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 ge的美篇,夏游麟

Hao ge

<p class="ql-block"> 夏游麟游</p><p class="ql-block"> 祁河</p><p class="ql-block"> 入伏以来长安热成了马,持续十多天40度的高温,“把人当丹炼呢”,热得空调不制冷,逼人四处寻地方躲避滚滚热浪。</p><p class="ql-block"> 周六先寻旬邑农家民宿,白天能比城里低个四五度,但吹着电扇仍热得木乱。周日大早急忙转移至麟游县——这个隋唐皇家的避暑圣地,既可纳凉也能寻古。</p><p class="ql-block"> 从旬邑至麟游车程一小时多点,田野中苞谷长得十分茂盛,苹果与酥梨果实累累。地势渐渐由旱塬过渡为丘陵,进入千山余脉。路边植被也由细小的灌木林,变为由高大的中槐、侧柏、油松、杨树、水曲柳、丁香、山杏、核桃、栒子等树种构成的森林。</p> <p class="ql-block">  麟游相传因出现白麒麟四处祥游而得名,距西安166公里。隋唐两朝四帝曾20次驾幸麟游避暑消夏,史载唐太宗杖导出醴泉、杨素残民、杨广弑父、魏征上书、长乐公主下嫁、薛仁贵救驾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28年前冬季,我因接送保姆曾匆匆来过县城两次。只知这儿是大骨节病的高发区,也听闻九成宫和《醴泉铭》的大名,但未能探寻。此行刚好享受一回千年皇家的凉爽,发发思古之幽情。</p><p class="ql-block"> 车子刚驶入麟游境内,暑气便淡了大半。山间的风带着草木馨香,给小小的山城带来阵阵清凉,亦吹散了旅途的溽热。上午十点寻至九成宫景区,云兄言还是古人会选地方,这儿海拔1200多,植被又好,查了下气温在32一20度,大太阳下体感还比较舒服。</p> <p class="ql-block">  景区正门刻有“乹元门”匾额,其下广场竖立块印章样式的雕塑巨石,正面上书三个篆刻大字“九成宫”,背面则为“楷书之乡”四个大字,极有气势。</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穿过一个圆门,一座巨大的雕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远远一枝巨笔青毫朝下,笔尖微翘,置于砚台正中,饱蘸墨汁,仿佛随时准备挥毫泼墨 。通往雕塑甬道两旁,伫立着唐朝的名臣武将,如秦叔宝、尉迟恭、程知节、房玄龄、杜如晦等二十八尊石像,个个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大唐的辉煌与荣耀 。</p><p class="ql-block"> 近前才晓这个指向苍穹,高27米的雕塑,名“金笔石揽” 的。“金笔”象征着御封的尊贵与至高无上,“石”寓意着永固坚石、长寿久远,“揽”则代表着智慧法度、轨迹。它是为纪念欧阳询在中国楷书史上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的最高书法艺术珍品——《九成宫醴泉铭》碑而建造,被誉为“天下第一笔” 。</p> <p class="ql-block">  我对同行的风兄说,咱一定要找见《九成宫醴泉铭》碑,才不虚此行。在金笔石揽右侧的小院碑亭区,我们终于找见了这个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指着被玻璃罩起的石碑说:“这就是《九成宫醴泉铭》,高2.7米,宽1.2米,碑文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发现醴泉之事,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丹书,被誉为三绝碑。凑前细看欧阳询的楷书刚劲有力,字字珠玑,不愧为楷书第一。碑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连串官员署名中,有三位外国人位列大唐三品以上官员。可见当时大唐对外来人才的接纳与重用,尽显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 。</p> <p class="ql-block">  而另一座碑亭中,有一通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万年宫铭》碑静静伫立。书体行草兼有,笔锋灵动,字里行间尽显风流潇洒。它高2.3米,宽0.9米,现存1558字,与《九成宫醴泉铭》碑都为一级文物,阴有长孙无忌、李绩、尉迟敬德、褚遂良等三品以上48位唐代文武官员的亲笔签名。这些签名不仅是珍贵的书法遗迹,更为研究唐代历史和官制提供了重要参考,透过它们,仿佛能看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大唐盛世。</p><p class="ql-block"> 九成宫为离宫之最,最初是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开始修建的 ,由尚书右仆射杨素监工,“巧思过人”的宇文恺担任将作大匠,两年零三个月后竣工。取《汉书·董仲舒传》中“尧舜行德,则民仁寿”之意命名曰仁寿宫。随着隋朝衰落荒废,到唐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夺取皇位后,下诏修复仁寿宫,增筑禁苑、武库等,更名为“九成宫”,取自《吕氏春秋·音初》“为之九成宫之台”,寓意复集九重台。</p> <p class="ql-block">  说起唐朝,就不得不提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与九成宫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才人,太宗去世后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李治将她召回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谋略,逐步编织起自己的权力网。永徽五年,武随高宗来到九成宫避暑期间,获得高宗的宠爱与信任,她铲除了王皇后、萧淑妃等登上皇后之位。她积极参与政事,与李治并称“二圣”。李治患病期间,她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权力,最终在公元690年称帝,成为一代女皇。</p> <p class="ql-block"> 读过二碑,进二仪门这座上下二层仿古建筑,这里塑有隋文帝扬广、唐太宗李世民等腊像,布置有九成宫历史文化的展览。其左侧有望莲楼,可观瞻整个九成宫遗址及西海苑,据说晚上有演出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心动的是宫苑中的醴泉,千年前唐太宗在此避暑时,见此地无泉,便率人凿石得一汪清泉,遂名“醴泉”。如今泉水仍在汩汩流淌,掬一捧入口,清冽甘甜,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泉边古柏参天,树下设有石凳,当地人常来此纳凉闲谈,帝王离宫早已成了百姓的休憩场所。</p> <p class="ql-block"> 从九成宫出来,我前往慈善寺石窟。它位于县城东南的漆水河畔,距离九成宫并不远。这里山环水绕,林木葱郁,清幽的氛围与皇家离宫的庄严肃穆截然不同,却又莫名契合着礼佛的静谧之感。</p><p class="ql-block"> 慈善寺石窟始开凿于隋文帝时期,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并扩修,是隋唐皇帝后妃及大臣避暑时礼佛的宫廷寺院。现存的石窟分布在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共计3大窟19龛,47尊造像 。一尊尊佛像圆润丰满,神态各异,或慈悲含笑,或闭目沉思,无不展现出隋唐皇家寺院佛教艺术的精妙绝伦。石窟内的佛龛布局规整,雕刻刀法洗练,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散发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据说隋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慈善寺新佛堂开光之日,曾有灵光映现,并绕梁三圈,为这里更添了一抹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游罢找一家民宿,尝了核桃包、血面、醋粉和“干部下乡菜”。被告住宿已满,回城下榻漆水河边一小酒店。华灯初上,小城流光溢彩,当地百姓和游人在两岸的广场、饭馆继续欢畅游乐。看几拨当地人打百分打得热火,一问还不会掼蛋,让人感叹这儿还真是清净,与喧闹的世界还隔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被远处风雨桥上传来自乐班的响动所吸引,近前听了会儿,原来是秦腔《铡美案》中“三对面”一折。几位唱家与琴师十分卖力,一大圈粉丝跟着摇头晃脑。走出很远仍能听见公主、秦香莲的声情并茂,包公的抑扬顿挫,从水面上隐隐传来,……</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没开空调,睡得很香。</p><p class="ql-block"> (2025.8.6写于文园,立秋前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