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小知识】肃宁西乡方言,职业性及特指性称谓

宁肃

<b>职业性称谓</b>,即以其人所从事的职业来称呼。改革开放前,农村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但存在一些手艺人和一定的职业性劳动行为。当时的职业性称谓林林总总,其中方言化的主要如下:<br> 厨子(chú zi)——指“厨师”,即以烹制菜点为工作内容的人。方言里的厨子,包括饭馆厨师和红白事儿上负责做菜弄席的非专业性厨师。<br> 先生(siān sheng)——主要指“医生”,也指“老师”。“先”,非“xiān”而“siān”。<br> 老娘婆(lǎo niǎng pó)——即“接生婆”,指替人接生的中老年妇女,也叫“接生的”。<br> 介绍人(jiè shào rén)——特指婚姻介绍人,也称“媒人”,又叫“说媒的”,即为未婚男女双方牵线搭桥的人。<br> 把式(bǎ shi)——原指一种特定的技法、方法或手段,方言里泛指掌握特定技能的人,如赶车把式、盖房把式等。<br> 经纪(jīn ji)——指“经纪人”,即说合生意的人,为买卖双方撮合或代他人进行买卖。“经”,非“jīng”而“jīn”。<br> 总理(zǒng lǐ)——全面掌管红白事的人,负责‌组织筹备、‌现场指挥协调、‌监督进度和质量。一般,‌人缘好、有威望、‌能说会道、‌通晓礼仪,能‌统筹大局与‌处理突发事件。<br> 很多情况下,乡村职业性称谓以其从事的行业或行业特征加“的”来称呼。<br> 掌作的(zhǎng zuō di)——指特定技能性劳动牵头组织、指挥协调的人,并负责掌握工程重点、解决技术难点。此称谓在盖房班最为通用。<br> 扛脚的(kāng jiāo di)——指外出当搬运工,也泛指卖苦力的人。“扛”,一声。<br> 打坯的(dǎ pī di)——指打㨄坯的人。一般受主家之请,通过打㨄坯换取报筹。需要专业技能熟练、使用专业工具。一般两人合作,小工负责上土,大工负责用石杵子撴砸,砸实后搬坯按弧形码好。晾晒好的㨄坯,多用于盖“里坯外砖”房屋的墙山“里子”。<br> 脱坯的(tuō pī di)——一般指扣砖坯的人。主要就烧砖窑用的砖坯而言,常用三斗小砖坯模子。往往受主家之请,通过脱坯换取报筹。<br> 推脑袋的(tēi nǎo dai di)——指“理发匠”,也叫“剃头匠”,主要是为男人推头发、刮胡子。<br> 卖大串儿的(mài dà chuàn er di)——指卖糖葫芦的人,多制、售一体。可扛着插满糖葫芦的靶子走街串巷,也可路边摆摊。摆摊时,一般也卖糖果。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蘸大串儿</h3> 吹糖稀儿的(chuī táng xī er di)——指吹糖人的匠人。糖稀是制作吹糖人儿的主要原料,多用黄米和麦芽熬制而成。吹糖稀儿的多肩挑挑子,走街串巷。遇有买家,多现场表演性地吹制。说是吹糖人,其实多是各种小动物。<br>  爆米花的(bào mǐ huā di)——指街上来的为农户制作爆米花的人。一般,用农户的玉米,放入特制的密闭容器加热至熟,打开后米粒因气压作用炸裂成爆米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爆米花儿</h3> 劁猪骟驴的(ciāo zhū shàn lǘ di)——指阉割猪、驴等牲畜的人,一般泛指兽医。“劁”,并非“qiāo”,而是“ciāo”,一声。<br> 杀猪的(shā zhū di)——即杀猪的人,但不限于杀猪,包括各种牛、羊、狗、驴、马等牲畜。其实就是“屠夫”,要对牲畜进行宰杀、放血、满气、刮毛、去除内脏、切分肉块等。<br> 收破铺拆烂套子的(shōu pò pū chāi làn tào zǐ di)——指收破烂的人,通过走街串巷来收买农家用不上的各种废旧物品。铺拆,指衣物布料没用的边角布条;套子,指旧棉絮。注意,这是一种生意人,通过付费或易物实现收取,不同于现在的“捡垃圾”,更不是“拾荒者”。<br> 卖针头儿线脑儿的(mài zhēn tóu er siàn nǎo er di)——泛指农村推车挑担、走街串巷卖东西的游商。“针头儿线脑儿”,指缝纫用的针线以及相关小物件的零碎物品。“线”,非“xiàn”而“siàn”。<br> 戗菜刀的(ciāng cài dāo di)——指走街串巷为人磨刀、剪的人,即“磨刀匠”。“戗”,非“qiàng”而“ciāng”。<br> 拘锅的(jū guō di)——即补锅的匠人。指走街串巷、上门给农户修补铁锅及盆、碗、盘、缸的匠人。“拘”,有约束、限定之意,此指将破裂乃至分散的锅、碗、盆、罐、瓢接合并固定起来,以期重新利用。其缝隙及拘子眼儿内均应先抹上腻子,以拘钉拘好后再外抹一次腻子。