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途上的灵韵

芊里

<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南方的天气酷暑难耐。于是我与安徽、湖南的四位群友相约,自驾贵州避暑旅居。此次是我四进贵州,前三次游遍了贵州的精华景点,而这次自驾游却避开暑假人多的大众景点,专走小众线路。然而,黔地多山,山势嶙峋,若非身临其境,难知其险。然险中亦有奇绝之景,谓其为“山地公园省”,或言其“多彩贵州风”。</p><p class="ql-block">当车轮进入贵州界时,群山如黛的画卷骤然舒展。沪昆高速穿行在苗岭腹地,隧道群如时光甬道,每隔几分钟便带我们切换明暗。车窗外的风捎来松针的清冽与野山椒的辛辣,我这才懂得何为“地无三尺平”。这里的每道山梁都藏着鬼神斧劈的痕迹,每处褶皱里都流淌着未驯化的野性。</p><p class="ql-block">十里画廊总以静谧流淌的清龙河为弦,弹奏出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山水长卷。凤凰寨掩映于凤凰山林中,布依族吊脚楼错落有致,外婆桥横跨溪流,宛如“羁鸟恋旧林”的诗意栖居;斗篷山脚下的夜郎谷,是一座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艺术的奇幻秘境。青石堆砌的图腾柱与石柱等喀斯特地貌交织,形成“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廊”的壮丽景观‌。这是‌人工雕琢的原始王国‌,三层楼高的夜郎王像皱纹沟壑分明,仿佛远古部落的守护者‌;而藏于群山之间的青岩古镇,仿佛时光特意为它按下了慢放键。鞋底与青石板的轻叩,似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韵律,从明朝的晨曦走向今日的斜阳,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等待着游人,来倾听岁月深处的细语呢喃……</p><p class="ql-block">从黔皖往返途经潇湘大地的怀化、衡阳,让我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由于时间有限,只是游览了几处历史遗迹。石鼓书院,那是一座充满魅力与底蕴的神奇之所,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那古朴的建筑,斑驳的墙壁,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潇湘大地从史前稻作到楚辞汉赋,从古城遗址到民俗传统,让我感觉到那街、那屋、那山、那水,是那么纯朴,那么秀美,以及灿烂的历史文明!</p> <p class="ql-block">宁静恬然的田园风光,底蕴深厚的水东土司文化,风情浓郁的布依族、苗族村寨,是十里画廊乡村的魅力所在。世代生活在清龙河流域的布依族、苗族群众,现今仍保留很多传统的工艺和生活方式,如酿酒、打糍粑、推豆腐、碾米、榨油等。</p> <p class="ql-block">南江大峡谷地处贵州高原中部,以气势宏大的喀斯峡谷风光和姿态万千的瀑布群落为特色,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峭峰顶立,为典型的低中山峡谷地貌景观,十分壮丽优美。</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是贵阳市的重要地标建筑,始建于明朝,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一座“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p><p class="ql-block">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甲秀楼历经四百多年沧桑仍旧矗立不倒,它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是贵阳中心区第一高峰,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p> <p class="ql-block">‌时光贵州古镇‌以文化传承为主题,融合贵州屯堡文化与海派建筑风格,以"讲述贵州故事,展现海派生活"为主题,以明朝"调北征南"历史为背景,通过军巷、商巷、官巷、民巷四区展示明清屯堡建筑、服饰及生活习俗,并复原贵州会馆、两粤会馆等八大会馆,再现明清商贸繁荣场景,形成独特的历史与现代交融风貌。‌‌</p> <p class="ql-block">夜郎谷位于贵阳花溪区境内,与夜郎谷相对的斗蓬山相传曾是夜郎王后继金竹司的住所。山顶上至今仍保留着古夜郎屯堡的遗址,花溪夜郎谷也因此得名。艺术家宋培伦自1994年起个人出资打造,利用喀斯特地貌特征,采用废弃石材和原生工艺重构夜郎文化密码,创作了200余座融合古夜郎图腾、傩戏面具的石砌雕塑群,形成奇幻的石头王国。‌‌夜郎国曾是中国西南首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约300年(战国至西汉末期),‌"夜郎自大"的典故源自《史记·西南夷列传》,后衍生为讽刺盲目自大的成语。‌‌</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的青岩古镇,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青岩古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一段,起着沟通贵州到广西、广东的通道作用。古镇内,书院文化、状元文化、军商文化等多元文化兼收并蓄。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乡愁贵州,以阳明文化为哲学精神内核,以乡愁文化、贵州文化为产品,以“贵山秀水”为主题,表现山地民族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贵州山地文明”,倾情演绎贵州独特的“水文化、水生态、水文明”,以及“河边村,半坡寨,谷底人家”为特点的居住文化休闲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金‌龙吐水‌是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一处标志性景观,以悬崖上的巨型金色龙头雕塑及瀑布奇观闻名。‌巨型龙头雕塑‌以重达11.8吨纯黄铜锻造,高约16米,镶嵌于峭壁之上,设计灵感源自布依族龙图腾,细节如龙鳞、龙角均精雕细琢。‌‌龙头每小时喷水约60吨,形成60米高的飞瀑,阳光下常现彩虹奇幻。‌‌当地俗称“金龙吐水”,象征吉祥与风调雨顺。官方名“云从飞瀑”取自《庄子》典故,融合自然与人文特色。</p> <p class="ql-block">龙里油画大草原,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腹地,海拔在1500~1700米之间,除千亩原始植被草场外,还有数百亩格桑花、白杜鹃花海。