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日,我们乘车从景德镇赴庐山风景区途中经过江西著名的鄱阳湖风景区,这是在中巴车上拍摄的鄱阳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官亭湖、扬澜、担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许 ,我们乘车到达江西庐山风景区北门;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九江市境内。庐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庐山风景区北门游客中心入口前拍照留影。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被评选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4年2月13日,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5月,庐山云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庐山风景区游客中心大厅年的景区导览图,我们今天的旅游路线是北门-小天池-庐山博物-如琴湖-庐山博物馆-含鄱口-大口瀑布-三宝树<span style="font-size:18px;">-牯岭镇等。</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庐山游客中心大厅的庐山风景区的中国名画-“匡庐胜境”山水画,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庐山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人文圣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500多位文人在此留下了1.6万余首诗词。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庐山游客中心大厅的“世界遗产中国庐山”简介板:</p><p class="ql-block">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北濒长江,东近鄱阳湖,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雄奇险峻、刚柔相济,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史记》,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化名人的文学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1500多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相继登临庐山,写下1万余首赞颂庐山的诗词歌赋。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代表了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庐山白鹿润书院更代表了理学家朱熹的兴复和中国近世七百年的理学大趋势。庐山是地质遗址和历史、文化、植物、名胜的完美结合,奇秀庐山,飞崎江湖,苍润高逸、俊伟诡特。典型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珍贵的变质核怵岩构造、壮观的复合地貌综合了极高的地学价值。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景区交通车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庐山北门前往小天池换乘站,这是在途中车上拍摄的庐山北麓风景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庐山风景区小天池景交车换乘站,将从这里换乘景交车前往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庐山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东北,是庐山第八高峰,海拔1213米。小天池以其清澈见底、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的奇观著称。池边有天池亭,建于喇嘛塔基上,可远眺潘阳湖、长江及牯岭云中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三点三十分许,我们来到仰慕已久庐山会议旧址-庐山人民剧院门前,庐山会议旧址,原称庐山大礼堂,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旧址坐北朝南,石头和钢筋水泥结构,两层,坡面铁棱瓦,建筑平面呈“丁”字型,占地面积约83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三次会议先后在庐山会议旧址召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有着纪念意义的民国时期历史文物建筑物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纪念馆前厅耸立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金色雕像,背景是红色幕布上的“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十个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旧址一层前厅后部的1959年庐山会议会场原貌复原展示室,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陈列在会议现场展示室的标识牌:</p><p class="ql-block">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会场</p><p class="ql-block">复原陈列(局部)</p><p class="ql-block">中央委员75人、候补中央委员74人出席会议,有关人员14人列席会议。</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旧址一层前厅右侧的伟人起居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同志等都在这里工作和接待过客人,这是现场拍摄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整栋建筑一层左侧的房间为历次庐山会议事迹回忆展厅,这是设立在一层第一展厅-“历史的回眸”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历史的回眸”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伟人的风采,展示照片和文章其中有毛泽东在庐山,周恩来在庐山,刘少奇在庐山,朱德在庐山等重要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厅内展示的毛泽东同志在庐山的部分珍贵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厅内展示的周恩来同志在庐山的部分珍贵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厅内展示的朱德同志在庐山的部分珍贵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设立在一层第二展厅-“历次庐山会议回顾”展厅。</p> <p class="ql-block">在一层第二展厅展出的“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简介。图文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一层第二展厅展出的“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简介图文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一层第二展厅展出的“”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简介图文资料。