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完“一眼看三国”,我们到了防川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防川景区,主要有两大块:一眼看三国和东方第一村(中国民俗特色村寨防川朝鲜族民俗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方第一村牌坊、翠湖、美食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防川朝鲜族民俗村,由朝鲜族垦民在清朝同治年间首建。清初,因封禁政策森严,防川一带渺无人烟。丰富的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1850年前后,朝鲜洪仪里的农民,冬天过江打猎打柴,春天过江开荒种地。再后来,携家带口过江建房。10年,防川建成10多户人家的村庄——“波得尔邦辰”。波得尔邦辰,朝鲜语,柳树丛生的意思。时间一长,大家简化成“邦辰”,丛生的意思,谐音“防川”。1861年,清朝封疆官吏一度称此地为“黑穆吉”。黑穆吉,满语,野大麦。但,当地朝鲜族人不接受,不了了之。1882年,清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会办北洋事宜大臣吴大澂,到达防川,从实际出发,解除了封禁,接受了朝鲜垦民的移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防川民俗餐厅、通江达海牌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85—1886年,吴大澂重勘中俄珲春东界,发现界碑被俄方偷移到沙草峰,造成我方损失,包括防川村在内,共14平方千米土地。吴大澂与沙俄代表巴拉诺夫据理力争,得以重签了两份协议,重立土字牌,夺回黑顶子领土和图们江出海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俗酒店、翠湖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7年,清政府官方文件出现“防川项”称呼。从圈河村到防川村约20千米,最窄处8米,狭而长,确象鹤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客走秀、通江达海牌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1年,清政府官方统计,防川有17户人家(均为朝鲜族),男38人、女27人,耕地32垧,牛7头、马4匹、牛车10台。这个统计说明,防川已在清政府管辖之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心亭、精品民宿小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918事变,侵占我国东北,觊觎苏联。1938年7月31日,日军突然向守卫在张鼓峰的苏军发动了袭击。经过4天的激烈战斗,日军战败。8月4日,日方求和。10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张鼓峰战役,给防川村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全村房屋化为灰烬,庄稼被毁,部分村民死于非命。战后,日寇穷凶极恶,把防川设为军事禁区,强迁140户村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精品民宿小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鼓峰战役后,诞生了一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喀秋莎》。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随记者团到了张鼓峰。当时,漫山遍野开遍了梨花,清澈的图们江上飘着轻纱。他从战火中看到了战士们勇敢战斗、保卫祖国、追求爱情的美好,产生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著名作曲家勃兰切尔看到这首诗歌,十分欣喜,采用俄罗斯民歌旋律,很快谱上了曲。两年后,苏联卫国战争中,《喀秋莎》伴随着隆隆的炮声,在苏联大地上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成为二战时期代表性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方第一村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防川人请求回村,得到珲春县政府的批准。1947年,防川人回到故乡,重建家园,首次取名防川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精品民宿小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和图们江边。时任珲春县县长徐元洽亲自到防川,动员、组织村民迁居内地。防川人又一次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精品民宿小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7年,图们江洪水泛滥,冲断了唯一的进出通道。防川与内地失去了联系,成了“飞地”。同时,因中苏关系恶化,防川被上级定为军事禁区,不得居住,全村老少再次被迫内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池莲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3年,时任延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赵南起同志【1】,担任敬信镇“社教”工作队队长。经过实地考察,赵南起对防川的国土安全十分担忧。他说:“防川是中国领土。不派人进驻,这块地方可能被别人占去。应该向防川派驻部队,迁移村民。”赵南起的意见,得到了时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朱德海同志的大力支持。延边军分区从边防团派出一个排,进驻防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边亭。亭下巨石,刻着赵南起将军1963年提出的“驻军移民”主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南起亲自到金塘大队,找到了自己的老战友、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党支部副书记姜太元。赵南起说:“你们到防川后,生活物资全部由部队运送。我已从军分区抽调了两名文化水平较高的战士,到驻防分队,开办小学。以后还要逐步解决陆路交通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景、防川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春,经过说服动员,姜太元带领18户朝鲜族党员、积极分子回到防川,垦荒建房,重筑防川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字碑(禾、安二字组成福字,寓意安居乐“禾”就是福,或者说“庄稼安好”就是福)、池莲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国家投资780万元,修筑了由莲花洞至防川的公路。1983年,在洋馆坪水毁地段,筑起了一条长888米、宽8米、高于江面2.5米的路堤。结束了向苏联借路26年的尴尬,让“飞地”回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洋馆坪路堤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9年,第一任防川村党支部书记姜太元卸任。他用了20多年,践行了一位老党员、老兵卫国戍边的信念:“不顾身家入飞地,只管兵农耸边关”。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离装饰墙、街景华夏子孙根连根各族儿女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经中俄两国重勘,从俄罗斯要了1.2平方千米土地,在两国军队监视下,修筑了高质量的201省道,覆盖了洋馆坪路堤。洋馆坪路堤,是天下第一堤、也是中国最窄的国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景、精品民宿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1年,防川村首次举办中俄朝新年祈福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后,年年举办,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景、民俗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龙虎阁建成。登阁远瞩,一目三国。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异国的崴蕤。令人感慨万端,知耻后勇,发愤图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虎阁、民俗餐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珲春高铁开通,更多的游客来到防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防川村启动了“东方第一村”古村落建设项目,投资2.6亿元,打造传统朝鲜族民俗村旅游产业。包括41栋传统朝鲜族民居、金沙滩欢乐谷、防川花海等,丰富了旅游内容,提升了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翠湖、通江达海牌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防川景区评上4A,登上了新的台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俗餐厅、通江达海牌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村民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边境互市贸易,结下硕果,防川成了俄罗斯的面粉、朝鲜的海鲜、中国的轻工业品的集散地。据海关统计,防川互市贸易当年超2千万元人民币,村民人年均收入6.8万元,远超全省农村平均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俗餐厅、美食汇、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赵南起,1927—2018年,朝鲜族,吉林永吉人。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后勤学院指挥系毕业,1988年授上将。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资料源于网络和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〇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拟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〇二五年八月六日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