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记行

胡伟东

<p class="ql-block">南昌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并没有特别出名的自然景观,赣江穿城而过,一千多年前的滕王阁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却让南昌成为一座历史名城。</p> <p class="ql-block">1927年八月一日的南昌起义,更让南昌成为一座红色城市。</p> <p class="ql-block">从海昏侯博物馆回来在赣江对岸远眺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边的半步街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街两边是南昌的各种美食</p> <p class="ql-block">烟火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悠闲的老人在街边玩扑克,穿过去就是八一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南昌起义军总部,原为1924年建成的江西大旅社,1956年成为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就在旁边</p> <p class="ql-block">附近还有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南昌有两个大型的万寿宫,这里的叫铁柱万寿宫,是中国道教正一道净明派祖庭,是全国1400余座万寿宫的祖庭,为纪念许逊治水而建,许逊就是那个“一人升天,仙及鸡犬”的许真人。宫内还有锁龙井,有“铁柱锁蛟”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一个西山万寿宫,据说是许逊升仙的地方,那里的庙会和戏台比较有名,但平时游人较少。</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江西会馆的旧址,几百年来一直是南昌最繁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一句话,让人好有怀旧感</p> <p class="ql-block">嘉宾楼是家百年老店,南昌起义前夕,朱德接到前敌委员会交给的一项特殊任务,要他在起义战斗打响前,设法牵制敌军的两个主力团的团长和团副。1927年7月31日晚,朱德在此宴请敌第二十三和二十四的团长团副等人,席间摆满了江西特色菜,如三杯鸡、松湖米粉肉、瑞金牛肉羹等,众人酒足饭饱之后,朱德又邀请他们一起打麻将。就这样巧妙地拖住了敌军军官,为起义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大士院也是一条美食老街</p> <p class="ql-block">从万寿宫前往滕王阁,沿江边走路过了滕王阁旧址。现在的滕王阁是解放后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写明了南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出了滕王阁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如果秋日的傍晚来到这里,那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会给你绝美的呈现。</p> <p class="ql-block">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写的正是这样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老师给延学的学生现场讲解《滕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阁里展出的天下第一寿屏风</p> <p class="ql-block">还有重建滕王阁的图纸</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2年梁思成和弟子莫宗江根据宋代宫廷画作《滕王阁图》绘制的重建方案图纸</p> <p class="ql-block">该图纸为1989年第29次重建滕王阁提供了关键的数据</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参加滕王阁夜游演出的演员</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后的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描述的就是这一时刻</p> <p class="ql-block">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雨中的滕王阁更显华贵之美</p> <p class="ql-block">南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一个人物的存在也让他显得更有文化底蕴。这个人就是八大山人朱耷。</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纪念馆最早是道观,晋期时许逊治水在此开辟道场,并易名为“太极观”,顺治十八年八大山人在原有道观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称青云谱。</p> <p class="ql-block">八大小人系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谱名朱统鐢,学名朱耷,僧名传綮、个山等,号八大山人</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以大写意水墨技法闻名,开创了江西画派,为明末清初四画僧之首。</p> <p class="ql-block">他融合了儒释道思想,形成孤高冷逸的艺术风格,直接影响扬州八怪、海派画家,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名家均受其笔墨影响和启发。</p> <p class="ql-block">这是八大山人的好友黄安平为他画的小像,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人生经历,国破家亡的切身感受让他的作品以一种特殊的风格体现在他的作品中。</p> <p class="ql-block">临河叙山水图轴</p><p class="ql-block">采用临河叙之意境,构图平远,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取法倪云林又独具个人风格,造型上脱略形似,求其神魄,意境更加荒寒空灵。</p> <p class="ql-block">寿鹿图</p><p class="ql-block">画中鹿四足未定,回首翘望,目光警觉,姿态优美又传出紧张的情绪,不禁让人想起八大山人遭遇国破家亡之后,“羸羸然若丧家之狗”,是以形写神、神形兼备。鹿的形态以深浅不同的墨染出,墨色润泽,展现了八大山人卓越而臻于平淡天真的绘画动力。</p> <p class="ql-block">椿鹿图</p><p class="ql-block">椿鹿仰视上方,犹如仰望青天、呼唤生命、寻求内心清净的世界。椿树笔醇墨饱,浓淡焦润颇有韵律,以神写形,给人以稳定、典雅、和谐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松鹿图</p><p class="ql-block">松下一鹿回头向上,与向下松树相呼应,气势不散。鹿淡施赭色,皮毛柔软,目光炯炯,此画中松树的老当益壮、鹿的神态安祥被刻画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行书兰亭序</p><p class="ql-block">这幅行书并不是对《兰亭序》的临摹,而是作者自己的创作,完美地体现了八大山人“淳朴圆润、自成一格”之风。</p> <p class="ql-block">枯木立鹰图</p><p class="ql-block">画面枯枝尽头立一鹞子,单足而立,呈惊魂未定之势;上部几支枯叶下垂,其势聚焦到画眼孤鹰上。鹞子蓬松的翎毛和干枯的树干形成对比,整个画面着墨不多,秃笔挥洒,却使人感受到画面上无上的空灵与不朽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双鹰图</p><p class="ql-block">为八大山人晚年画鹰之代表作,取法于明代大画家林良,但在用笔之简洁、用墨之洒脱上,无不显出其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造脂。画面上两只苍鹰相互顾盼,枯木顽石间于其中,造型洗练,笔墨圆浑,在高低俯仰之间,英武之姿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仿文嘉山水图</p><p class="ql-block">远处画一山峦,坡上画一松,仅有枯枝,古朴苍劲。画面笔力干涩,擦染几下,加上几点苍台。笔墨精洁幽淡,意境幽远而寂静,充满了一种寂寞淡然的情调。而三人对坐,怡然自得,追求闲适安逸的心境,也展示出八大山人追求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朱耷的笔下:山河空空荡荡,花草营养不良,动物更显“诡异”:从不结伴而居!一幅画的中间往往只画一条突兀的魚,或是一只突兀的飞鸟,或是一头山间野鹿,还向你发送一波令天地为之一寒的“白眼”。这是朱耷创造出来的世界,他在这个世界里,独自对抗整个清王朝,是喷薄而出的灵感,是内心的呐喊,更是无处安放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他的艺术表现中具有强烈的孤独感,一种孤决的状态、独往的情怀。他知道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他不害怕孤独,而是选择深入孤独。他明白生的尊严凛然不可侵犯,所以他笔下的动物都神情傲然,活出自我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落款“八大山人”四个字连起来看,就象“哭之”又象“笑之”,寄托他哭笑皆非,悲喜交加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还有另一位画家牛石慧的作品,他也是明末清初南昌的画家,擅长花鸟,受八大山人影响,笔墨粗犷简练,字露锋芒。</p> <p class="ql-block">他的署名“牛石慧”三字草书写成“生不拜君”字样,与八大山人的“哭之笑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作品留传极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