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佛国·拉卜楞寺 — 甘南川北自驾游记(四)

徐国强

<p class="ql-block">  “国家地理评为此生必去的地方”、“电影《天下无贼》的取景地”、“仅次于布达拉宫的第二大藏传佛教寺庙群”、“世界藏学府”和“藏传佛教的清华北大”,…… 如此多的美誉和热评足以让拉卜楞寺成为甘南的旅游圣地。</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我看来,拉卜楞寺最吸引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带有浓郁藏式风格的佛殿建筑和它那将高饱和度运用到极致的色彩艺术。特别在佛殿内禁止拍照、佛殿内场景雷同的情况下,我的注意力和镜头更多地集中在拉卜楞寺那绚丽多彩的外部世界,我将它称之为“七彩佛国”,或称之为“九色甘南”的“七彩佛国”。</p><p class="ql-block"> 记录美好,分享感动,让我选取80个拉卜楞寺瞬间和几段小视频,以一首让人宁静、冥想的佛门梵音为背景音乐,分享我镜头下那让人兴奋不已的七彩佛国,还有那让我感动不已的展现虔诚与信仰力量的一幕一幕。</p> 藏式早餐 2025年6月19日,甘南自驾游的第三天,今天的主要行程是游览拉卜楞寺。住藏式酒店,就要品尝藏式早餐。糌粑(zān ba)是“炒面”的藏语译音,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 这就是成品。品尝下来,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对美食的理解差别太大。 拉卜楞寺游客中心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坐落于夏河县的大夏河边北岸的龙山脚下,距离我们住的酒店不到一公里。早餐后,我们驱车几分钟,就来到拉卜楞寺东门的游客服务中心。走近大厅,藏族风情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售票大厅的立柱以传统藏式风格装饰,上面悬挂有一幅幅黑白照片。</p> 这些都是夏河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照片。 <p class="ql-block">反映上世纪三十年代生活场景的“相约杏园”</p> 转经长廊 检票口出来,拉卜楞寺著名的转经长廊出现在眼前。 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筒,绵延3.5公里长,为世界之最。 <p class="ql-block">转经是信仰者的“希望之路”,信众和僧侣们虔诚地手持念珠,一边诵经,一边转经。</p> 对于我们这些无神论的游客来说,重要的是拍照留念。 <p class="ql-block">用视频记录下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p> <p class="ql-block">这是拉卜楞寺游览图,外圈环绕整个寺院的深色虚线即为转经道。整个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高处为供奉圣佛和诵经学习的殿堂,低处靠近大夏河的区域为僧舍区。</p> <p class="ql-block">整个拉卜楞寺很大,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房屋不下万间,道路纵横交错,犹如迷宫,好在景区路标清晰。</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道路开放,未设拦路措施。但是,会有警示牌告知游客,不要进入非游览区参观拍照。</p> 这是一条通向主景点大经堂的主路。 道路两旁低矮的建筑是僧舍。 东门一带的僧舍比较简朴,甚至大门都没有做任何藏式装饰。 <p class="ql-block">僧舍门前的阶梯上,一只大黄猫十分笃定、优雅地看着我们这些外来游客。</p> 前方十字路口,红白相间的围墙吸引众多游客拍照留念。 <p class="ql-block">可能游客触摸得太过分了,墙上还挂有“请勿触摸篇蔴草,违者得罚”的牌子。这里的“篇蔴”实际上指的白玛草(藏语叫“边玛”,与“篇蔴”基本同音),是一种灌木枝条,用它砌筑“边玛墙”并在外侧刷涂深赭色涂料的工艺,已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拉卜楞寺佛殿学院 沿着边玛墙前行不远,来到拉卜楞寺最大的广场。 拉卜楞寺的大经堂坐落于广场南侧。 广场边上的拉卜楞寺照壁上,用金字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2年2月23日”。拉卜楞寺1709年建寺,是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甘南地区第一大寺。“拉卜楞”为“拉章”(即嘉木样佛官),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国家4A景区。 拉卜楞寺照壁对面,是拉卜楞寺讲解员委派处,每隔一刻钟,寺院会安排僧侣免费(实际上,包含在门票里)为游客当导游和讲解员。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 这一安排很受游客欢迎,关键是可以按照常规线路逐一参观,一个不落,又能听到讲解。遗憾的是,人太多,没扩音器,几十号人一共涌进不大的佛堂,很难有好的体验。 此时,身着袈裟的僧侣正在带领游客一边讲解,一边参观。我们选择了自由闲逛。 首先,我们来到大经堂。 大经堂又称闻思学院。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最大的是闻思学院,为全寺之中枢。 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大经堂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 <p class="ql-block">进入大经堂参观,都是从边门出入。整个拉卜楞寺的佛殿学院除了酥油花展厅,都不许拍照,无法记录和展示内部的场景。</p> 大经堂东侧的山坡上,坐落着一座座白色的小房子。这是拉卜楞寺的“苦修室”,是僧人为突破境界独自闭关静修之地。 拉卜楞寺的离合塔,紧邻大经堂东侧。 离合塔又称中白塔,是拉卜楞寺早期建筑的珍贵代表,见证了拉卜楞寺300多年的宗教传承。 与中白塔相邻是拉卜楞寺的续部下学院。续部上学院初建于公元1737年,主要研究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修行密宗之真谛。 续部上学院经堂正殿门前都有彩绘的四大护法天王。 内部不能拍照,只能将这精美的大门记录下来。 续部下学院门前的平台是网红拍照打卡点。 <p class="ql-block">站在网红拍照平台上,俯瞰中心广场。