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历经200年历史,为半部清史写照”,不仅见证了保定的繁荣和发展,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和军事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展示了清代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建筑艺术的精湛工艺游客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代价值。</p> <p class="ql-block">保定鼓楼,除此之外,更有名的是保定军官学校,可惜目前关闭修缮,实为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