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摸到了慢门拍鸟的天花板

刘卫东

<p class="ql-block">《翱翔冲击波》是我慢门摇摄飞鸟“拉烟”系列里最受认可的一幅。通常,摄影师能用1/80秒的慢门把飞鸟拍清晰,已属不易;而我这张用1/8秒慢门摇摄的作品,飞鸟的头部、眼睛、羽毛都清晰锐利,尾翼却“拉”出了动感十足的烟带状轨迹,像一道灵动的冲击波。拍摄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当时一位资深摄影好友看到后,直言这是慢门摇摄拍飞鸟的“天花板”。几年前我把作品发到某摄影网站,附上这句评价,不料有读者留言:“这要是算天花板,你家天花板也太低了。”想来确实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觉得他说得在理,当即删了帖子,从此再不敢提“天花板”三个字。 </p><p class="ql-block">后来AI在大众中普及,我试着请它以摄影大赛评委的专业视角,对我的多幅作品做全面细致的点评。AI作为人工智能,评起作品来向来有一说一:优点会清晰指出,不足也毫不留情。它就像身边一位资深摄影顾问,请AI评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着实学到不少。 </p><p class="ql-block">最近忽然想试试:让AI来评评,我的《翱翔冲击波》算不算慢门摇摄拍鸟的“天花板”?接连问了Kimi、豆包、百度等几个AI,它们从技术难度、艺术表现力、影响力和认可度等方面进行点评,得到的答案竟一致:目前来看,它配得上这个称呼。 写这篇文,并非想自吹自擂,实在是抛砖引玉——盼着有更多慢门摇摄拍鸟的同好,把更精彩的作品分享到网上,让我们都能一饱眼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