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尔滨音乐博物馆

踏遍青山

<p class="ql-block">  在家足不出户追剧了三天,忽略了日出日落,淡漠了云卷云舒。今日恰逢“哈尔滨音乐日”,感觉应该去“音乐博物馆”看看,下楼,驾车,说走就走。🚙</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音乐博物馆简介</p><p class="ql-block">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坐落于松花江北岸、毗邻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承载和展示哈尔滨音乐历史渊源、蕴含和释放“音乐之城”艺术魅力、提升和彰显浪漫城市气质的专题性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哈尔滨音乐历史、领略特色文化、感受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基本陈列依托哈尔滨百年音乐历史,立足时代发展变迁,共设《黑土地历史音乐文化》《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诞生》《城市音乐的百年瞬间》等15个展区。</p><p class="ql-block">展出千余件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哈尔滨音乐艺术发展轨迹的特色展品,讲述着开放、多元、包容、优雅的城市故事。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采用政府主办、个人捐赠、专家管理的博物馆建设创新模式,对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进行了积极尝试。</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音乐博物馆秉持着赓续城市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宗旨,致力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理念,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同时,一直向着打造好“音乐”这个城市符号的作用上,进行不断探索、实践。</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人类文明历史悠久,中国北方<span>诸</span>多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起源,<span>恢</span>弘的渤海古乐远播扶桑,悠扬的金朝雅乐在汴京的宫廷奏响。<span>那</span>雄浑的“大昊”编钟发出千年的铮鸣,古<span>老</span>的民族在白山黑水间回荡。</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哈尔滨是西方音乐传入东方的窗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黑土地饱经了战火的灼伤,民族救亡的歌声在这里最先奏响了新中国诞生的交响曲,来自中国革命圣地的“延安鲁艺”,将人民音乐的“种子”从这里洒向祖国各地……</p><p class="ql-block">黑土地曾云集了众多的音乐名家,创办了蜚声海内外的音乐盛会“哈尔滨之夏”。</p><p class="ql-block">建筑艺术凝固着音乐的节奏隐现在这里的丁香丛中,漫天飘舞的雪花犹如天<span>籁</span>的音律向这里传送……</p><p class="ql-block">多少学童在这里接受了艺术的启蒙而成长为音乐事业的栋梁。多少他乡的艺术大师曾在这里耕耘并对黑土地产生难以割<span>舍</span>的情怀。</p><p class="ql-block">开放的祖国迎来了五大洲的朋友在这里唱起欢乐的颂歌,走向世界的黑土地人展示着中华艺术的灿烂与辉煌。</p><p class="ql-block">不同的民族音乐在这里奏响,人类和谐的乐章荡漾在故乡的松花江上……</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你是音乐家成长的摇篮;</p><p class="ql-block">黑土地,走近了你,就走进了艺术家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黑土地、哈尔滨—音乐家的摇篮》</p><p class="ql-block">一个多世纪以来,在黑土地——哈尔滨出生、学习和工作的音乐学子们,在伟大的民族精神鼓舞下,在伟大的中华文明陶冶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展示着黑土地音乐生命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耕耘在黑土地的音乐家</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后,哈尔滨在传承民族传统和西方古典音乐、开创现代音乐的事业中有了迅速的发展,云集了众多音乐高端人才。他们当中有部队文工团的转业官兵,有历界政治运动中下放到黑龙江的北京、上海等地的音乐名家,还有来自天津、上海、沈阳等地支援黑龙江音乐事业的专家、学者。他们与原在哈尔滨工作的音乐界专家们一起,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耕耘,把壮丽的青春和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黑土地的音乐事业。</p> <p class="ql-block">薛苏里</p><p class="ql-block">旅美小提琴演奏家。195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畔。</p><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师从父亲薛澄潜学习小提琴。后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入黑龙江省歌舞团管弦乐团。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曾在中央乐团任独奏演员,后赴美深造。</p><p class="ql-block">薛苏里是当今活跃于国际乐坛杰出的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时任洛杉矶交响乐团终身职位演奏家、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艺术总监、香港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勋菲尔德国际音乐协会主席、美国阿祖萨太平洋大学小提琴教授、美国青年音乐家基金会艺术顾问、原美国南加州大学小提琴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全球音乐奖大赛器乐独奏与CD专辑双金奖获得者,他以其独到的艺术造诣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赞誉。</p><p class="ql-block">2014年薛苏里将国际极具影响力的“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引入哈尔滨,并成功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作为联合国教科文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成员,2021年,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入选世界国际音乐联盟董事会成员,成为60年以来第一个进入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董事会的中国成员单位。