广场上游客稀稀落落,想到近来在小红书或小视频上,看到暑期甘南游客爆棚的场景,不由地感慨,6月真是游甘南的好时机,人少,天好,安全,舒适。</p> 医学院。学僧主修藏医,有严格的学级制度,这里曾培养出很多杰出的藏医,殿前厢廊内绘有人体脉络图18幅。 狮子吼佛殿,又称“寿安寺”,殿内供奉狮子吼佛铜像。 路边的路牌上,指示这条道路通向大金瓦殿和时轮学院。 大金瓦寺,又弥勒佛殿。大金瓦寺坐落在大经堂西北隅,初建于1788年,是拉卜楞寺最早、最高的建筑。屋顶全是鎏金铜瓦铺成。寺内有一尊高10米的鎏金铜佛,是尼泊尔工匠的杰作。 大金瓦寺又称“寿禧寺”,寺门上方悬挂“寿禧寺”匾额为嘉庆帝御笔。 该殿为藏汉混和式结构,最高层为宫殿式的方亭,四角飞檐,上覆盖馏金铜狮、铜龙、铜宝瓶、铜法轮、铜如意,阳光下金碧辉煌,故俗称“大金瓦寺”。 大金瓦寺西侧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是寺主嘉木样活佛寝宫。 寺主嘉木样活佛的寝宫不对外开放,只能隔墙远观。 与嘉木样活佛寝宫一墙之隔的这片空地,是拉卜楞寺僧侣课业辩经的场地。 空地上的这座建筑是小金瓦寺。 这栋不起眼的建筑是拉卜楞寺文物陈列馆。 时轮学院。 <p class="ql-block">时轮学院除学习修观有关的时轮密乘外,主学时轮天文历算,并研究时轮金刚和怖畏金刚的生起与圆满之道。</p> 酥油花展馆。这是拉卜楞寺唯一可以拍照的地方。 里面四周摆满了精美的酥油花雕塑。 酥油花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古老手工艺术品,它与唐卡、壁画并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三绝”。 <p class="ql-block">用视频记录酥油花展厅景象。</p> 结束酥油花展厅的参观,沿着这条石板路前往拉卜楞寺的西门,前往瞻佛台,路过续部上学院正门。 续部上学院经堂始建于公元1737年,是仿拉萨续部上学院修建的,主要研究密宗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 莘莘学僧们 <p class="ql-block">应该是恰逢学僧上下课时间,路上的僧人一下子多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他们稳重矜持,友善谦和。</p> <p class="ql-block">有的步履匆匆,有的悠闲散步。</p> 拉卜楞寺作为世界藏学府,有着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所有进入寺院的学僧,都要全面系统学习显学五部大论,需要学习的典籍浩如烟海,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应该说,能在佛学院毕业的人都是相当出色的。 <p class="ql-block">这位可能是下课回宿舍休息的学僧。西区的僧舍明显好于东门入口处的僧舍,不仅有门楣,而且还装饰有宝瓶、双鹿和法轮等法器。</p> <p class="ql-block">这些身着红袍的学僧游走在游客之中,成为拉卜楞寺的一道流动风景线,构成一幅富有禅意的画面。</p> 七彩寺院 <p class="ql-block">结束各大学院的游览,如果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多彩的拉卜楞寺建筑。无疑,拉卜楞寺佛殿内是精彩的、震撼的,但是,一是与其它的寺庙多有雷同、二是无法拍摄记录,印象只是停留在现场的一个瞬间。但是,拉卜楞寺那丰富多样的建筑,特别是那高饱和度的色彩,今天我仍然印象深刻。</p> 在这里,各个建筑依据其功能和等级的不同,分别涂以红、黄、黑、白等土质颜料。 而且,在这里,色彩饱和度被运用到极致。 <p class="ql-block">人们往往用“九色甘南”形容甘南的多彩世界与多元文化,而在拉卜楞寺,金色、黄色、红色、赭色、白色、黑色,绿色,至少七色,简直就是视觉上的盛宴,称之为“七彩拉卜楞寺”也并非言过其实。</p> 七色的拉卜楞寺,在碧绿的群山映衬下,显得十分活跃,富有朝气。 虔诚与信仰的力量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美,不止于建筑与色彩,更在于那份直击心灵的虔诚与信仰的力量。这也是拉卜楞寺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年迈的老人,她们拖着佝偻的身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仍然坚定地为自己的信仰而转经筒、转佛塔、转寺庙。</p> <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这里的虔诚来自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身着红袈裟的年轻僧侣是拉卜楞寺一道富有禅意的流动风景,那么,这些衣着朴素的年迈信众就是拉卜楞寺一幅展现信仰力量的生动画卷。</p> 瞻佛台 <p class="ql-block">从拉卜楞寺西门出来,来到拉卜楞寺西门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的对面就是拉卜楞寺的“瞻佛台”。实际上,所谓瞻佛台就是拉卜楞寺西门外的一个小山坡平台。</p> 这条河流即为大夏河,夏河县名字由此而来。大夏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流经夏河县后,注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p class="ql-block">跨越大夏河,拾阶而上,来到“瞻佛台”上,这里是俯瞰拉卜楞寺全景的绝佳平台。</p> <p class="ql-block">眼前大夏河岸边的长廊,是环绕拉卜楞寺西门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站在“瞻佛台”上,拉卜楞寺的标志性建筑贡唐宝塔尽收眼底。贡唐宝塔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由三世贡唐仓·贡曲乎丹贝仲美大师建于1805年。这座宝塔因塔内供奉着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站在“瞻佛台”上,用视频记录下拉卜楞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结束拉卜楞寺的游览,我们驱车前往40公里外的夏河甘加镇,游览一个小众的景点“甘加秘境”。最后,我在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一边转运经筒,一边祈福许愿,祝愿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的下篇游记《揭秘甘加秘境 - 甘南川北自驾游记(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