</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四点许,我们乘车来到庐山风景区的芦林湖,芦林湖是庐山风景区内著名的高山人工湖,位于海拔1040米的芦林盆地,素有"东湖"之称。这个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湖泊形成于1954年筑坝蓄水,兼具实用功能与景观价值,不仅是牯岭镇居民的主要水源,更以"碧玉嵌林谷"的绝美景致闻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芦林湖畔的庐山风景区景交车路线图,景区内的交通非常方便,乘景交车可以到达景区的所有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芦林湖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景致优美。此处原是芦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芦林谷地,介于玉屏、星洲两峰之间,这是现场拍摄的芦林湖山水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芦林湖湖水洁净清澈,碧清如镜,山色倒影,相映成趣。湖心有两小亭,外观秀丽、精巧,为湖面增光添彩,这是现场拍摄的芦林湖风景照片。与120米长的芦林大桥构成"桥坝一体"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芦林湖的芦林大桥建于芦林湖大坝坝面。大坝体积达3万立方米,系用石块和水泥混交筑成,雄伟宽坦,芦林湖所蓄之水目前为庐山牯岭镇1.3万居民的主要水源;芦林大桥桥身上段有5个桥孔,溢洪时,五孔喷流,似五条龙飞吼而下,成为壮丽的人工瀑布,这是现场拍摄的卢林湖、卢林大桥、以及大坝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湖畔石阶步道一边欣赏卢林湖的山水风景,一边观赏湖畔道路两旁茂密的山间森林,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林影中的卢林湖山水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离开绚丽多彩的芦林湖,我们沿着环湖路上行前往庐山博物馆和毛泽东及朱德旧居纪念馆,环湖路两旁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在炎热的夏日我们人行其间颇感凉爽。</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环湖路上拍摄的山间原始森林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半个小时后,我们步行来到庐山博物馆和毛泽东旧居大门前,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景点大门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庐山博物馆大门标识牌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大门内的景区简介标识牌:</p><p class="ql-block">名称:庐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江西景德镇游记</p><p class="ql-block">编号:6-56-015</p><p class="ql-block">年 代:1961年、1970年</p><p class="ql-block">类 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p><p class="ql-block">所在地: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东至山脚、西至院门、南至围墙、北至后山脚。</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各向外延伸30米。</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高度:4.5米。</p><p class="ql-block">简 介:别墅座南朝北,石钢混凝土结构一层,平面"回"字形,四坡组合铁皮屋面。中置并用于采光,天井四周为封闭式内走廊。正门前为敞开式外廊,外廊西北端为八角亭。有车环绕别墅。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工作和休息曾在此召开过中央政治局会议。</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景区大门广场上的“江西省革命文物庐山毛泽东旧居”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标识牌的史实介绍:</p><p class="ql-block">位于庐山风景名胜区芦林1号。1960年专为毛泽东主席在庐山工作和休息修建,由中南设计院设计并承建,1961年建成。平面"回"字形前后设大门,中置天井花园。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砖混结构,铁瓦屋面。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和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生活、工作。</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界,东至山脚,西至院门,南至围墙,北至后山脚。</p><p class="ql-block">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各向外延伸30米。</p> <p class="ql-block">进入庐山博物馆参观前,在展厅门口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庐山博物馆的参观导览图</p><p class="ql-block">主要参观游览展厅为</p><p class="ql-block">1、毛主席卧室</p><p class="ql-block">2、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p><p class="ql-block">3、名人与庐山</p><p class="ql-block">4、五百罗汉图</p><p class="ql-block">5、庐山老照片</p><p class="ql-block">6、庐山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阅读博物馆前厅的电子导览屏“走进庐博”图文简介:</p><p class="ql-block">走进庐博-芦林一号</p><p class="ql-block">概况</p><p class="ql-block">庐山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国的芦林湖畔,占地面积二万余平方米,馆藏极为丰富,尤以陶瓷、书国最具特色。庐山博物馆融地方历史、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内涵深厚。芦林一号(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庐山诗词苑深受观众喜爱,成为庐山旅游、休闲,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观瞻庐山博物馆卢林一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伟人议事的会议室旧址。</p> <p class="ql-block">观瞻庐山博物馆卢林一号毛泽东休息和办公的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观瞻庐山博物馆卢林一号毛泽东会见各位领导人和其他客人的会客室旧址。</p> <p class="ql-block">会客室</p><p class="ql-block">1961年和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曾在这里多次会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商讨党和国家大事。