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竹报平安

舞后娘娘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迎来访,请先点击“打开美篇APP”观看,谢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9月3日,十年前的今天,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那天清晨,我们把与病魔抗争已久的父亲,在病床上扶起,已经不能言语的父亲,示意我们打开电视机,以自己最大的力气,睁开双眼,呼吸急促,渴望的看着每一帧电视画面……命属大龙的父亲,一个热爱生命的,建国前的革命老兵,终于以其超强的意志力,坚持到了他万分期待的,大阅兵的开始,可惜,也仅仅是开始,父亲便在大阅兵的进军乐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父亲去世三周年,爱人买了大阅兵的纪念光盘,捎给了父亲。天堂里的父亲,一定又跟生前一样,回忆起了那些战斗的岁月,一定又会举起酒杯,高声感慨: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邓小平……</p><p class="ql-block">今天,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父亲去世十周年。十年过去了,父亲仍然会时常的很清晰的,出现在我的梦中,93岁高龄的母亲,被以二姐为主力的,我们姐弟四个,照顾的很好,家人们都好,这一定是父亲在保佑着我们。</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加怀念父亲。幅幅小画,或写或临,篇篇小文,笔拙情浓,纪念父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报平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老家在浙江诸暨的乡下,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带我和弟弟第一次回去。</p><p class="ql-block">还记得老家,那座百年老屋后面的半山坡上,就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每天清晨小鸟的叫声,早早就会把我吵醒,于是父亲就喊着我和弟弟跟老家小孩一样,带“毛”字的乳名,催我们晨起洗漱,总是把我和弟弟快快的领到竹林和小鸟的世界里玩耍,我和弟弟新鲜着跑来跑去,好奇的摇晃着每一棵竹子,尤其是在雨后,便会希望能出现小人书当中的情景,那就是在竹林里看到突然间,从地下冒出来的大大的竹笋,然后高高兴兴的把它们抱回家------间或着父亲会亮开嗓子,唱两句我和弟弟听不懂的京戏,声音会穿出竹林越到山里面去,传出好远好远------ </p><p class="ql-block">竹子就是父亲的乡音,是父亲对家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弟弟知道父亲的钟爱,在当年工作的江西萍乡的山上,特为父亲挖回了一丛毛竹,父亲如获至宝,很用心的栽培在大花盆里放在居室内,我曾经以这盆竹子为前景,为父亲母亲拍了多张照片。父亲很喜欢这组,带有他南方老家元素的竹子的照片,让我加洗了多张,为我们姊妹几家及其他亲戚家分发着。</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竹子的长高长大,放在他们那儿屋内显得拥挤了,父亲便准许把盆竹搬到了我家,之后一个冬天,终因室内干燥加之空气不流通等诸原因,尽管很精心的伺弄,竹子还是枯萎了-----父亲还来我家找过那竹子-----</p><p class="ql-block">两年前夏天一个早晨去早市场,远远的看见,一丛绿竹高过人头风景般,在人群中流动,急忙追赶上去,原来是一位老者男士,把已长得高高的一盆翠竹,驮在自行车后座上,在人流中前行着,我兴奋之至,买了下来,摆放在大门外,接受雨露滋润后,竹子愈加绿润葱茏。</p><p class="ql-block">父亲来我家,看到竹子很惊喜的问:怎么又活过来了呢?所兴不想打破父亲心中的美好,迎合着:是啊又活过来了,父亲摸着片片竹叶,嘴里欣喜的念叨着:不错不错!还是家乡的竹子好,生命力顽强! </p><p class="ql-block">今年八月份,父亲历经三年多病痛的折磨病情加重了,父亲临离开我们的前半个多月,用他模糊不清的语言,比划着,让我们把这盆竹子搬回四楼,他住了三十多年的家中,父亲是想生他养他的诸暨老家了,是把对家乡的感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都寄托在了这翠竹之上-----只可惜当时我们只顾着照顾病重的父亲,竟忽略了父亲最后的愿望,没能让这竹子这父亲心中的“家乡”,陪父亲在家里度过最后一个夜晚,心里好愧疚好难过啊,真是对不起我的老爸------ </p><p class="ql-block">竹林小道,雀鸣声声,石板小桥,溪水潺潺,始终记得浙江老屋后面的片片竹林。