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川西秘境:草堂古韵,杜甫诗香-探访杜甫草堂博物馆、探密古蜀文明之光-金沙遗址。

杜老师

<p class="ql-block">D7、自新都桥兵分两路,今会师成都,开启成都一天游。👏👻🥰</p> <p class="ql-block">到达杜甫草堂时间尚早,在热心市民的指引下,先到草堂西侧的浣花溪公园游玩。</p><p class="ql-block">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是一座将古典园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此地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因浣花溪穿园而过,故名“浣花溪公园”。</p> <p class="ql-block">成都市浣花溪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美丽地方,这里山石成林,溪流纵横,花木繁盛,充满了诗意。无论是学识渊博的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年迈的老者,还是年幼的儿童,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先拍摄周边环境。</p> <p class="ql-block">坐在桥头留影。😀</p> <p class="ql-block">过桥映入眼帘的是杜甫雕像。</p> <p class="ql-block">溪边有好些雕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杜甫干诗碑</b></p><p class="ql-block">其位于成都杜甫草堂旁边的浣花溪公园内。该项目源于南宋时期张焘刻杜诗碑的传统,该碑在历史变迁中损毁。2015年成都启动恢复工程,历时三年建成,旨在通过石刻传承诗歌文化。</p> <p class="ql-block">欣赏千诗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骑驴京华牌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甫在长安(京华)求仕期间生活困顿,常骑驴奔波,这一形象被后世视为其坚韧精神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骑驴京华”与千诗碑共同构成“诗圣之路”的叙事,体现从漂泊到创作的完整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快9点啦,找到西门,准备进园区。</p><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p><p class="ql-block">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带着家人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浣花溪边营建“草堂”而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有240余首流传至今,成都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开园时间到,我们由草堂西门进入杜甫草堂,这里是诗圣长廊,与浣花溪公园的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走进兰花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园里环境优雅,由诗圣长廊围绕着。</p> <p class="ql-block">于长廊小憇留影</p> <p class="ql-block">景美多拍几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唐代遗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b>杜甫草堂唐代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的杜甫草堂内,具体在茅屋故居北侧。该遗址于2001年发掘,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2004年,在遗址上修建了陈列馆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用品和一批唐代文物,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图一:唐代僧人塔铭碑出土现场。</p><p class="ql-block">图二:唐代僧人塔铭碑。</p><p class="ql-block">图三:唯一一块有文字记载的碑文,碑文所记载的可以得知杜甫居住地外有座历史悠久的古寺。</p> <p class="ql-block">遗址出土了大量唐代器物及残片,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唐代文化遗存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遗址展现了唐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风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唐亭台遗址</b></p><p class="ql-block">杜甫入蜀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盖起了茅屋草堂。饱经风霜的杜甫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常常吟诗作赋。杜诗中多处提到各种“亭”。该亭的发现印证了杜甫诗中的记载,对研究成都地区亭台建筑結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亭活动面用不规则的素面砖斜填而成,黄泥技链,周边用黄粘土填充、从亭台东发现的洞柱看,该亭应该砖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路过茶亭休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自斟自饮。☺️</p> <p class="ql-block">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并重建茅屋。此后,杜甫草堂历经了宋、元、明、清至今共十四次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杜甫草堂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杜甫纪念馆成立,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现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参观草堂故居。</p> <p class="ql-block">今天偶遇年轻人“小志老师”在草堂前做视频介绍杜甫。</p> <p class="ql-block">我们及游客驻足聆听。</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位兴趣盎然,小志老师特意与我们聊天,氛围真的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在杜甫草堂侧前方“茅草故居”处再细看,茅屋顶上铺就的一层厚厚的黄茅草,井然有序,宛如一张厚实的棉被,为这间茅屋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免去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担忧。