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19日,游览关公故里。关公故里有关帝家庙和关帝圣像。关帝家庙位于常平,是汉末名将武圣关公(160年﹣219年)的出生地,位于运城市西南12公里的常平村,距解州关帝祖庙8公里,南面条山(中条山),北近盐湖,景色秀丽,环境宜人。文献记载,常平关帝家庙创建于隋初,到了金代始成庙宇,此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关公的逐级加封,世人对他愈加崇拜,庙宇亦随之不断重修和扩建。自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以来,整修增建达16次之多,现存建筑多系明清两代遗存,整个建筑群总面积15000余平方米,在建筑布局上,与解州关帝祖庙“前朝后寝”之制相仿。庙内古柏参天,气势雄伟,庙前有牌坊三座,左右为木结构,中为石雕造。自石坊而入,分别有山门、仪门、献殿、崇宁殿、娘娘殿、圣祖殿,两侧配以钟楼、鼓楼、碑亭、厢房,配殿以及回廊,主从有致,在仪门东南方有一座八角七层砖塔,是为祭祀关羽父母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建造的。常平关帝家庙现有石碑22通,对关公封号、关族世袭、庙堂沿革记载甚祥。1986年常平关帝家庙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与解州关帝祖庙以“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王故里石坊,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巡按监察御史王秀所立。关公在宋代加封“义勇武安王”,明万历年间封为“协天大帝”,因建牌坊时关公尚未封帝,故名“关王故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钟楼,上层阁楼为四角立柱,三面砌墙,歇山小顶。下层砖砌台基墩,前后设券洞。民国年间补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鼓楼,上层阁楼为四角立柱,三面砌墙,歇山小顶。下层砖砌台基墩,前后设券洞。民国年间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秀毓条山”木坊,四柱三楼,庑殿式瓦顶。台基宽14.89米,高7.89米。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灵钟鹾海”木坊,四柱三楼,庑殿式瓦顶。台基宽14.89米,高7.89米。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葺。(鹾海为运城盐池古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门,庙宇的第一道门。面阔三间,进深两架椽,悬山式筒瓦屋顶,分心用三柱,中辟大门。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重建。北面两侧放置"青龙偃月刀"仿品,“</span>赤兔马”模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西方各有一八角七层砖塔,是为祭祀关羽父母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建造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仪门,庙宇的第二道门。面阔三间,进深两架椽,悬山式筒瓦屋顶,分心用三柱,中辟大门。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重建。取有仪可象之意。庙会、祭祀活动时作为戏台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献殿,亦称“享亭”。面阔三间,进深两架椽,悬山式筒瓦屋顶。敞朗宽阔,梁枋简洁,皆饰彩绘。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重建。庙会、祭祀活动时作为敬香叩拜的场所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崇宁殿,庙宇的主殿。因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追封关公"崇宁真君"而得名。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重建,清嘉庆年间再度修葺。面阔五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屋顶。殿内供奉关公彩塑帝装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柏,树龄1800年,树干周长4米,因树形如苍龙,昂首奋身,势欲凌空,故称“龙柏”。男孩在此树绕红毛绳取关帝保佑“望子成龙”之意,系当地风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娘娘殿,亦称“九灵殿”。因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关公夫人胡玥获封“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而得名。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面宽进深各五间,周设穿廊,重檐歇山屋顶。殿内供奉关夫人彩塑帝后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夫人,姓胡名玥,字金定,解州东胡村人氏。关老爷当年为民除害,远走他乡,关夫人为了躲避灾祸,隐姓埋名,上山以采药为生,为百姓治病,被后人称为福佑身体健康的“药娘娘”。关老爷称帝尊神后,关夫人被追封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老爷因其身份特殊,唯一不能做到的就是送子,便将其重任托付于关夫人。关夫人精通医理,医术高明,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民间凡是遇到疑难杂症者,都会来娘娘这里求医问药,求子还愿者更是络绎不绝、数不胜数,被后人尊为“送子娘娘”。千百年口口相传,让今天的人们依然怀着心诚则灵的虔敬而来,在娘娘殿前拜一拜,求得一只福袋,祈愿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人丁兴旺,子孙满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平太子殿,亦称“竭忠殿”。因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关平获封“竭忠王”而得名。面阔三间,进深三架椽,前设穿廊,悬山屋顶,内奉关公爱子关平及其配偶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世同堂桑,树龄300年,因庙中奉祀关公三代祖先及其父子共五代人,而此树每年自春至冬,花果五开五熟,这奇异的现象被百姓传言,花果五开五熟,是为供奉关帝家五代,故称“五世同堂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柏,亦称“彩云柏”。因柏叶十分茂盛,呈云朵状而得名。树龄800年。冬季大雪纷纷时,可欣赏到“柏树枝头雪不停”的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祖殿,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面宽三间,明间进深四架椽,两次间进深三架椽,前设穿廊,悬山式屋顶。殿内供奉关氏始祖关龙逢及关公三代先祖、三代夫人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凤柏,亦称“神凤柏”。因树枝展开酷似凤凰而得名。又因柏树腰间缠有黑黝黝的钢箍,故也称“钢箍缠腰柏”。树龄1500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关帝圣像景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巍巍中条,祥云飘飘,“关帝圣像”坐落于运城市西南13公里的关公故里常平村南,为世界最高最大的关帝圣像。一手提青龙偃月刀,一手捋美髯飘须,圣像通高80米。铜体高61米,寓意关公61岁;底座19米,寓意关公19岁成家立业。关帝圣像从2007年1月开始铸造,共用铜500吨、铁2000吨,总投资2亿余元。登临圣像底座上方,感受关帝的雄伟;极目远眺,视野开阔,将盐湖与运城城区尽收眼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