</p> <p class="ql-block">参观庐山博物馆第二展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展厅,这是现场拍摄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在庐山期间的珍贵留影。</p> <p class="ql-block">参观庐山博物馆第三展厅”名人与庐山”展厅,阅读前言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庐山、人文圣山,自西汉以来,尤其东晋之后,庐山的奇秀风光,为世人所向往,历代名人纷至沓来,在庐山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诗词歌赋、鹰崖石刻、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跨越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撷取二十一位代表人物,供观众品读。</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三展厅展出的汉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与庐山的史实资料:</p><p class="ql-block">司马迁</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8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中书令,著《史记》,主修《太初历》、司马迁第一次将"庐山"载人(史记》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三展厅展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span>与庐山的史实资料:</p><p class="ql-block">李白</p><p class="ql-block">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后迁居绵州彰明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唐天宝初年,供奉翰林,后去职。从25岁到57岁,曾先后五次来庐山,为庐山留下了20余首诗。</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三展厅展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span>与庐山的史实资料:</p><p class="ql-block">白居易</p><p class="ql-block">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曾任江州司马三年,创作了60余篇庐山诗文,留下多处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三展厅展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宋杰出将领岳飞</span>与庐山的史实资料:</p><p class="ql-block">岳飞</p><p class="ql-block">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杰出将领,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岳飞率军第一次到江州(今江西九江),第二年正式成守江州,岳飞及其家族生活在庐山西麓多年,九江为岳飞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三展厅展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太祖朱元璋</span>与庐山的史实资料:</p><p class="ql-block">朱元璋</p><p class="ql-block">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明太祖,1368年建立明王朝,1368-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在庐山建御碑亭,修天池寺,封庐山为岳,在庐山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三展厅展出的明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span>与庐山的史实资料:</p><p class="ql-block">徐霞客</p><p class="ql-block">徐霞客(1586-1641),字振之,名弘祖、号霞客,南直隶江阴(江苏江阴)人、明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22岁时,始游名山大川,32岁时游历庐山6天,对庐山的地理、地质、水文、植物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著有《徐霞客游记》等著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第三展厅展出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庐山日程表</p><p class="ql-block">1618年,8月18日,始游庐山,投宿东林寺。</p><p class="ql-block">8月18日,出东林,由石门洞到天池寺山,游大林寺、白鹿升仙台、佛手岩、访仙台遗址、宿天池寺。</p><p class="ql-block">8月19日,出天池,趋文殊合,俯视铁船峰,经金竹坪、仰天坪,抵汉阳峰,宿慧灯僧舍。</p><p class="ql-block">8月20日,登汉阳峰,插五老峰,观三叠泉,宿方广寺。</p><p class="ql-block">8月21日,从方广寺下山,游栖贤、玉渊、白鹿洞、万杉寺,宿开先寺。</p><p class="ql-block">8月22日,从方广寺下山,游栖贤、玉渊、白鹿洞、万杉寺,宿开先寺。</p><p class="ql-block">8月23日,由开先寺后登山,见马尾泉,再上文殊台、黄岩寺。午饭开先寺,在庐山共考察了六天。</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许,在庐山博物馆的参观游览结束,在卢林站乘景交车前往庐山含鄱口景点。</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十五分,我们来到庐山风景区含鄱口景点,这是在含鄱口景点“湖光山色含鄱口”石牌坊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含都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壑口,大有一口吸尽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口西侧为冰川角峰"犁头尖",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为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阳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含鄱口是神州九大观日出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景点含鄱岭下观景台的石条凳,是伟人毛泽东曾经坐过的地方,这是在现场的展示的伟人当年在此处的留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坐在伟人毛泽东坐过的石条凳上沾沾龙气,再拍一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观览含鄱岭顶峰上的含鄱亭,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含鄱亭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含鄱亭</p><p class="ql-block">含鄱亭地处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倚五老峰,右傍太乙峰,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公里的狭窄岭脊(冰川刃脊)。