</p> <p class="ql-block">少陵草堂碑亭始建于清代,此碑与杜甫别号“杜少陵”相关,是草堂的核心标识之一。由雍正帝之弟果亲王(1734年)题写碑文。果亲王在赴西藏途中拜谒杜甫草堂,亲书"少陵草堂"四字,表达对诗圣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本想一个人拍张照,结果……🤣</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中一处连接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红墙夹道,被优雅的称作花径。</p> <p class="ql-block">红墙亦是网红打卡地,有些影视剧也在此拍摄哦。</p> <p class="ql-block">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来往的游人都会在这里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7日,毛主席参观草堂影壁。</p> <p class="ql-block">景杜堂是杜甫草堂内的核心建筑之一,其寓意“景杜”二字取自“景仰杜甫”之意,体现了后世对诗圣的崇敬之情。堂内陈列有杜甫塑像、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楹联,以及明清时期的杜甫像及杜诗书画作品(如明万历三十年的半身石刻像),这些文物共同展现了杜甫的文化形象和后世对其的持续敬仰。</p> <p class="ql-block">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一个上午,由正门离开,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有幸参观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杜甫研究资料和杜诗书画的收藏展示中心,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诗歌文化的重要平台,是西蜀古典园林代表性基地、川西古建筑保护展示中心。</p> <p class="ql-block">来成都N次了,第一次游览杜甫草堂,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经历了多次毁建,但始终屹立不倒。草堂不仅是杜甫在成都的居住地,也是他创作诗歌的地方。杜甫在草堂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中国历史上宏伟的宫殿没有多少保存下来,而杜甫的草堂屡次被毁,屡次又重建,足以说明:草堂已成为杜甫精神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标志。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缅怀诗圣杜甫、感受唐代文化的重要场所。如果您有机会前往成都,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充满诗意和历史底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发现的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一一古蜀王国的都邑。</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三星堆遗址共同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博物馆入口处使用金面具作为标志性装饰,与三星堆黄金面具一脉相承,都是采用了镇馆之宝做为园区景观大道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遗迹馆内原址展示了金沙遗址大型祭祀场所的发掘现场,祭祀区面积约15000平方米,沿古河道分布,年代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300一前650年),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p><p class="ql-block">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以南,是一座呈斜坡状的半圆形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为7588平方米。遗迹馆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发掘地,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祭祀遗迹、遗物最丰富的祭祀遗存。</p><p class="ql-block">馆内以发掘现场的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游客置身遗迹馆将亲身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气势恢宏的滨河祭祀场面,现场了解2001年以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慎密繁复过程,亲眼目睹众多珍贵文物的出士原址。</p> <p class="ql-block">柱洞是商周时期祭祀建筑的遗存,由9根方形木柱的柱洞构成,边长约40厘米,呈南北向3列、东西向3行的“田”字形分布。柱洞深度约1.3米,间距南北向1.9米、东西向2.9米,总面积约22平方米。该遗迹为祭祀区核心区域的唯一建筑遗存,推测为商周时期的主祭台基址,用于陈列祭品、举行祀祭或占卜仪式。其方位与三星堆遗址同类遗存相似,但规模更大且出土了象牙、金器等高级礼器。</p> <p class="ql-block">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发现时部分遭破坏。坑内器物分层摆放,上层堆积象牙,最长者近160厘米,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放置极有规律。下层放置大量玉器、铜器和金器等。一号坑是金沙遗址祭祀区目前为止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因保护象牙的需要,现已采取回填措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11号坑:平面形状呈不规则长方形,遗物分上下两层摆放,上层放置15根象牙,长度均在160厘米以上,其中一根长达185厘米,是金沙遗址目前出土最长的象牙。下层为象牙器、漆木器、石器等,计有象牙器12件、象牙串珠11件、象臼齿1件、象头骨2件、镶嵌玉片的漆器1件、木胎虎头漆器1件和石矛1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发掘前地面:地面堆积应对历史年代。</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厚度仅0.02厘米,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为四只逆时针飞行的鸟。2005年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宗教祀祭遗迹:平面形状大致呈长条状,面积300平方米。出土文物计有象牙1根、野猪獠牙上干枚、鹿角上干根、美石100余件、玉器43件、铜器14件以及一些陶器。从出士器物分析,埋藏品应属有意挑选,特别是数量巨大的野猪獠牙和鹿角,揭示了古蜀人通过特定动物骨骼进行周期性祭祀的仪式特征,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大型树根遗迹</b></p><p class="ql-block">在祭祀区古河道边发现了一处3000年前的树根遗迹,分布范围达100余平方米。经鉴定,这棵树应为秋枫。