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底,去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右翼后旗,在那儿,见识了一个独特又引人注目、让人惊叹不已的景观,那就是乌兰哈达火山群。</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叫做火山草原,但它不完全是我们平时悠闲散步、御马驰骋那样的草原,因为乌兰哈达火山群坐落在这里,给这片草原添加上了不寻常的色彩,它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书,里面藏着很多关于地球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蒙古语称这里为“巴荣都希”,意思是“苍茫”,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苍茫感。而此时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这片火山草原,被称为“巴荣都希”,就准确地描述了这片地貌的辽阔与荒凉。</p> <p class="ql-block">乌兰哈达火山群,是中国内蒙古高原南缘最年轻的第四纪火山群,分布面积约280平方公里,由30余座形态各异的火山锥组成。</p> <p class="ql-block">聊起这里的火山,当地老百姓嘴里流传着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p><p class="ql-block">他们把这儿的火山叫做“炼丹炉”,什么“北炼丹炉”、“中炼丹炉”、“南炼丹炉”的,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神秘劲儿。</p> <p class="ql-block">这名字的由来,据说跟咱们家喻户晓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有关。</p><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进炼丹炉里,后来他一脚把炉子踢翻了,炉里的火星子就这么洒向人间。</p><p class="ql-block">正好有几颗火星落在了乌兰哈达的草原上,一下子就烧起了熊熊大火。</p><p class="ql-block">太上老君赶紧下凡来瞧,本来是想把这些着火的山收回去的,结果发现这些被火烧过的地方,竟然长出了一种特别的奇花,这种花厉害得很,连毒蛇害虫都不敢靠近,据说那是“狼毒花”。</p> <p class="ql-block">老君觉得这是个好东西,就把这奇花炼成了灵丹妙药。</p><p class="ql-block">而那些被火烧过的山,就留在了草原上,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火山。</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却给这些火山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也体现了老百姓对自然现象的那种朴素的浪漫。</p><p class="ql-block">那么,这些所谓的“炼丹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p><p class="ql-block">它们可不是简单的土堆。用专业的定名,他们叫做火山渣锥、熔岩锥。</p> <p class="ql-block">经考证:乌兰哈达火山群属于第四纪全新世火山的产物,意思是它们形成的年代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是唯一一个在全新世、也就是距今一万年以内,还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的地方。(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下限年代距今258万年。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它从约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说明它在地球的“生命周期”里,算是比较年轻的,而且曾经是“活”过的,只不过目前处于休眠状态。</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火山中有几座特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3号火山(北炼丹炉):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倒扣的巨大的碗。锥体直径约700米,火山口深30米,它上面铺设了登山栈道,可登上去俯瞰全景。</p> <p class="ql-block">5号火山(中炼丹炉):这座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火山,是这里最高的一座火山,給人一种俊秀、雅致、广博的感觉。它是亚洲保存最完好的火山之一。在汉语中,它被称为“中炼丹炉”,而在蒙语中,它的名字“巴仁杜喜”意味着“西面的大靠山”。</p> <p class="ql-block">5号火山的攀登,堪称是对体力和意志的一场挑战。因为5号火山尚未完全开发,这里没有专门的爬山栈道,通向山顶的山路上,有一段都是黑褐色的火山浮石和碎渣,踩在上面很容易让人滑倒。特别是下来的时候,得绷着劲,膝盖非常吃力。在这里攀登,可以说是遇上了最难爬的山,最难下的坡,也是最费力气的一座山。</p> <p class="ql-block">费力地爬了上去。火山口圆溜溜的,而且很深,底部微微隆起。</p> <p class="ql-block">往下看,那个火山口像一个超级大的碗。</p> <p class="ql-block">碗底还堆积着一些熔岩渣。</p> <p class="ql-block">它曾登上《中国国家地理》,红褐色熔岩流形成独特的纹理。</p> <p class="ql-block">站在火山口的一边向对面望过去,可以看到远处的7号、8号火山锥。</p> <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当年岩浆从这个“大碗”里喷涌而出的时候,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p> <p class="ql-block">火山间坡道上奔驰的卡丁车。</p> <p class="ql-block">站在5号火山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不远处的6号火山(南炼丹炉)。</p> <p class="ql-block">6号火山是一座近代人为造成的开放式火山。因人们无节制地开采火山渣(用于建筑保温材料),火山的锥体被大规模挖掘,外层破坏严重,就像被剥掉了外皮的柚子,仅保留了芯部,露出了它的内部结构。</p> <p class="ql-block">它堵在通向火山的木蹬子上,虎虎地瞪着前来的游客,就好像是这座火山的卫士,不允许人们再来破坏它。</p> <p class="ql-block">裸露的火山剖面可以清楚地看见玄武岩层和岩浆冷却的痕迹,表层覆盖的是黑色火山碎屑岩,近火山口处呈现成砖红色(高温燃烧痕迹),向外渐变为褐黑色,气孔状结构明显,好像是月球或火星的地表面。</p> <p class="ql-block">所以有不少游人在此换上宇航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座火山,其壮观的形状以及煤炭黑与棕红色的色彩,无论从哪一个视角去拍照,每一幅都是绝美的画片。</p> <p class="ql-block">有朋友下到了当年人们采挖火山渣形成的坑底。</p> <p class="ql-block">供人们放置废弃物的莲花筒。</p> <p class="ql-block">从这儿可以看到不远处5号火山。</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火山渣被围上了蓝色的哈达。(蒙古族的哈达有白色和蓝色,其中蓝色以天空为意象,寓意智慧、健康、永恒、平安和忠诚。其深邃的蓝色还承载着游牧民族对苍穹的原始崇拜,体现蒙古族崇尚自然的精神内核)。</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国外也攀登游览过一些火山,比如新西兰的伊甸山:</p> <p class="ql-block">又如毛里求斯的鹿岛火山:</p> <p class="ql-block">但是,它们远远没有乌兰哈达火山的那种恢弘,那种壮阔、那种直击人的心灵,让人心跳强烈、内心不安,让人受到极其强烈的冲击,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震颤的那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站在乌兰哈达任一座火山脚下,抬头看着它们高大的山体,摸一摸那些粗糙的火山石,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来自大地深处的、非常雄伟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种力量,不仅仅是当年火山喷发时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更包含了地球亿万年来不断变化、不断塑造自己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它让我们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时候,仿佛我们的灵魂飘忽地进入了梦幻中的仙境,被圣洁的光辉笼罩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千万年来,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草原上,这大大小小的三十多座火山,就像是沉睡的远古巨人,以休眠之姿,散落在草原上,安静地矗立着,默默地向世人讲述着地球亿万年前的磅礴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