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记(一)‍4月4日 ‍西安-风陵渡-后土祠-李家大院

老驴

<p class="ql-block">  4月4日,清明假期还未结束,我们就开始了2025春天之旅,我们计划从陕西到山西,经风陵渡北上到山西运城,然后一路向东。</p><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在免费高速出行,100公里的路硬生生走了近3个小时,好不容易在陕西潼关下了高速已经是中午十分。</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口初相遇,</p><p class="ql-block"> 一见杨过误终身。</p><p class="ql-block"> 由北向南的黄河与由西向东的渭河在晋陕豫交界处相拥相聚。北坐风陵渡,南据潼关城。风陵揽风月,潼关锁关山。</p><p class="ql-block"> 从陕西潼关北向穿过大铁桥再左拐就可以看见风陵渡古渡口的滩涂,渡口早已不在,金庸先生笔下的安渡客栈更是不见踪迹,凭河眺望,黄河水仿佛从天而至,河渭交融,浩浩汤汤。</p><p class="ql-block"> 风陵渡起源相传可能是与两个人的埋葬地有关:一个说是炼石补天的女娲(说女娲姓风)、一个说是黄帝的军师风后。其实啊白云苍狗一眼万年,最终是谁的终老之地实在无足轻重。 </p><p class="ql-block"> 北边的风陵渡与南向对望的潼关城凭黄河天险,扼据关中要塞,商旅往来,匪患袭扰,黑白混杂,江湖恩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而如今:</p><p class="ql-block">风轻云淡谈笑去,</p><p class="ql-block">轻骑绝尘妒红颜。</p><p class="ql-block">关山难越人已老,</p><p class="ql-block">一诺遗爱恨千年。</p> <p class="ql-block">没有安渡客栈,我们在风陵渡旁边的小树林中就着裹挟着黄河泥土芬芳的气息进行了简单的野餐。此后我们将沿黄河北上,祭拜中国人的文明初祖-后土祠。</p><p class="ql-block"> 皇天后土是中国农耕文化最本土最早最普世的文明崇拜。根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从西汉汉武帝开始皇家就逐渐形成了以都城长安为中心,甘泉宫祭天,后土祠祀地的文化传统。其中后土祠就位于“汾阴脽上”。也就是在今天山西万荣黄河与汾河之间一个夹角的土堆之上。由于河汾皆有水患,后土祠毁而复建,建而复毁,不断东移,几经周折,如今的后土祠系清同治年间复建。 </p><p class="ql-block"> 直到元代以前,后土祠都是皇家钦定的祭天拜地之所,从汉武帝开始到唐玄宗再到宋真宗前前后后有八位皇帝24次亲临主持祭拜,元代开始由皇室委官主持,再后由于国家政治中心的东迁,明清皇家祭天拜地仪式转到了北京。而原来的汾阴后土祠也由于水患过激而迁址到今天的山西万荣西部,成为民间的祭祀场所。 1996年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后土祠,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舞台、东西五虎殿、献殿、正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p><p class="ql-block"> 祠内的戏台由“前一后二”三座戏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孤例,至为珍贵。 </p><p class="ql-block"> 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楼高32.6米,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楼分三层,四周回廊。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结构古朴精美,形制巍峨劲秀。秋风楼的挑角十分漂亮,每个挑角上都有一个精致的武士塑像。</p><p class="ql-block"> 秋风辞</p><p class="ql-block"> 刘彻</p><p class="ql-block">秋风起兮白云飞,</p><p class="ql-block">草木黄落兮雁南归。</p><p class="ql-block">兰有秀兮菊有芳,</p><p class="ql-block">怀佳人兮不能忘。</p><p class="ql-block">泛楼船兮济汾河,</p><p class="ql-block">横中流兮扬素波。</p><p class="ql-block">箫鼓鸣兮发棹歌,</p><p class="ql-block">欢乐极兮哀情多。</p><p class="ql-block">少壮几时兮奈老何!</p><p class="ql-block"> 后土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我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p><p class="ql-block"> 秋风楼下有一条东西向的古道,即张仪古道,战国时期张仪曾经由此道入秦拜相。</p><p class="ql-block"> 我们出发之日即中国传统节-清明,值此之时,祭祀中华文明始祖,其人也诚,其心也惶。诚惶诚恐,亦步亦趋,登高望远,河汾并流,沃野千里,民赖以生,惟愿此心,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山西全国有名头有由头的院子主要有三个: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别的地方的院子我没怎么见过,但同我见过的陕西的所谓大院相比(周家大院、唐家大院等),山西的大院是真的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据说是晋南首富的宅邸,李家从陕西韩城靠贩卖皮货起家,逐渐富甲一方。到李家李子用这一辈,李子用不但去英国留学还娶回来一个洋媳妇麦克伦蒂,加上李家在安徽在安徽也长年经营,深受徽派建筑的影响,所以李家大院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晋、徽、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多样元素,也算是山西大院文化中的唯一区别于其他大院的特色。至于说什么乔家看财、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类不过是后人过誉的褒奖之词。</p><p class="ql-block"> 到访李家大院是我第一天行程的尾声,走走停停,四下张望,到处都是导游夸张走样的讲解,反倒是大院的建筑风格和砖雕木雕墙雕等细枝末节却无人关注。</p><p class="ql-block"> 是夜,留宿万荣,万荣在山西并不是一个多么起眼的县城,但是这里留存的有关中国历史文化记忆尤其是中国北方农业文明的遗址却熠熠生辉,所到之处,令人叹为观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