岭西,汉阳、五老两峰如两角相对,犁头尖山正界其中,这座由第四纪冰川刻切的角峰,如一块锋利的犁头,在苍天间耕耘。岭东南,为太乙峰,峰下有颇负盛名的太乙村,此处乃观鄙阳湖日出之佳境,也为观庐山云雾之佳处。含鄱口的万种风韵、诗情画意在此处全然释放,为旅游、摄影之佳处。</p> <p class="ql-block">在含鄱亭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含鄱岭观景台上,观赏含鄱岭延伸段的冰川刀刃景观,这是在现场拍摄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含鄱岭延伸的冰川刃脊山岭</p><p class="ql-block">冰川刃脊是指冰川冰蚀作用形成的顶部如同刀刃般的山岭,含鄱岭延长方向接近东西走向,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平行。刃脊长1250米,海拔1100米。</p> <p class="ql-block">站在含鄱岭观景台上,观赏太乙峰和犁头尖等奇峰异岭,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太乙峰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太乙峰</p><p class="ql-block">太乙峰、犁头尖都是因冰雪侵蚀而形成的金字塔形角峰、太乙峰的海拔1228米、太乙、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犁头尖、海拨1300米,由于山峰顶状如农用工具犁耙的顶部故而得名,他们的名字与古文化和田耕农家生活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三十五分,我们在含鄱口索道站乘索道缆车前往庐山风景区著名的大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大约三十分钟后,我们乘缆车到达大口瀑布景区,这是在大口瀑布景区入口“匡庐”标识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口景区简介</p><p class="ql-block">庐山大口旅游风景区地处庐山东南,位于含鄱口东侧植物园与五老峰之间,其入口处距公路约100米,大口景区包括大口瀑布(彩虹瀑布),黄月口和四纪冰川三处菜点。大口瀑布又名彩虹瀑布,位于太乙村东侧的双映涧内。人赞口:"大口景区风光好,阴天晴天频相邀;阴看云雾晴观水,雾自升腾水自娇"。在这里视野开阔,风景秀丽,您可以仰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大口瀑布景区半山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伟人诗碑观景台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伟人诗碑观景台上拍摄的大口瀑布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下行直至大口瀑布的谷底观景台上,近距离与大口瀑布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谷底观景台上近距离拍摄的大口瀑布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口瀑布对面神浴峰的巨石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览位于大口景区神仙山悬崖上的天梯景观。</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请旅友给我们在大口景区仙人掌观景台上拍一张合影照片留念,照片背景有著名的仙人掌景观。</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七点许,返程途中在索道缆车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许,我们不行参观庐古寺黄龙寺,这是在现场拍摄的黄龙寺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庐山黄龙寺系明代僧人彻空于万历年间肇建。现存前后两座殿宇,前殿为大雄宝殿,后殿内香案前地面有天然大石突起,叩之有声,世称"龙眼石",寺门横匾镶嵌"黄龙寺"三个大字,系清代康有为游历庐山时题写。</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八点十五分,我们观览位于黄龙寺东侧100米庐山风景区著名三宝树,这是在三宝树旁边山岩峭壁上篆刻着“晋僧昙诜手植婆罗宝树处”标识巨石。</p> <p class="ql-block">庐山三宝树简介</p><p class="ql-block">三棵树中一棵是银杏,两棵是柳杉,故名"三宝树"。相传是晋代僧人昙诜从西域带来栽种的。据科学测算,柳杉树龄大约为600年,银杏树龄大约为1600年。</p> <p class="ql-block">观赏这棵的具有1600多年树龄的银杏宝树这是现场拍摄的银杏古树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这棵银杏古树的身份资质证件;</p><p class="ql-block">保护等级:一级</p><p class="ql-block">编号:36041100100100016</p><p class="ql-block">树名:银杏</p><p class="ql-block">科属:银杏科银杏属</p><p class="ql-block">树龄:1607</p><p class="ql-block">管理单位:庐山市(局)天然林保护中心</p><p class="ql-block">庐山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观赏与千年银杏古树同一树坑的600年树龄的柳衫古树,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这棵柳衫古树和旁边银杏古树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这棵柳衫古树的身份资质证件;</p><p class="ql-block">保护等级:一级</p><p class="ql-block">编号:36041100100100017</p><p class="ql-block">树名:柳杉</p><p class="ql-block">科属:柏科柳杉属</p><p class="ql-block">树龄:621</p><p class="ql-block">管理单位:庐山市(局)天然林保护中心</p><p class="ql-block">庐山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观赏千年银杏古树树坑的旁边不远处的另一棵600年树龄的柳衫古树,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这棵柳衫古树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这棵柳衫古树的身份资质证件;</p><p class="ql-block">保护等级:一级</p><p class="ql-block">编号:36041100100100018</p><p class="ql-block">树名:柳杉</p><p class="ql-block">科属:柏科柳杉属</p><p class="ql-block">树龄:621</p><p class="ql-block">管理单位:庐山市(局)天然林保护中心</p><p class="ql-block">庐山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观赏竖立在三宝树旁边的古碑,碑文曰:屏峰和天王峰之间,植有三棵高大的古树,相传为晋僧所植:故称三宝树三棵树中一棵银咨两棵柳衫 银杏高30米 树围重5.46米 冠治幅达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晚上十九点许,我们乘车来到庐山风景区的牯岭镇,这是前往下榻的酒店途中顺道观览的牯岭镇中九路美国学堂景点。</p> <p class="ql-block">牯岭美国学堂创办于1916年,目的是确保当时在华的驻外大使、欧美商人、传教士子弟能接受现代、正规的教育和道德、宗教的培养。美国学堂先后共招收过欧美等国家的学生2000余人,是当时外国人在华中一带的重要学府。