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9年9月,我踏入了工作岗位,医院新建的四层高的门诊大楼巍然矗立,坐北朝南,成为小镇上最气派的建筑之一。夏日凉爽的南风穿过每扇窗户,加之科室内配备的吊扇,使得大家工作时几乎感受不到炎热,整个工作环境清爽宜人。只有踏出医院大门,行走在炙热的街道上,才能真正感受到夏日的酷热与难耐。</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街道上,凉拌菜与卤味香气扑鼻,令人垂涎,各种乡土风味的消暑小吃琳琅满目。最常见也最令人怀念的,便是那红瓤黑籽的大西瓜。将西瓜浸在冰凉的井水中半小时,取出后切片食用,清甜多汁,沁人心脾,是夏日里最容易得到的清凉享受。</p> <p class="ql-block">那时,一毛钱就能买到一支冰棍,制作方式简单而原始。纯净水加入糖精与色素,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插入木棒冷冻三小时即可。小心撕开包装纸,冷气扑面而来,轻舔纸上的余汁残味,再吮吸一口冰棍尖端,一股甜丝丝、凉飕飕的滋味瞬间唤醒了味蕾,仿佛整个夏天都被含在口中。</p> <p class="ql-block">石花粉是另一种夏日清凉的代表。用石花籽揉搓出浆,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凝固后冷藏,再切成小块,撒上白糖、白醋,倒入井水搅拌,入口滑嫩爽口,清凉解渴,是孩童们最爱的消暑小食。</p> <p class="ql-block">绿豆汤的制作虽简单,却讲究火候。选上二三两饱满绿豆,洗净后放入高压锅,加少许酵母粉、两块冰糖与适量清水,大火上气后转小火煲六分钟,熄火后自然泄压,冷却后冷藏。一口冰凉的绿豆汤下肚,暑气顿消,身心舒畅。</p> <p class="ql-block">同年,湖北楚天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盛夏清风》节目成为我们夏日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每当夜晚躺在凉席上,微闭双眼,风扇吹出的凉爽微风从脚底拂过全身,听着时尚舒缓的音乐,优美动人的旋律,仿佛缕缕清风,拂去了心中的烦燥,又似滴滴清泉,荡涤着内心的苦闷,带来夏日的清凉与舒适。</p><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连播剧伴随我们度过了青春时光,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至今仍让我们津津乐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李野墨老师演播的这两部作品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那个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994年3月,我离开了湖北故乡,踏上了广东珠海这片热土。发现这里的清凉饮品种类繁多,品质精致,不仅有传统手工制作,更有现代工艺加持,许多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长夏无冬,穿衣轻便清凉,短裤T恤加拖鞋是日常标配。广东的洗澡更有特色,叫冲凉,一日多次,夏季频率更高。冲凉成为每日的必修课,早上起床要冲凉、外出回来要冲凉、上床睡觉要冲凉,洗去汗渍,冲走疲惫,凉快身心。</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的几位同县乡亲都在外汇交易公司上班,他们每天身穿白色长袖衬衫和深色西裤,系着红色领带,在烈日下到处游走寻找客户。唯独到了晚上,才在空调的办公室里,紧盯着外汇交易的屏幕,与客户探讨市场行情,而我也在装有空调的实验室里朝八晚五地上班。一次去拜访一位同乡,他在供电局当保安。当他打开门的瞬间,冷气如瀑布般迎面袭来,令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哪里是盛夏的气温!尤其是晚上,开着空调睡觉还要盖层薄被,害怕肚子着凉。珠海这座城市,无论商场、办公楼、酒店宾馆、新华书店、电影院,还是公交汽车、公共厕所、地下通道,任何公共场所都配备了空调。五年后,我重返故乡的单位,发现唯有医院手术室安装了空调,其他部门都没有空调。</p><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租住在城市中的大姑乸村,周末夜晚,我们结伴前往海滨泳场游泳。在海里,我们挥动双臂,踩踏双腿,破浪前行,时而潜入水中,时而跃出水面,时而高举双手,踩水嬉戏,时而仰卧水面,悠然自得,时而侧身划水,飞速前进。情侣路如金色丝带般镶嵌在海边,曲折蜿蜒,从拱北至唐家湾,绵延几十公里,沿途风光旖旎。游泳之后,我们漫步在情侣路上,感受海风拂面,聆听波涛汹涌,望着不息的车流,<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霓虹闪烁,珠海渔女静静守望,夜色如梦如画,</span>沉浸在这座城市的迷人夜景中。</p> <p class="ql-block">珠海的夏日绵延悠长,却总与台风和暴雨相伴而生,少了家乡那般灼人的酷热。白日里虽暑气蒸腾,但待到夜幕低垂,海风轻拂而来,便悄然驱散了白昼的燥热,带来一夜清凉。次日醒来,又是崭新一天;若遇连日高温难降,暑气逼人,不出三日,台风便挟风带雨而来,暴雨倾盆而下,顷刻间,暑气尽消,凉意沁人心脾。夏日的节奏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然流转,留下了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夏日往事。(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