在我国,秋枫主要产于陕西、江苏、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常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沟谷中,或于平原栽培,喜水湿,秋枫树根遗迹在祭祀区的发现也反映出当时成都平原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环境状况。</p> <p class="ql-block">秋枫树的树、根、花、果介绍。</p> <p class="ql-block">桫椤树</p> <p class="ql-block">穿过满眼的绿植,绝美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呈斜坡状的方形全钢架建筑,气势恢宏。陈列馆屋顶的设计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乌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p><p class="ql-block">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主题《走进金沙》,陈列以重要遗迹、遗物为主要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从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古蜀金沙的灿烂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走进金沙</p><p class="ql-block">2001年初春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也是新世纪开篇中国考古最重大的发现。金沙遗址的问世如春雷乍响,再次揭开了古蜀王国迷蒙的面纱。金沙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开,古国的身姿缓缓显影,3000年前一段辉煌的文明梦幻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创造了这段神话,是谁铸就了这个奇迹?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信仰?他们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p><p class="ql-block">现在,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长河,循着神鸟的鸣唱,轻轻叩响古蜀王国神秘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成都平原地理形势图</p> <p class="ql-block">动物骨骼</p> <p class="ql-block">乌木又称阴沉木,专指埋藏于古河床下数干年的各类名贵古树,经过物理、化学等长期反应过程,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质地,其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非常珍贵。由于这种树木从表面到树芯都是乌黑色,四川人称之为乌木。乌木主要出土于四川盆地,是四川一大珍贵资源。经碳十四测定,乌木的年代大致在距今三千到一万年之间,金沙遗址祭祀区所在地原称“乌木沱”。意为出土乌木的地方,在金沙祭祀区东部就出土了大量乌木。</p> <p class="ql-block">远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的日常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的生产工具。</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陈列馆的屋顶采用太阳鸟图案。</p> <p class="ql-block">商周铜立人:通高19.6厘米,造型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相似,印证两地文化关联。</p> <p class="ql-block">象牙展示:金沙遗址的象牙雕刻,展示了古蜀先民的艺术才华。</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的石器展示</p> <p class="ql-block">玉器工具体现了古蜀文明的高度发展。</p> <p class="ql-block"><b>卜甲</b></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共出士卡甲21件,其中最大的一件卡甲长50厘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卜甲之一,可能为古蜀国王或大巫师之类的人物用于占卜国家大事,这表明金沙时期祭祀之风盛行。</p> <p class="ql-block">金饰品</p> <p class="ql-block">铜饰品</p> <p class="ql-block"><b>太阳神鸟金饰</b></p><p class="ql-block">镇馆三宝之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文物,以其精湛的镂空工艺(含金量94.2%)和象征古蜀太阳崇拜的文化内涵闻名。2005年,该金饰被正式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2。2005年10月12日,太阳神鸟图案的蜀绣作品搭乘“神舟六号”遨游太空。其圆形图案外层四鸟与内层十二道太阳芒饰的组合,体现了古蜀人对光明的向往与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p><p class="ql-block">作为文物保护标志,太阳神鸟元素广泛应用于成都大运会会徽、天府国际机场等现代地标,并通过“金沙太阳节”等文化活动融入市民生活,成为成都重要的城市符号。</p> <p class="ql-block"><b>商周大金面具</b></p><p class="ql-block">镇馆三宝之大金面具:长20.5厘米,宽10.4厘米,厚0.08厘米,为商周时期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金面具,采用捶打剪切工艺制成。用于祭祀活动,可能与三星堆金面具同源,体现古蜀巫术、宗教文化及对黄金的崇尚。</p> <p class="ql-block"><b>十节青玉琮</b></p><p class="ql-block">镇馆三宝之十节青玉琮:高22.2厘米,青玉质地,外方内圆,分十节雕刻简化人面纹,上端阴刻無蹈神人图案。源自良渚文化(距今约4000年),反映古蜀与长江下游文明的交流,是祭祀礼器与社会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金首饰</p> <p class="ql-block">商周石虎:灰黑色蛇纹岩雕刻,卧姿威猛,喉部保留管钻痕迹,为商周石刻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展现了三千年前古蜀文明的辉煌成就,通过精美文物与场景复原,生动呈现了商周时期金沙人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祖先的智慧与文化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来到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生活、信仰、科技等方面的情况,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成都路桥的标配设计:太阳鸟、铜面具。</p> <p class="ql-block">探寻川西秘境七天之旅顺利圆满完成,准备回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