</p> <p class="ql-block">美国学校简介</p><p class="ql-block">外国人寄居牯岭之初、深感庐山是难得的纯良教育环境、应着手创立学校使当时在华的驻外大使、欧美商人、传教士子弟能接受到现代,正规的教育及品德和宗教的训练。1916年、"北长老会""圣公会"会同美籍教友联合筹募创楼基金、后又有"复兴会"参加。美国学校由此成立。教学大楼动工于1918年,1922年这栋大楼正式落成。在历史的变迁中,沉静的学校落满世事的尘烟。1927年,由于中国大革命高潮的波及,该校迁至上海,1929年回庐山续办。1937年7月至8月,国民党政府召开"庐山会谈"这里是代表住宿地。1937年日年侵占庐山、学校停办。1946年7月至8月,蒋经国主持三青团"庐山夏令营"、这里是该夏令营总办公厅1951年学校停办。</p> <p class="ql-block">前往下榻的酒店途中又顺道观览了位于牯岭镇的聂荣臻元帅旧居旧址。</p> <p class="ql-block">晚上二十点许,我们入住庐山牯岭镇名人别墅村的茅盾别墅酒店。庐山茅盾别墅是庐山名人别墅村的一部分,茅盾别墅位于庐山牯岭街以南约1公里处的南山公路的大路旁,处于庐山各景点的中心。别墅四周松柏环绕、绿草如茵、空气清新、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4日早上六点许,走出下榻的茅盾别墅酒店,漫步在庐山牯岭镇名人别墅村的山间小路上,欣赏晨曦下的庐山名人别墅村风光。</p> <p class="ql-block">观赏位于庐山牯岭镇名人别墅村内的赛福鼎旧居,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赛福鼎旧居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场拍摄的赛福鼎旧居起居室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览位于庐山牯岭镇名人别墅村内的瑞典行道会别墅,这是现场拍摄的瑞典行道会别墅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瑞典行道会别墅</p><p class="ql-block">坐东北朝西南,石木结构一层,别墅前石阶的休息台下有"夏牧师定川先生庐山纪念勒石"铭刻,卧石上也留有1条英文石刻。此别墅为北欧传教公益建筑,是庐山典型的教会建筑。在庐山文化史,尤其庐山近代文化的的传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时期,其援救中国难民698人,为当时庐山四个避难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观览位于庐山牯岭镇名人别墅村内的名院别墅,这是现场拍摄的名院别墅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再次来到位于庐山牯岭镇名人别墅村内的美国学校别墅楼,并在这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用早餐前,在茅盾别墅酒店室外庭园中小憩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早上七点半许,我们乘景交车从牯岭镇来到庐山风景区如琴湖景区,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如琴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冰窖</p><p class="ql-block">如琴湖曾经是一个冰窖,一个囤冰之地。大地回暖后,这里一直是个溪水潺潺的水洼,旁边曾经伫立着大林寺。白居易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咏大林寺桃花。1961年,人们在靠近冰溢口筑起大坝,形成一个状若琵琶的人工湖。夜深人静时,山坡上的水注入湖中,尤如人拨琴弦,故而得名如琴湖。</p> <p class="ql-block">这是换一个角度拍摄的第二张如琴湖风景照片,小桥流水亭榭楼阁的湖光山色风景进入镜头内。</p> <p class="ql-block">早上七点四十分,我们参观游览位于如琴湖畔的花径公园,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用三块花岗岩条石构造的花径公园大门全景照片,门柱上的“花开山寺,詠留诗人”楹联,吸引着众游人相拥而入。</p> <p class="ql-block">花径公园占地面积36.5公顷,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350米,是庐山主要景点之一。817年,唐代诗人白居易游览至此,咏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时任江州(今九江)司马,此地因诗而得名,故又称白司马花径,现园内有花径亭、白居易草堂、觅春园等景点,是集山水、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花径公园内如琴湖畔亲水观景台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花径公园湖畔亲水观景台上拍摄的亲水的如琴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览花径公园标志性观景-“白司马花径”标识碑石,并在碑石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欣赏篆刻在花径公园花岗岩奇石上的白居易脍炙人口桃花诗文</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p><p class="ql-block">山寺桃花始盛开。</p><p class="ql-block">长恨春归无觅处,</p><p class="ql-block">不知转入此中来。</p> <p class="ql-block">花径石刻包括刻石、碑刻和建筑附属刻铭三种,分布于庐山花径公园附近,共计12条。1929年汉阳人李拙翁发现白居易"花径"石刻后得以开发,现为庐山著名景区之一,其中还有民国时期武汉巨商朱植圃在其购建别墅内题刻"甘泉"和"甘泉一勺",花径公园石坊门柱上刻有李拙翁的对联一幅:"花开山寺,咏留人间"。</p> <p class="ql-block">观赏位于花径公园核心位置的花径亭,花径亭是花径公园内的核心景点,亭内有唐代诗人白居易题写的“花径”石刻而闻名,花径亭为伞状红顶圆亭,六根朱红立柱支撑外观古朴娟秀。</p> <p class="ql-block">花径亭内横卧着一块巨石,上刻“花径”二字篆书,石质纹理清晰,字迹古朴,据传此石刻“花径”二字篆书出自大诗人白居易的手笔。</p> <p class="ql-block">观赏位于花径亭附近的百年古亭-景白亭,这是现场拍摄的景白亭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景白亭简介</p><p class="ql-block">为四柱方亭,坐东北朝西南,边长6.5米,高6米,攒尖铁瓦顶,亭中设石桌石凳。 1927年夏,长期隐居庐山的李凤高(字拙翁),偶发现"花径"石刻,为保护石刻和纪念白居易,李凤高等人捐资修建景白亭。为当时八十高龄的陈三立欣然撰写《景白亭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景白亭下篆刻着的“花径景白亭记”碑文的石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造型独特,有着百年历史的古亭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沿着花径公园花径湖畔的石径小道在公园内漫步转悠,花径公园的诗情画意湖光树影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花径湖上的花径石桥,来到公园的另一处核心景点-花径白居易草堂水景池前,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花径水景池畔白居易的雕像和白居易草堂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走到白居易草堂门前拍摄的白居易草堂大门的实景照片,中石先生题写的“白居易草堂”牌匾悬挂在草堂门楣之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草堂,首先观瞻耸立在门厅中堂位置的大诗人白居易的汉白玉雕像。