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五国加爱沙尼亚18日游(之一)

马鲛鱼

<p class="ql-block">北欧五国加爱沙尼亚之旅的第一站,便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片位于欧洲最北端的广袤土地,是欧洲最大的半岛之一,地理与文化交织出独特的魅力。狭义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包括挪威与瑞典,前者雄踞西部,海岸线蜿蜒壮丽;后者静卧东部,湖泊星罗棋布。而广义上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或“北欧国家”,则涵盖了丹麦、冰岛、芬兰等地,它们共同构成了这片冰雪与文明交融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自然赋予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无与伦比的壮丽风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如脊梁般纵贯半岛,成为挪威与瑞典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挪威以崎岖的海岸线和壮观的峡湾闻名于世,如松恩峡湾那般,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而瑞典则以平缓的地势、广袤的森林与星罗棋布的湖泊,展现出另一种宁静与和谐。这里,冰川与森林共舞,山峦与峡湾交辉,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绝美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传奇的历史。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维京人从这里扬帆出海,以勇猛、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开辟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他们不仅是战士,更是航海家、商人和探险者,将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力扩展至整个欧洲乃至更远的地方。1397年,卡尔马联盟的成立将丹麦、挪威与瑞典联合在一起,但历史的波澜终使瑞典独立,挪威则在丹麦统治下历经数百年,直至1814年转归瑞典,最终于1905年获得真正的独立。</p> <p class="ql-block">旅程的起点,从东方的繁华都市上海启程,飞往北欧的心脏——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搭乘HO160航班,于清晨09:30起飞,预计于当地时间14:00抵达,飞行时长约为9.5小时。这趟跨越欧亚大陆的旅程,不仅是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从现代都市的喧嚣迈向北欧静谧与历史的沉浸之旅。</p> <p class="ql-block">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巡礼,一段穿越极光与冰雪的旅程,就此拉开帷幕。我们将踏访北欧五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再加爱沙尼亚的古都塔林,感受历史的回响、自然的壮美与文化的多元。18日的行程,将带我们走进峡湾、森林、古堡与童话,开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与视觉的双重盛宴。</p> <p class="ql-block">北欧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特征:</p><p class="ql-block">1. 石器时代(约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1800年)</p><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北欧冰川消退后,最早的狩猎采集者迁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起):农业出现,磨制石器和陶器使用,出现定居村落。</p><p class="ql-block">2. 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500年)</p><p class="ql-block">青铜工具和武器广泛使用,贸易网络扩展至欧洲大陆。</p><p class="ql-block">岩画(如瑞典的塔努姆岩刻)和葬冢文化兴盛,反映宗教与权力象征。</p><p class="ql-block">3. 铁器时代(公元前500年–公元800年)</p><p class="ql-block">前罗马铁器时代(公元前500年–公元1年):与罗马帝国间接接触,铁器技术发展。</p><p class="ql-block">罗马铁器时代(公元1年–400年):通过贸易获得罗马货物(如玻璃器皿、武器)。</p><p class="ql-block">日耳曼铁器时代(400年–800年):部落社会形成,为维京时代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4. 维京时代(约793年–1066年)</p><p class="ql-block">北欧人通过劫掠、贸易和殖民扩张影响欧洲(如英格兰、法兰西、冰岛、格陵兰)。</p><p class="ql-block">* 关键事件:</p><p class="ql-block">* 793年林迪斯法恩修道院袭击(标志性开端)。</p><p class="ql-block">* 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建立北海帝国(11世纪)。</p><p class="ql-block">* 基督教逐渐取代北欧多神教。</p><p class="ql-block">5. 中世纪(1066年–16世纪)</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化完成:北欧诸国(丹麦、挪威、瑞典)形成统一王国。</p><p class="ql-block">卡尔马联盟(1397–1523年):丹麦主导北欧三国联合,后瑞典独立。</p><p class="ql-block">汉萨同盟影响波罗的海贸易,黑死病(14世纪)导致人口锐减。</p><p class="ql-block">6. 近代早期(16世纪–1814年)</p><p class="ql-block">宗教改革(16世纪):北欧改信路德宗,教会财产国有化。</p><p class="ql-block">瑞典帝国崛起(17世纪):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时期称霸波罗的海。</p><p class="ql-block">北方战争(1700–1721年):瑞典衰落,俄罗斯崛起。</p><p class="ql-block">丹麦-挪威联合(1536–1814年):挪威后被割让给瑞典(1814年)。</p><p class="ql-block">7. 民族国家与现代化(19世纪–20世纪)</p><p class="ql-block">民族主义兴起:挪威脱离瑞典独立(1905年),冰岛脱离丹麦(1944年)。</p><p class="ql-block">工业化与福利国家:20世纪北欧建立高福利模式,中立政策(除二战丹麦、挪威被德国占领)。</p><p class="ql-block">8. 当代北欧(21世纪至今)</p><p class="ql-block">以和平、高生活水平和环保政策闻名,欧盟成员(瑞典、丹麦、芬兰)与非成员(挪威、冰岛)并存。</p> <p class="ql-block">波尔沃以其中世纪木质建筑、 河畔红屋、 诗艺传承和慢生活哲学, 成为北欧最独特的“时光胶囊”</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追寻历史痕迹、品味艺术, 还是逃离都市喧嚣, 这里都能提供一场沉浸式的童话之旅。