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梅共度严冬(十)

欣赏人

<p class="ql-block">  写下这个标题,总觉得有点别扭。那个括号里的“十”,本意是第十篇日记,可看着却像极了“阳性”的化验单符号。起初我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后来改用中文小写,“一”到“九”都没事,偏偏“十”加个括号,怎么看怎么怪异。莫非是新冠疫情留下的心理阴影在作祟?说来也怪,“十”和“一”本是加减号,到了医学语境,却摇身变成了“阳”与“阴”。这又与传统的阴阳五行截然不同——似乎“阳”了、“十”了,就意味着指标异常、有病或曾患病;而“阴”、“一”则代表正常无恙。大概就是这层缘故,让我对着标题横竖不顺眼,却又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在这盛夏酷暑时节,将陪伴病妻抗击恶性肿瘤的日记命名为“与梅共度严冬”,多少显得不合时令。没读过第一篇的美友和读者们,怕是要觉得这三伏天写“严冬”太过突兀。我无法一一解释,唯有细细读完这些文字,方能明白其中深意。虽然我努力把日记写得如散文般生动,但真实,才是这些文字的生命和全部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回了西安,家里只剩下晓梅和我。热闹散尽后的宁静,带着一丝冷清,与窗外的炎热格格不入。一夜过去,她的疲惫仍未消散。今天没什么要紧事,我本想让她多睡会儿,她却执意挣扎着起来做早饭,想拦也拦不住。</p><p class="ql-block"> 饭后我在客厅喝茶,看她服了药依然毫无食欲,干呕之后,整个人愈发难受。我们商量着要不要去看看老中医,又担心未必管用。这些症状显然与抗癌西药的副作用紧密相连,光是向中医解释那些复杂的药名和致病缘由,恐怕就够让人头疼的。仔细斟酌后,觉得“香砂养胃丸”这味中成药最是对症,服用也方便,决定先试几天看看效果。</p><p class="ql-block"> 眼见晓梅的饭量越来越小,体重持续下降,免疫力必然堪忧,我心里怎能不急?特意给当医生的女儿打了电话,让她密切关注治疗肺癌新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尤其是大医院是否有新靶向药的临床试验,或者医院药房是否有新药上市。母亲服用第三代靶向药阿美替尼已经28个月,按理说早已产生耐药性,疗效必定大打折扣。我们实在太期盼新药问世,好为这场与病魔的战斗续上“弹药”。</p><p class="ql-block"> 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到了昨天。晓梅说起大孙女蔻蔻坐网约车回来才两小时,就接到学校紧急通知,为参加比赛得立刻返回西安。当奶奶的心头满是不舍。孙女说回来就是想看看爷爷奶奶,见二老安好也就放心了。晓梅觉得孩子真是长大了,越来越懂事。外孙女萌萌傍晚搭舅舅的便车回西安,还邀请外婆一起去她家玩。晓梅看着眼前高大白净、已然大学毕业的外孙女,眼里满是欣慰和喜悦。</p><p class="ql-block"> 最让晓梅惊叹的是小孙女嘻嘻,才上幼儿园中班的年纪,却机灵得很,时不时蹦出些远超年龄的“大人话”,令人忍俊不禁。晓梅答应孩子们,等天气凉快些,一定去西安团聚。想起孙女蔻蔻依偎在我身边,说她妈妈每月给两千生活费,加上学校补助一千多才够花。我笑着打趣:“爷爷的退休金一个月才两千五,连你的生活费都不够呢。”孙女想也没想就答:“爷爷如果需要钱,我给你转!”那份爽快劲儿,听得我心里暖烘烘的。</p><p class="ql-block"> 2025.8.6 周三 乙巳年闰六月十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