</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李白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又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公元815年,白居易因"越职言事"左迁江州(今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期间,白居易寄情山水,寻幽访古。公元816年,白居易游历庐山北香炉峰遗爱寺一带,决意在此建闲居草堂。次年春,草堂落成,作《庐山草堂记》,开篇盛赞"匡庐奇秀,甲天下山",钟情草堂四季"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生出"其境胜绝,又甲庐山"的感慨。自此,白居易结庐而居,尽阅匡庐风光,写下《大林寺桃花》《登香炉峰顶》《山中独吟》等游山名作。公元818年,白居易升任忠州刺史,临行作《别草堂三绝句》惜别草堂,诗曰: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p> <p class="ql-block">阅览白居易草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居易乐天”: </p><p class="ql-block">"君子居易以俟命"(《中庸》),"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白居易的生命实践与人生境界,生动地诠释了"居易乐天"的生存智慧。而"庐山草堂"则把质朴无华、崇尚自然的居易,以及悠然自在与天地融合的乐天,和谐为一,成为"诗意栖居"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阅览白居易草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草堂四季</p><p class="ql-block">草堂四季</p><p class="ql-block">春游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十五分许,花径公园的参观游览结束,在公园门口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早上八点二十分,我们进入庐山锦绣谷风景区参观游览,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p> <p class="ql-block">在锦绣谷观览的第一处景观点就是这座“锦绣谷天桥”景观,这是现场拍摄的“锦绣谷天桥”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天桥简介</p><p class="ql-block">由此往下是拍庐山天桥最佳处。天桥是冰溢口遗迹,传说为天降金龙化成虹桥救朱元璋处。</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桥之上拍一张气壮山河的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的第二处景点-狮子口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狮子口景观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狮子口悬崖</p><p class="ql-block">狮子口悬崖因其形如狮子张口,故名。该崖在冰后期经风化剥蚀过程中,砂岩沿剪切节理崩塌而形成,远观若一头雄狮卧岗。</p> <p class="ql-block">在锦绣谷狮子口观景台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第三个景点-好运石,在好运石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第四个景点-锦绣谷天梯,在登天梯的途中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第五个景点-锦绣谷冰川U形谷,这是在现场拍摄的锦绣谷冰川U形谷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冰川U形谷简介</p><p class="ql-block">锦绣谷冰川U形谷,谷长1600米,是110-90万年前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后经流水侵蚀及崩塌作用,谷被改造成两壁呈悬崖状的嶂谷。因谷中山花烂漫,故有"锦绣"之誉。</p> <p class="ql-block">在锦绣谷冰川U形谷观景台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第六个景点-补贤门,这是在现场拍摄的锦绣谷补贤门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锦绣谷乱石突丌的补贤门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第七个景点-谈判台旧址,这是在现场拍摄的锦绣谈判台旧址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谈判台旧址简介</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至9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G C MARSHALL)曾八上庐山,为调处"国共谈判,面见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这里是马歇尔与蒋介石晤谈之处。</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第八个景点-妙光亭,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妙观亭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妙观亭简介</p><p class="ql-block">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派使者来庐山寻找曾帮助过他的周颠仙等人,因来山寻找未果,便在此地修建"访仙亭"。后毁。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将领夏斗寅在原访仙亭基地旧址上重新修建一亭,名"观妙亭"。石结构,六角,攒尖顶,石板瓦,单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观览锦绣谷景区内第九个景点-古竹林寺遗址,这是在现场拍摄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竹林寺遗址标识碑实景</span>照片。</p> <p class="ql-block">即将走出锦绣谷景区,在锦绣谷最高处“无限风光在险峰”观景台上拍一张合影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早上九点许,我们来到庐山仙人洞景区,在仙人洞景区西门口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简介</p><p class="ql-block">仙人洞是南华纪(今8亿~6.8亿年间)砂岩的一个滑蚀洞。砂岩层面平缓,有一组陡倾的节理面和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場成洞。因而有了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的传说,并得名仙人洞。不同诸多朝代摩崖石刻至今依旧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仙人洞口观赏仙人洞全景,这是在洞口外拍摄的仙人洞外貌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仙人洞内参观游览,这是在洞内拍摄的仙人洞供奉的吕洞宾道祖的神龛和香案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览仙人洞内的书法愧宝众多石刻精品,这是在洞内拍摄的几张洞内石刻作品的实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石刻有刻石、碑和建筑附属刻铭三种,分布于仙人洞景区入口至锦绣谷天桥的游步道两旁,共计53条,此石刻群以仙人洞洞口右侧南宋时期的"佛手岩"题刻时间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仙人洞入口处的"纵览云飞"。