推动了国内音乐界以及音乐名城哈尔滨的国际文化交流与音乐文化建设。</p><p class="ql-block">薛苏里先生情系祖国,热爱故乡。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家交响乐团,“哈夏”音乐会及国外艺术团体访华巡演等重要演出活动。2017年8月,薛苏里受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邀请,参演由以色列爱乐乐团领衔、哈尔滨交响乐团和深圳交响乐团加盟“气势如虹”古典音乐交响盛典,出任小提琴首席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以小提琴独奏曲《乌苏里船歌》,实现了与祖宾·梅塔的经典合作。祖宾·梅塔称赞薛苏里是一位“卓越的小提琴家,以其非凡的艺术感召力成为杰出的音乐表演领导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爾濱音樂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欣赏薛苏里小提琴独奏《良宵》</span></p> <p class="ql-block">傅庚晨简介</p><p class="ql-block">傅庚辰,作曲家,生于1935年,黑龙江双城人。1948年参加东北鲁艺音乐工作团,先后在东北鲁艺文学院音乐系、东北文工团、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沈阳音乐学院、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政歌舞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单位工作和学习。曾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作品包括《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风雨下钟山》《梅花巾》《枫》《星光啊星光》等近70部影视音乐及歌剧、舞剧、管弦乐、群众歌曲和器乐曲。其中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地道战》《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梅岭三章》等音乐作品流传广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欣赏傅庚辰作曲的音乐《欢庆舞曲》</span></p> <p class="ql-block">郭颂</p><p class="ql-block">东北民歌演唱家,词、曲作家,国家一级演员。1931年生于沈阳市,少年时代酷爱民族声乐演唱,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副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改编、创作、演唱的《丢戒指》《串门》《看秧歌》《新货郎》《越走越亮堂》《乌苏里船歌》《甜透了咱心窝》《白嘎拉山情歌》《我心中的金凤凰》等表现东北各民族风情的歌曲,独树一帜,久唱不衰。他的作品均在东北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升华而成;作曲技法精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塑造众多新的人物形象,极富强烈的时代感、亲和力和生命力;有些歌曲已成为建国以来音乐创作之精品。他的演唱,韵味浓郁,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生动感人。他的作品与歌唱影响了几代人,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人民艺术家和歌曲作家。《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赢得了殊荣,曾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首届金唱片奖。他多次随国家艺术团到亚洲、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演唱,国际友人及侨胞热情著文赞誉他的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著名东北民歌演唱家郭颂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党代会代表,省劳动极范;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为东北民歌的传承、创作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欣赏郭颂演唱的歌曲《乌苏里船歌》</span></p> <p class="ql-block">邢籁</p><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词作家,194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哈师大中文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音乐文学学会首任会长,香港市华文化总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届、第人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写有“太阳岛上”“寻找回来的世界”“北大荒北大仓”等干余首(部)音乐文学作品。集结出版了“那籟抒情歌词集”,“蓝色的黎明”,“总是恋着”等五部歌词、歌曲专辑。词界泰斗乔羽先生曾评论邢籟的词作:字里行间,一股秀气逼人,不仅有太阳島上那种阳光的和煦,也有雨中苏州的那种熨帖,滋潤,这使我想起了俄罗斯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的那些美丽的画幅。1989年被调往香港,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研究院。1995年出任龙艺(香港)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致力于中华文化的海内外交流和影视剧的拍摄,联合摄制了”“宰相刘罗锅””“警察本色””“寇老西兒”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尔滨音乐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欣赏邢籁作词郑绪岚演唱的歌曲《太阳岛上》</span></p> <p class="ql-block">张权(1919-1993)中国杰出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声乐教育家。