</p> <p class="ql-block">镇上的新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小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芬兰(芬兰语:Suomi)是北欧五国之一,以其高福利、优质教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位于北欧,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国土面积33.8万平方公里,1/3在北极圈内。</p><p class="ql-block">地形:地势北高南低,有“千湖之国”之称(湖泊约18.8万个,岛屿17.9万个),森林覆盖率80%,居欧洲第一。</p> <p class="ql-block">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人口68.4万(2024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Alexander Stubb)于2024年3月就任。2023年4月加入北约。</p> <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公园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面, 是为纪念芬兰大音乐家西贝柳斯而建。公园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是市民休憩的好去处。园</p><p class="ql-block">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贝柳斯纪念碑, 由 600 根钢管组成, 形如巨型管风琴,海风吹过, 钢管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宛如奏响的乐章。一旁的红色岩石</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景点:岩石教堂、芬兰堡要塞、西贝柳斯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1969年建,嵌入天然岩石中,以紫铜拱顶和极佳声效闻名。</p><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岩石教堂(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自然融合的设计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位置:赫尔辛基市中心坦佩利岩石广场(Temppeliaukio Square)。</p><p class="ql-block">建成时间:1969年,由芬兰建筑师添姆和杜姆·苏马连宁兄弟(Timo & Tuomo Suomalainen)设计。</p><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天然岩石中的教堂,整体嵌入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中。</p> <p class="ql-block">屋顶:直径24米的铜制圆顶,由100根放射状钢梁支撑,顶部镶嵌透明玻璃,引入自然光。</p><p class="ql-block">内壁:保留原始岩石纹理,部分墙面由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营造粗犷而神圣的氛围。</p><p class="ql-block">音响效果:岩壁的回音使教堂音效极佳,常举办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议会广场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重要地标,也是市民活动的中心。广场占地约 7000 平方米,地面由 40 万块灰红相间的芬兰圆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其中心矗立着建于 1894 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的自治。 站在广场上, 可将建筑大师恩格尔的三件杰作——赫尔辛基大教</p><p class="ql-block">堂、 政府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尽收眼底。 广场周边还有芬兰最古老的石楼房西德霍姆宫等建筑, 步行不远便是大学图书馆。 这里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浓郁,是欣赏此类建筑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 又称白教堂, 坐落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议会广场, 是该市地标性建筑。教堂于 1830 年开始建造,1852 年正式开放,由德国建筑师卡尔•路德维希•恩格尔设计, 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 其以白色为主色调, 搭配淡绿色圆顶, 希腊式廊柱支撑起乳白色教堂主体, 气势宏伟, 结构精美。 教堂内部有高大的柱子、 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还有庄严的金色管风琴。 这里不仅是宗教场所, 还承载诸多文化活动, 如音乐会、 艺术展览等,是芬兰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乌斯别斯基大教堂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 建于 1862 至 1868 年间, 由俄罗斯建筑师 Gornostayev设计。 教堂外观为醒目的金绿圆顶和红砖墙, 具有浓郁的莫斯科建筑风格,13 个金顶象征着耶稣基督和十二使徒。内部装饰华丽,精雕细琢的拱顶和花岗岩石柱是其特色, 绘画均由俄国画家完成, 保留了传统东正教堂的艺术风格。 教堂内葬有芬兰民族英雄马达汉将军, 承载着芬兰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p><p class="ql-block">7 月 16 日下午乘邮轮从赫尔辛基至塔林</p><p class="ql-block">16:30-18:30唯京 邮轮航程约 2 小时</p> <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共和国(Republic of Estonia)简介</p><p class="ql-block">爱沙尼亚是北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与拉脱维亚、立陶宛合称“波罗的海三国”),以其数字化社会、中世纪古城和自然风光闻名。</p> <p class="ql-block">塔林老城位于爱沙尼亚北部波罗的海沿岸, 是北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它起源于 13 世纪,历史上曾是汉萨同盟的重要中心。城内拥有众多古老建筑,如圣奥拉夫大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等,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元素。1997 年,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建筑艺术, 吸引着众多游</p><p class="ql-block">客前来观光游览。</p> <p class="ql-block">塔林(Tallinn)——“数字游民之都”</p><p class="ql-block">塔林老城(Tallinn Old Tow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完整保存中世纪建筑,如市政厅广场、圣奥拉夫教堂(Oleviste kirik)。