走街串巷时,多吆喝“拘锅嘞,拘盆嘞,拘盘儿拘碗拘大缸。”<br> 摇煤球的(yáo méi qiú di)——指专门为人家摇制煤球的匠人。肃宁西乡一带摇煤球的并非煤铺师傅,而是走街串巷,为那些积存了煤末的人家摇成煤球。<br> 吊顶儿的(diào dǐng er di)——指装裱屋顶儿的匠人。主要是以高粱秸秆做骨架,用纸糊天花板。有的加彩绘,有的包括粉刷墙壁、改装电线等,即简单的房子内装饰。<br> 刨条帚的(páo tiáo zhòu di)——指为他人刨条帚的匠人。一般走街串巷、上门服务。用主家的笤帚苗儿,以线绳给绑扎制作清除尘土、垃圾的条帚。“帚”,四声。<br> 编筐的(biān kuāng di)——指那些能用树枝编制筐状容器的匠人。主要材料是当地产红荆条,也根据需要编成背筐、条筐、抬筐、粮囤等。主家可提供材料,也可上门选购或订制。<br> 编席的(biān sí di)——指编制炕席的农民手艺人。一般用高粱收获后的秸秆,先要破席篾儿,然后从中心对角线开始,依次编织,最后收角、压边。“席”,非“xí”而“sí”。<br> 糊花圈的(hú huā quān di)——指为丧葬仪式糊制各种纸活儿而挣钱的人。主要包括幡儿、佐钱、纸车马、孝棍子和大小花圈。<br>  打寿材的(dǎ shòu cái di)——指专门制作寿材的木工,也叫“打棺材的”。可应他人之请,上门预先制做,或提前制作不同规格与品质的由他人选购。<br>  吹呜哇的(chuī wū wā di)——专指吹奏唢呐的艺人,泛指丧事上请来的乐队。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吹呜哇儿</h3> <p class="ql-block">  耍杂耍儿的(shuǎ zá shuǎ er di)——指乡村里来的外地杂技艺人,包括走街串巷的单个艺人和团队演出的杂技班子。</p><p class="ql-block"> 耍猴儿的(shuǎ hóu er di)——指训练与指挥猴子进行表演的艺人。通过猴子模仿人及其他俏皮动作以逗观众开心,可算杂耍儿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说书的(shuō shū di)——指评书艺人。肃宁西乡一带说书,多是讲唱结合的“西河大鼓”。</p><p class="ql-block"> 除亲属性称谓、乡亲性称谓、人称性称谓与职业性称谓外,肃宁西乡还有些<b>特指性称谓</b>,针对某些特定身份或特殊属性的人。这些人,往往具有某种标签,让人一听就能认知清晰。主要如下:</p><p class="ql-block"> 外来员(wài lái yuán)——指在外工作、挣得工资的人,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p><p class="ql-block"> 大拿(dà ná)——泛指行业或专业里技能超强、不可或缺的人。隐含“拿一把”的能力或权利。</p><p class="ql-block"> 全合人儿(cuán huò rén er)——一般指丈夫、公婆、爹娘、子女俱全的妇女。农村的嫁娶事宜多由这样的妇女办理,以图吉利。“全”,非“quán”而“cuán”;“合”,非“hé”而“huò”,四声。</p><p class="ql-block"> 散头儿(sàn tou er)——指离了婚的人,多指女性。</p><p class="ql-block"> 后婚儿(hòu hūn er)——指离了婚又结了婚的人。</p> 前蔓儿的(cián wàn er di)——指再婚家庭里,一方原来的前妻(夫)子女。也叫“前窝呢的”。“前”,非“qián”而“cián”。<p class="ql-block"> 暮生儿(mù shě er)——即遗腹子。指怀孕妇人于丈夫死后所生的孩子。“生”,非“shēng”而“shě”。</p><p class="ql-block"> 带犊儿(dài dū er)——指随母改嫁的孩子,也叫“带犊子”。“犊”,一声。</p><p class="ql-block"> 带肚儿(dài dù er)——指怀着孕结婚而生的孩子,也叫“带肚子”,多含贬义。</p><p class="ql-block"> 囤巷的(tún xiàng di)——即“童养媳”。“巷”为“养”转音,四声。</p><p class="ql-block"> 说合儿的(shuō hé er di)——为纠纷、意见、矛盾的双方做劝解、疏导的人,一般是当事双方都信任的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p><p class="ql-block"> 管闲事儿的(guǎn xián shì er di)——也是说合性质,往往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主要是化解家庭矛盾或程度较小的民事纠纷。