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记忆

吉昌武

见证人民公社 <p class="ql-block">初到临武,巧遇镇南,“镇南人民公社旧址”文物保护的标示牌赫然在目。60多年前的那堵墙,现在灰扑扑的,上面国徽雕塑仍清晰可见,“临武县镇南人民公社”九个凸出大字,仍顽强地攀附在砖石上,十分醒目。我站在墙下,仰头望去,恍惚间竟似看见了为了祖国艰难崛起,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般迅即遍及全国。</p> <p class="ql-block">这墙见过太多事了。当年敲锣打鼓成立公社时,它新崭崭地立在那里,听着喇叭里喊着"一大二公",看着人们把铁锅都投进了土高炉。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加上西方帝国和苏修的卡、压,后来饥荒来了,墙根下常蹲着面黄肌瘦的人,他们不说话,只是盯着公社食堂的烟囱看。那烟囱冒的烟一日比一日细了,终于有一天,连一丝烟也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墙是沉默的见证者。人民公社时期,“五风”造成的人祸也是饥荒的原因之一。它记得那些浮夸的数字怎样从干部们的嘴里蹦出来,记得"放卫星"时人们脸上诡异的兴奋,也记得面黄肌瘦人们眼中的茫然。命令风刮起来的时候,墙上的标语换了一茬又一茬;浮夸风盛行时,墙前堆放的粮食产量牌高得几乎要戳破天。但墙知道,那些牌子后面是空的。</p><p class="ql-block">现在这墙、这房子,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历史的记忆。我伸手摸了摸墙上的裂痕,那里面藏着多少叹息啊。当年的公社社员,如今多已作古,活着的均为耄耈之年了;凡在公社食堂吃过饭的儿童,大约也和我一样,头发花白,走路时需要拄拐杖了。</p> <p class="ql-block">墙对面新盖的楼房上,挂着"乡村振兴"的横幅。几个穿牛仔裤的年轻人骑着电动车呼啸而过,后座上绑着快递箱子。他们看都不看这堵墙一眼。我想,墙若有知,当欣慰于现在的光景,饥者得食,寒者有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是最朴素的愿望。当年的复兴崛起之路,走得急了些;现在的路,走得稳当。墙还是那堵墙,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p><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最后望了一眼那堵墙。夕阳照在"人民公社"的字上,竟显出几分温柔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