她将人生十七年最美好的艺术时光1961—1978(42岁—59岁),献给了黑土地……</p><p class="ql-block">她将哈尔滨的歌剧表演艺术和声乐教学水平带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这里的人民永远感恩与怀念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尔滨音乐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欣赏张权演唱的歌曲《乌苏里江》</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进哈尔滨音乐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流淌着旋律的时光长河,每一步都踩着音符,每一眼都触碰到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1908年4月,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前身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同年乐团上演了中国第一场交响乐。20世纪20年代起,众多的欧洲音乐团体带来《天鹅湖》等经典作品,哈尔滨一度被称为“远东音乐之都”。</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音乐之城</p><p class="ql-block">在世界上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哈尔滨城市的历史并不久远。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中国北方民族的特色音乐与西方传统、主流、经典音乐在这里激荡交融、创新共生,形成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多元音乐文化。</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22日,依据城市特色文化和年度音乐活力与创新,哈尔滨被联合国社会部经济开发署授予“音乐之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自2004年以来,先后被授予这一荣誉的城市有:</p><p class="ql-block">意大利——波洛尼亚</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塞维利亚</p><p class="ql-block">英国——格拉斯哥</p><p class="ql-block">比利时——根特</p><p class="ql-block">中国——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欣赏常思思演唱的歌曲《哈尔滨之夏》</span></p> <p class="ql-block">  此外,这里也还诞生了中国首家高等音乐院校,《国际歌》也是经哈尔滨传入中国并被翻译成中文的。</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诞生</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遭受了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哈尔滨人民在极度的困难面前焕发出团结奋战、共度难关的信心和勇气。</p><p class="ql-block">为鼓舞士气战胜灾害,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歌咏活动。1958年.1959年和1960年的“群众歌咏活动”高潮迭起,仅1960年参加歌咏活动的人数既达22万人次。</p><p class="ql-block">1961年初,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及哈市音乐界负责人牛乃文、章子冈、沙青、马楠、唐乃智等就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报告初步形成。3月8号,初到哈尔滨工作的著名歌唱家张权带来了《维也纳音乐节》和《布拉格之春》等国际音乐盛会的信息。秉承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创办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工作方案随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批准。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于1961年7月5日-7月13日在哈尔滨成功举办。时至2018年,哈尔之夏音乐会已经成功举办过34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爾濱音樂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座贝壳型的小舞台,是仿照百年前哈尔滨的铁路文化宫后花园贝壳形露天剧场设计,现文化公园里仍有一座一模一样的露天剧场。1908年4月,俄俄罗斯一个管弦乐团在那里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从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交响音乐会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请欣赏中央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span></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两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钢琴。黑色钢琴来自哈尔滨中东铁路俱乐部的哈尔滨交响乐团;白色钢琴则曾为哈尔滨马迭尔剧场及舞厅用琴,它们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虽已不再发声,但却在生动地展示着西方音乐在哈尔滨的百年历程。</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两架百年钢琴前,常有游客驻足静立,此时背景乐恰好切换成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象牙白的琴键似乎也随着旋律微微跳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时光与音乐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黑土地上,音乐形成了宽广而浩荡的历史长河……</p><p class="ql-block">“黄钟大吕”记载着华夏先哲“天地人和”的无穷智慧,“五音大律”蕴涵着民族崛起的世代渴望。</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初,哈尔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驿站,蕴育了多元文化融汇共生的城市特质,呈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吸纳与创新的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感谢黑土地的音乐家们,以崇高的人生信仰谱写了艺术生命的神韵与风采。</p><p class="ql-block">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音乐是人类心灵的纽带,她将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和不同文明的人们紧密的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让人类和平的乐章响彻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施正威 · 手机拍摄于哈尔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