</p> <p class="ql-block">观览仙人洞景区的祈福墙。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祈福墙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览仙人洞景区仙人洞东侧的太上老君殿。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太上老君殿遗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仙人洞景区的观景台上观赏庐山东麓和九江市及鄱阳湖的美景,这是在观景台上拍摄的山水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览仙人洞景区的著名景观-“仙人洞石松”,这是在现场拍摄的仙人洞石松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石松简介</p><p class="ql-block">石松堪称匡山一奇景。此处左侧峭壁巨石凌空而卧,似剑直插锦绣谷,又宛如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为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针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展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此处为旅游、摄影之佳处。</p> <p class="ql-block">站在仙人洞景区山崖边的奇石上与迎风挺立千年不倒的石松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观览位于锦绣谷东麓的御碑亭,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浑厚坚实的御碑亭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称:庐山御碑亭</p><p class="ql-block">编 号:7-1120-3-418</p><p class="ql-block">年 代:明</p><p class="ql-block">类 型:古建筑</p><p class="ql-block">所在地: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碑亭四周外延50米</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各向外延伸30米</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高度:4米</p><p class="ql-block">简 介:古为白鹿升仙台,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仙人而赐建此亭。亭中立有由朱元璋撰文,詹希原手书的《周颠仙人传》大理石碑。亭坐北朝南,四方形,亭东南西三面开门。正脊两头饰鳌鱼张口吞脊,中缀宝瓶。南面正门中间双龙的"御制"匾额。亭中方形石藻井,中间圆形双龙戏珠浮雕。御碑亭为石构歇山顶方亭,结构独特,工艺精美,是庐山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纪念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景。进入亭中观赏亭内耸立的由朱元璋撰文,詹希原手书的《周颠仙人传》大理石碑。</p> <p class="ql-block">周颠仙人传》碑简介</p><p class="ql-block">碑为明洪武帝朱元璋为纪念周颠撰文敕建。高3.6米,宽1.3米,厚0.2米。碑名篆书"周颠仙人传",正文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原文约计2000余字。</p><p class="ql-block">碑中记述:周颠为建昌人,十四岁患颠疾,乞食于南昌市井。三十岁时口出异言南昌将乱,不久陈友谅入南昌作乱。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外出督工,周颠主动与之接近,胡言乱语,衣衫破烂,并不时伸手于衣内捉虱子。于是朱元璋以大缸煮之,又饿其二十三日,以试其有无异术。朱元璋准备西征九江,特询问周颠并带之一起前行,兵入安徽境内时无风,舟师难行,问之周颠,言只顾前行。不久,风起,朱元璋大军遂长驱直达小孤山,在彭蠡之战中大胜。之后,周颠便隐庐山不见踪影。</p><p class="ql-block">过了四年,朱元璋患疾几乎去世,周颠托人送药救治,病愈,精神日强。朱元璋很想再见周颠,但一直未果,只闻周颠在庐山石壁留有四仙诗: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p><p class="ql-block">碑阴是朱元璋写给天眼尊者、周颠仙人、徐道人、赤脚僧四位仙人的祭文,以表</p><p class="ql-block">思情。</p> <p class="ql-block">早上九点半许,在仙人洞景区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步行走出仙人洞景区东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曾先后三次登临庐山,此照片记录了主席游览仙人洞的珍贵瞬间。在庐山期间,主席挥毫写下了气势恢宏的七律《登庐山》,照片的背景就是我们刚才经过的仙人洞景区东门。</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景区东门外的观景台是观赏庐山东山下九江城景和鄱阳湖水景的最佳观景点,离开仙人洞景区前拍几张风景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仙人洞景区东门外观景台上拍摄的山下风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仙人洞景区东门外观景台上拍摄的山下风景照片之二。</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仙人洞景区东门外观景台上拍摄的山下风景照片之三。</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许,我们乘景交车来到庐山风景区的美庐别墅景点,这是美庐别墅门口的警卫室,也是美庐历史建筑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美庐别墅院门拍摄的美庐别墅主楼外景照片,别墅主楼是造型朴实典雅的砖石结构的二层西式楼房。</p> <p class="ql-block">美庐别墅(180号)简介</p><p class="ql-block">庐山河东路180号别墅,是一栋庭院占地9042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916平方米,为二十世纪初欧式风格的建筑,别墅始建于1903年,原为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1933年宋美龄将别墅连同整个院落购得,1948年8月,蒋介石在院内巨石上题刻"美庐"二字,别墅由此而得名,别墅主楼造型朴实典雅,美庐别墅的建筑风格和庭院布局堪称完美,庐山别墅具风格的附房和长廊错落有致,形成优美而又富有变化的建筑群体,四季繁花,异步一景。院内树影婆娑,名木娇花不乏精品,姊妹金钱松为庐山同品种树木之冠,玉兰花洁白高雅,宋美龄女士栽植的美国凌雷花,藤萝牵绕,弥漫整个长廊屋顶,院内防空洞、冷浴池、泉井、竹林等保持如故。</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庐山曾一度称为国民党政府的夏都,美庐别墅则为"总统官邸"。抗战初期周恩来在此同蒋介石谈判和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解放后,毛泽东在此曾多次住过,留下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足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开放参观的各陈列室、卧室、会客厅等,基本上保持了原貌。