龙里油画大草原如一卷泼墨长卷,在喀斯特地貌的褶皱间缓缓舒展,这里是被风吻过的原野,是群山捧出的绿玉。</p> <p class="ql-block">千年丹都——朱砂古镇,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的生产基地,享有"中国汞都"的美誉。自秦汉采掘朱砂始,万山的汞矿开采冶炼史已有两千多年,传说秦帝国著名方士徐福,为秦皇求取长生不老药,曾在此处寻觅药引,其中一味不可或缺的药引便是万山朱砂,常驻此地起炉炼丹。</p> <p class="ql-block">铜仁大峡谷,被称为迷人的峡谷,集峻、隐、幽、旷、奇、险于一体,以峡谷、森林、空气和溪瀑组合成的奇幻自然风光。沿岸呈现出险峻雄伟的地貌,景色壮观,俯瞰之下就像一道深不可测的裂缝,因此被赋予了“大地之缝”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途经邵阳隆回</p> <p class="ql-block">陆家新屋系清代衡阳籍记名提督、振威将军陆成祖(1838~1891年)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造。陆家新屋依山伴水,砖木结构,二进四厢,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风格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21日至8月8日,陆家新屋成为衡阳保卫战指挥部。此会战中国国民革命军以1.7万兵力抗击日军10万余人、坚守47昼夜的著名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以守军弹尽援绝、伤亡殆尽而惨烈告终,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为纪念衡阳保卫战中牺牲的英烈,衡阳是中国唯一被国民政府命名的“抗战纪念城”‌。</p> <p class="ql-block">历史坐标中的民族记忆。1945年8月21~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请降,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受降事宜。21日下午3点30分至5点,举世瞩目的受降仪式在芷江机场南端七里桥进行。芷江受降纪念馆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历史见证地,定格着日本投降的历史画面,也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p> <p class="ql-block">石鼓书院,地处衡阳蒸、湘、耒三水汇聚的石鼓山上,始建于唐代元和五年(810年),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之称。 ‌书院由唐代士人李宽在此结庐读书发展而来,北宋宋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成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历代文人如韩愈、朱熹、周敦颐等均在此讲学或题刻,形成深厚文化底蕴。 ‌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政学合一”思想至今影响着湖湘学派。</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文脉的传承与宁静的力量。它像一位饱读诗书的智者,在喧嚣的夏日里,为你辟出一方清幽,让你登高怀古,临风抒怀。合江亭是书院制高点,站在这里,视野无敌开阔,湘江与蒸水在此交汇,想象着千百年前的书生们是否也曾在此吟诵《楚辞》,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p><p class="ql-block">漫步在亭台楼阁间青石板路上,穿梭于古朴的院落之间,红墙黛瓦,绿树成荫,很适合清静心灵、思考人生。大观楼里陈列着书院的辉煌历史,令人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禹碑亭里神秘的蝌蚪文碑刻,让人忍不住驻足猜想。书院内的石碑、石刻,处处都是岁月的痕迹。在历经千年风雨后的今天,书院作为一个时代坐标,但它留存下来的文化血脉,已融入到新的文化体系中。</p><p class="ql-block">阳光穿过讲堂的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规整的光斑。我伫立讲堂一角,仿佛聆听到学子们琅琅读书声,似乎捡到了思想的叶片,触摸到文化的 墨迹……</p> <p class="ql-block">这次与群友自驾游贵州,让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收获了别样的人生感悟。</p><p class="ql-block">贵州的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车辆在群山中穿梭,时而爬坡,时而俯冲。这崎岖的山路,恰似人生的起伏。让我懂得前行的不易,需要付出努力与坚持;</p><p class="ql-block">贵州的路,蜿蜒曲折,又独具特色。一侧是巍峨苍翠的山峦,另一侧是深邃幽静的山谷,仿佛与天地对话。山路十八弯,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不会总是一帆风顺;</p><p class="ql-block">贵州的水,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汽车行驶山水间,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在自然面前如此渺小,只有敬畏自然,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的美好;</p><p class="ql-block">贵州的村寨,是藏在山间的文化瑰宝,古老而神秘。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的习俗传统,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p><p class="ql-block">这一路,是身心的双重旅行,车轮丈量了土地,心灵收获了沉淀。贵州用那独特的魅力,让我在旅途中不断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真谛。</p><p class="ql-block">这一路,我们从相识到相知,10多天的朝夕相处,终究要依依惜别。我想,茫茫人海中,每一场遇见,都是一场福分;每一次擦肩,都是一种缘分。红尘陌上,一种缘分,但凡遇见,便是温馨。因此,总有一些美丽,深深刻在心里;总有一种温暖,明媚一段记忆。或许,在以后的岁月里,偶尔翻起那些照片,想起那年的七月,却永远无法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