</p><p class="ql-block"> 打破儿的(dá pò er di)——给人说坏话,主要指破坏婚媒的人。也叫“打破桃(dá pò táo)”。</p><p class="ql-block"> 帮戳儿的(bāng chuō er di)——指帮腔的人。多指吵架中即帮人说话的人。</p><p class="ql-block"> 挡壑儿的(dǎng hè er di)——指替人挡事儿的人。多为有地位的人为他人站出来作靠山,或是蛮横、霸道的人冲到前面当打手。挡壑儿,指“挡横”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仗杆子(zhǎng gǎn zi)——指某人所倚仗的势力或后台。“仗”,三声或四声。</p><p class="ql-block"> 眼子人儿(yǎn zǐ rén er)——指被人小瞧、常挨欺负的人。</p><p class="ql-block"> 光棍儿(guāng gùn er)——主要指适龄而没有成婚的男子。若是大龄且没有成婚还性格泼辣的女子,也有戏称“女光棍儿”。</p><p class="ql-block"> 喇么人儿(lǎ ma rén er)——指不爱干净、比较邋遢的人。“么”,非“mó”而“ma”。</p><p class="ql-block"> 喇么蛋儿(lǎ ma dàn er)——指特别脏的孩子,带有心疼意味的戏谑。如果带讨厌的情绪,则称“喇么蛋子”。“么”,非“mó”而“ma”。</p><p class="ql-block"> 嘎杂子(gá zá zi)——指常有调皮捣乱的主意和行为,经常干些令人讨厌事情的人。有时,也用于长辈对孩子的笑骂。例,“你这个嘎杂子,就数你故事儿。”</p><p class="ql-block"> 杠头(gàng tou)——指爱抬杠的人。往往,抬起杠来没完没了。</p><p class="ql-block"> 炮荒子(pào huāng zi)——指二流子或不务正业的人。</p><p class="ql-block"> 败家子儿(bài jiā zǐ er)——指无度挥霍、浪费家产的人。形容一个人对金钱没有节制,喜欢奢侈享受,不会理财,不愿节约,甚至形成恶习。</p><p class="ql-block"> 当钱儿的(dàng cián di)——指赌博的人,即“赌徒”。严重者,称“赌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下注钱或具价值物质来赌输赢,以赢得金钱或物质。“钱”,非“qián”而“cián”。</p><p class="ql-block"> 小捊(siǎo lǚ)——也叫“小狸”。主要指人员聚集场所偷盗他人钱物的小偷儿,也指串门顺手盗窃的熟人。</p><p class="ql-block"> 截道的(zié dǎo di)——指打劫的人,即“劫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请看下篇,《肃宁西乡方言的品行表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62yjqo"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不忘乡音</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oqpqbw"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方言小知识】肃宁西乡方言 亲属性称谓的叫法(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t8hs26"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方言小知识】肃宁西乡方言 亲属性称谓的叫法(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y730f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方言小知识】肃宁西乡方言乡亲性称谓与人称性称谓</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3wycn8"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方言小知识】肃宁西乡方言人际性称谓特点</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