美庐别墅,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见证了近现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在美庐别墅主楼入口台阶下的竖立的“美庐”标识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美庐别墅主楼首先参观位于别墅一层前厅的图文资料展厅,这里主要展出的内容是,此处别墅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意义非凡,它是全国唯一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和工作过的标志性场所。</p><p class="ql-block">这是展出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美庐居住的图文资料:1926年12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上庐山,在庐山待了10天,在此期间蒋介石除了处理军务、政务,召开会议,接见谈话,任命官吏,拍发电报,调兵遣将之外,他还断断续续的游览了庐山的主要景区景点,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被庐山这宁静优美的风景所吸引,遂萌发"异日退老林泉,此其地欤"的慨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美庐居住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委员长,久违了!</p><p class="ql-block">1959年毛泽东来到美庐别墅,脱口而出的一句幽默风趣的肺腑之言:"委员长,久违了!",透过毛泽东主席的这一句幽默之语可以看出,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希望国共两党能有第三次真诚合作的机会,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能够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p> <p class="ql-block">参观美庐别墅一层蒋介石的卧室,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蒋介石卧室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美庐别墅一层蒋介石的会客室,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蒋介石会客室全景照片。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曾在这里与蒋介石会谈。</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常在这间客厅召见"党国委员",接见外国使节或记者。</p><p class="ql-block">1937年中共代表周恩来两次在这里与蒋谈判共商抗日大计,促使蒋在庐山发表抗日谈话,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参观美庐别墅一层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卧室,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宋美龄卧室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此间原是宋美龄女士的卧室。蒋介石向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时,曾以此为作战指挥室,并布置了沙盘模型和作战地图。这里陈列的家具,是蒋、宋用过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参观美庐别墅一层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起居室的卫生间,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宋美龄卫生间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宋美龄起居室内摆放的西洋钢琴。</p> <p class="ql-block">这是宋美龄起居室内摆放的美国制造的用煤油作为动力的冰箱,据说这是在中国使用的第一个冰箱。</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庐别墅楼一层的前走廊,走廊的左侧是“庐山景点历史旧照展厅”,我们就无瑕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庐别墅一层的后走廊,直接通往别墅楼出口。</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美庐别墅侧面的附楼,是1933年扩建的,目前是别墅景区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1903年英国人巴莉购地建造了此别墅。1933年8月,蒋介石夫妇入住,并在别墅西侧扩建了一层房屋,并用通道、外廊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蒋介石曾多次在此主持召开会议和召见外国使节。解放后别墅收归国有。1959年、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在此下榻。后郭沫若、胡耀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亦曾在此休息和居住。</p> <p class="ql-block">观览竖立在美庐别墅室外庭园的图文展示板:</p><p class="ql-block">马歇尔八上庐山</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内战发动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八上庐山调停国共两党争端,蒋介石都是在美庐会见他的。</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上庐山,1946年7月18日;</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上庐山,1946年7月26日;</p><p class="ql-block">第三次上庐山,1946年8月3日;</p><p class="ql-block">第四次上庐山,1946年8月15日;</p><p class="ql-block">第五次上庐山,1946年8月23日;</p><p class="ql-block">第六次上庐山,1946年8月30日;</p><p class="ql-block">第七次上庐山,1946年9月 6 日;</p><p class="ql-block">第八次上庐山,1946年9月13日。</p> <p class="ql-block">观览竖立在美庐别墅室外庭院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庐别墅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观览竖立在美庐别墅室外的美庐别墅简介碑:</p><p class="ql-block">英国人西伊勋爵建造,1933年宋美龄购得,1948年蒋介石题名"美庐"。1934年至1948年间,蒋介石·宋美龄曾多次在此居住。1959年,1961年中共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此下 榻。宋庆龄,郭沫若等人先后在此居住过,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前37米。后至院墙,左侧附房外延40米右侧4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以外各延30米。</p> <p class="ql-block">早上十点四十五分,我们乘景交车返程前往庐山风景区北门。</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A十五分,我们返程回到庐山风景区北门广场,至此在庐山风景区区的参观游览全部结束,我的本本篇文章也就此收笔了,谢谢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