</p><p class="ql-block">父亲大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就像这绿竹一样,永远的青翠茂盛,永远的高大挺拔,永远守护着我们,平平安安------</p><p class="ql-block"> ——黄玲2011年11月21日记,2015年10月修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报平安》,是我的第一张小写意,是心中送给父亲的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八年,我拍下的,唯一的一张父亲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浙江诸暨直埠乡源潭村,父亲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父亲家屋后的池塘,蒙蒙细雨中,我坐过的乌篷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掩映在翠竹间的,父亲的第二故乡,浙江诸暨墨城坞。</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行途万里,不管是见山见水,还是城里乡村,心中总有一片风景——老家墨城坞。</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族里的一位大哥,推着木质独轮车,一边一个载着我和弟弟,转过山头,坐了三天火车,晕的昏昏沉沉我和弟弟,被漫山遍野的小黄花兴奋到了,父亲告诉我们,这是油菜花,老家炒菜用的油,就是用这菜籽榨出来的,细雨迷蒙,空气中漂浮着花香,父亲说,这阴雨也会连续不断的下上一段时日,叫梅雨季节。</p><p class="ql-block">图中石桥边上,其间的一座房子,就是墨城坞的奶奶家,我和奶奶住在屋后的一间。继续往上游走,就是我所描述的竹林了。</p><p class="ql-block">其实,我所说的老家,是分两部分的,一是父亲的出生地源潭村的老祖屋,一是父亲童年生活的墨城坞的竹林小桥流水,不自主的合二为一,是因这两个地方,住着我同等重要的亲人,都是父亲的家,都有着厚重的温暖。</p><p class="ql-block">奶奶家门前的石板桥很宽,容得下差不多十人并行,桥下的溪水湍急清澈,是山上的泉水汇集而成。应该是有大约时间段的,晨起家家在河中涮马桶,之后淘米洗菜做早饭,上午盥洗衣物。</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不喝溪水的,父亲带了一捧东北家中的泥土撒到水缸里,说是可以预防水土不服,然后父亲领着我和弟弟走过石板桥,穿过一个晾晒庄稼的场院,到对面山坡下,一棵古树下的泉眼处用木桶挑水喝,早晚两次。</p><p class="ql-block">看到石桥对面屋檐下的铃铛了吗?那里是一个老戏台子,江浙一带风俗,是早早的打算未来,所以走在山间田野,会经常看到修建好的空穴,而这个戏台子下面,摆满了一个个漆得通红发亮的寿材,小时候不知道害怕,我和弟弟一天不知要在戏台子上爬上爬下多少回,和村里的小伙伴玩。</p><p class="ql-block">紧邻着戏台的是一群徽派建筑,一雾气弥漫的早晨,紧靠场院白墙黛瓦一人家,二楼的木窗推开了,沸腾的孩童,在抢由二楼撒下的喜糖。古村的婚嫁是热闹的,鞭炮声中,娘家陪送的长长的队伍里,有担着八仙桌的,红漆凳子的,樟木箱子,以及编制的各种竹器、发光的大小铜器,有担着木桶木盆还有一个个红包裹,新娘蒙着红头帕,被牵引着走在石桥上,沿着奶奶家门前的石板台阶走过,走远,走向未来……若干年后的那个冬季,我也一样,扎着红头花,端着聚宝盆,被同学好朋友簇拥着出嫁。自行车后座,载着着父母的陪嫁,彩电,录音机,自行车,皮箱,行李包裹,一行队伍,由娘家步行穿过清河唯一的一条马路,奔向幸福……</p><p class="ql-block">父亲的江浙口音,令我们一直误认为老家叫“木城湖”,一九九八年回去,看到村头立的牌子,才知叫“墨城坞”,冥冥之中的巧合,源潭,墨城坞,父亲在东北生活的清河,以及我们父一辈子一辈从事的水利工作,都紧紧围绕一个“水”字。这是几世难得遇到的缘分。</p><p class="ql-block">水是有灵性的,水润万物,它就像一个时光雕刻家,以它的柔、顺、韧,雕刻着我身边的一切完美。</p><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感谢拥有。