观景台:Kohtuotsa和Patkuli平台可俯瞰红屋顶全景。</p><p class="ql-block">卡德里奥宫(Kadriorg Palace):彼得大帝为妻子修建的巴洛克风格宫殿,现为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老城区座堂山山顶, 是一座东正教教堂, 建于 1894年至 1900 年,为俄罗斯风格建筑。它是塔林最大的圆顶东正教堂,也是城市内最高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教堂以主保圣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命名,其在1242 年楚德湖冰面战役中获胜。在历史上,该教堂曾因象征俄罗斯统治而遭部分爱沙尼亚人反感,但爱沙尼亚独立后对其进行了精心修复。</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杀人架</p> <p class="ql-block">7 月 18 日</p><p class="ql-block">塔林乘唯京号邮轮至斯德哥尔摩</p><p class="ql-block">14:00-10:00+1 邮轮航程约 20 小时</p> <p class="ql-block">瑞典(Sweden)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的国家,以其高福利、高生活水平和丰富的自然景观闻名。</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瑞典西邻挪威,东北接芬兰,东临波罗的海,西南濒北海,与丹麦隔海相望。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市区人口99万(2024年),是北欧第二大城市,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p><p class="ql-block">政治与经济</p><p class="ql-block">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1973年即位)为国家元首。2024年正式加入北约。</p><p class="ql-block">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以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环保技术领先。斯德哥尔摩是北欧金融中心,拥有爱立信、沃尔沃等跨国企业</p> <p class="ql-block">瑞典首都,历史可追溯至 13 世纪,是欧洲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狭窄的中世纪小巷、 圆石街道和古式建筑, 洋溢着浓郁的复古氛围。 城内的斯德哥尔摩王宫、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 诺贝尔博物馆等</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独特,见证了瑞典的历史变迁。此外,老城还有众多咖啡馆、餐厅和手工艺品店, 游客可以在此放慢脚步, 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独特</p><p class="ql-block">魅力。</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老城区(Gamla Stan)、瓦萨沉船博物馆、诺贝尔博物馆。北极圈:基律纳的极光与午夜太阳。哥德堡:里瑟本游乐园和沃尔沃汽车博物馆。瑞典是中国在欧盟第八大贸易伙伴瑞典以其自然美景、科技创新和社会福利体系,成为全球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城市始建于13世纪中期,已有700多年历史。由于从未遭受战争破坏,老城区保存完好,保留着中世纪建筑和狭窄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诺贝尔奖博物馆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老城大广场北侧的证券交易所大楼内。它成立于 2001 年,为庆祝诺贝尔奖成立 100 周年而建。馆内展示着</p><p class="ql-block">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资料,以及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私人物品、文献档案等,如爱因斯坦的信件、屠呦呦的中文研究手稿。</p><p class="ql-block">博物馆设有展览区、电影院、剧院等,还会举办科学辩论等活动 12。在这里, 人们能全方位了解诺贝尔奖的历史与文化, 感受获奖者的智慧与成</p><p class="ql-block">就。</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诺贝尔奖晚宴举办地,红砖建筑与金色王冠塔楼是其标志。</p> <p class="ql-block">议会大厅</p> <p class="ql-block">市中心的梅拉伦湖畔,是该市的形象代表与市政委员会办公场所。 它建于 1911 年, 历时 12 年完工。 建筑由 800 万块红砖砌成, 风格独</p><p class="ql-block">特,宛如航行的大船。右侧 106 米高的尖塔带有 3 个镀金皇冠,代表瑞、丹、挪三国合作 1。内部有举行诺贝尔晚宴的蓝厅和四壁镶贴 1800 万块</p><p class="ql-block">金片的金厅。</p> <p class="ql-block">金子大厅</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尔摩地铁是瑞典首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945 年开始建设, 1950年首条线路投入运营。由 3 条主要线路(绿线、 红线、蓝线) 和 7 条次要线路等组成,总长度 110.3km,设 100 个车站。它号称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长廊,90%的地下空间有艺术装饰,150 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让各站点充满独特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地铁上下通道</p> <p class="ql-block">T-Centralen 站有蓝色藤蔓花纹壁画,</p><p class="ql-block">SolnaCentrum 站有红顶绿林墙绘。其不仅是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地铁内的艺术造型</p> <p class="ql-block">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动物园岛上, 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事博物馆。 它专为展览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于 1964 年正式开放。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 17 世纪船舶, 1628 年首航时不幸沉没。 馆内不仅展示了巨大而精美的瓦萨号战舰, 还陈列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众多原船上的实物, 如帆、 炮、 水手服等。 博物馆的设计独特, 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让游客近距离欣赏瓦萨号的内部设施和精美雕。</p> <p class="ql-block">老街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