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徒步之皇泽寺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7日,完成了上午的行程,是自由活动时间,于是我们五、六个同伴赶往皇泽寺游玩。来到皇泽寺时正是1点左右,正午阳光热辣辣的直射下来。一问门票价每个人50元,天气又特别的热就不去了。我想,来一趟不容易,又是60后免门票,就硬着头皮去了。</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皇泽路97号嘉陵江畔,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p><p class="ql-block">皇泽寺创建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唐初的不断发展,渐成规模。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始赐名“皇泽”,寓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寺庙有1500余年的历史。 寺内现有二圣殿、武氏家庙、武后真容殿、大佛楼、五佛亭、角楼等建筑,供奉有唐高宗、武则天真容和武则天父母武士彟、杨氏之像。寺庙里既供佛祖,又祀皇帝。皇泽寺内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摩崖石刻造像及其历代碑刻,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观赏和研究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皇泽寺里的皇泽寺摩崖造象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中国武则天文化研究基地、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学基地、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习基地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原名“乌奴寺”,又名“川主庙”,传为纪念战国晚期秦国蜀守李冰治理蜀中水患功绩的祀庙。武则天于唐朝贞观年间其父亲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期间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后将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改建为皇泽寺,以示“皇恩浩荡,泽及故里”。</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后依悬崖、下临江水,建筑错落、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壮丽。 </p> <p class="ql-block">说说这个曌字来历。当时,有位朝臣叫宗秦客,是山西蒲州人,和武则天是亲戚,从小就和武家有来往,他知道武则天原来的名字叫“武照”。在武则天还是皇后时,他与许多朝臣一样,非常佩服武则天的治国才能,经常出入宫中劝说武则天当皇帝。当时,武则天当皇帝受到一些朝臣的极力反对,因而阻力很大,说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武则天想当皇帝是乱伦之事,是阴阳不合,是乾坤颠倒,更有甚者骂作“母鸡啼鸣,家败人亡”。</p><p class="ql-block">为了给武则天当皇帝制造舆论,驳倒那些反对派的言论,宗秦客就造了这个“曌”字,来到后宫,献给了武则天。他给武则天讲了这个字除了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层表示阴阳一体的含义,很符合她女人当皇帝的心境,又和她的名字“照”字同音。</p><p class="ql-block">这时,武则天正是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一听宗秦客所说的意思心中十分高兴,马上就采纳了宗秦客的意见,把自己的名字由“武照”改为“武曌”。</p> <p class="ql-block">二圣殿是清代重建的川北传统宗教建筑典型代表。作为皇泽寺中轴线上的首座核心建筑,其殿内主供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并坐铜像,两侧塑有李勣、狄仁杰等九位武周时期重臣雕像,完整呈现"二圣临朝"历史场景。该殿门柱楹联是:"地接三秦关河在望,天陛二圣日月当空"。</p> <p class="ql-block">大佛楼原名“大佛石窟”,是则天殿侧的依山摩崖造像石窟,楼内供奉佛教造像,现存1203尊摩崖石刻造像,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称帝后,于武周长寿二年(693年)称“金轮圣神皇帝”,武周长寿三年(694年)称“越古金轮圣神皇帝”,695年称“兹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在武则天不断变革的历程中,皇泽寺逐渐成为武氏祀庙,并于寺中塑造了自己的石刻真容像,到了广政二十二年(959年),寺内又增建了武后新庙。从此皇泽寺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女皇武则天祀庙,武则天也就与佛祖一起被人们同时供奉。</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的武后真容殿是寺内供奉武则天晚年真容像的主殿,始建于唐代,现为皇泽寺的核心建筑之一。 ‌</p><p class="ql-block">武则天的真容石刻像高1.8米,由整块沙岩雕刻而成,距今已有1300余年。石像头戴佛门宝冠,身着僧尼衣袍,作法界禅定印,神态端庄且方额广颈,展现帝王威仪。据记载,该像由武则天亲自敕建,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的武后真容石刻像。</p> <p class="ql-block">站在殿前,可观看嘉陵江ow岸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迎晖楼作为皇泽寺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源于寺院朝东的地理位置特征,清晨可迎接第一缕阳光,故名“迎晖”。<span style="font-size:18px;">迎晖楼内集中了北魏、北周至隋代的十余个小龛石窟,融合了中原与巴蜀艺术风格,佛像面相丰满,衣纹流畅,</span>展现了多民族艺术交融的特点,反映了古代工匠对佛教造像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皇泽书吧,里面宽敞,幽静,可以喝茶,看书。不过进去看,里面的人不少,大多在看手机,这也算是现在人们生活的特点吧。</p> <p class="ql-block">在里面参观一个多小时,匆匆的打的回宾馆与同伴汇合,准备进行下一个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