</p><p class="ql-block"> ——黄玲2025,8,23记于清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玲日记》</p><p class="ql-block">百善帷图孝为先,跪乳反哺慈为怀,子养亲在无遗憾,伺父床前留奉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时二个半月,碾转于地方和省城两家医院,经医护人员的经心治疗,今天老爸终于出好转出院。担负起了全程陪护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了孝心,内心很是安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是老爸最为高兴的一天,也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昨天下午,老爸就开始忙忙碌碌的收拾自己的东西,今晨五点,老爸照例喊醒搭简易行军床睡在阳台上的我,然后放响自己的收音机,随着他的动静,室内五个患者全屋总动员的被老爸搅动得起了床,这些术后的患者个个心态良好,病房内总是充满大家的笑声。这个问老爸:老爷子,晚上睡得怎么样?做梦了没有?那个讲:老爷子总说自己睡不着,其实呼噜打得比谁都响!逗得老爸发出洪钟般的笑声,早饭吃得又香又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爸喜欢吃鱼,修了一辈子的水库,吃了一辈子水库野生鱼,带他去医院外的小饭店吃了两回鱼后便再也不肯光顾,言说鱼不新鲜,鱼肉也不香。朋友听说此事,在清河, 亲自下厨为老爸炖了一条活蹦乱跳的水库大鲤鱼,然后乘车端到老爸病榻前,看着老爸大口吃着香喷喷的家乡的鱼,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是老爸吃得最多最兴高采烈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爸血压高,不敢长时间离开老爸左右,在医院闷久了, 不免心情烦燥,按奈不住,强央求外甥带我去电影院看了一场三D片《泰坦尼克号》,今年的四月十二号是该船沉没一百周年,几年前该片上线曾连看了三场,深为露丝和杰克的爱情所感动,沈阳铺天盖地的在上演三D片,自然不想错过观看的机会,不想这蓄谋已久的举动惹恼了老爸,半夜十一点老爸终于电话找一直未归的我,大声命今速速返回,惨了,动怒的老爸说不定会怎么训我。叫保卫打开了紧锁的楼门,战战惊惊的顺楼梯步爬上十二楼,刚推得房门便是老爸的一声训斥:都几点了,才回!侥幸躲在被窝内向外汇报,还好姥爷没生气,不知老爸这一夜是怎么强忍。次晨一睁开眼便理论起来:护理一个血压这样高的,你竟能走这样长时间!这是我惹了老爸最生气的一次,后来病友说,我走了,老爸就开始站在阳台望,是那种担心我,而自己没有依靠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天一冷老爸就嘱我多穿衣服,说我要是冻病了,就没人照顾他了,顿顿让我多吃饭,说我要是累倒了,就没人管他了。久病未愈,离家在外,老爸的内心已经很脆弱了,我就是他的依赖,从此除了打饭,在没有专人看护的情况也, 我没离开过老爸半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在辽阳的时候,老爸去过两次。每天领着老妈去距家二百米远的科普公园游玩,那里是老人们消闲聚集的地方,每次回来,老爸都乐道的讲述着所见所闻。十多年前,老爸还是健步如飞,如今带老爸去同样距离的省城公园,老爸则要借助轮椅代步了。每天上午做完理疗输完液体后,下午便可推着老爸去公园晒太阳散心。一辈子不愿劳烦别人的老爸,起初坐上轮椅心里不太坦然,总是不好意思的自责,岁数大了太麻烦太麻烦,我一点点的开导老爸,儿女们为你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要接受儿女的孝心与孝顺,慢慢的老爸心里也接受了,而且还不时的用拐杖指挥着挡路的行人,操着他那南方口音叫人让一让道,我逗老爸,挺牛啊,拐杖一挥,像个大将军一样,做过军人的老爸爱听这话,一个劲儿的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公园里有三件事情可做,推着老爸去唱评戏的亭子处听人家唱戏;把老爸放在我视线能及的地方,然后我去流览园内的小书滩;再就是跟老爸唠叨些家长里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爸跟我讲起了奶奶,说奶奶可漂亮啦!不幸的是老爸不到一周岁,奶奶便在去往杭州的火车上,被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遇难了,可惜家中的照片都在一次洪涝中都被大水冲走了,父亲对母亲的感观只是停留在了照片的印象上。老爸说的没错,奶奶面像应该是很好看,按遗传基因老爸就很帅,三个女婿一个儿子年轻时都及不上老爸的帅气。老爸很孝顺,养母活了八十多岁,直到老爸为老人家养老送终,还一直给墨城坞的哥哥嫂嫂,汇款照顾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爸是一个心地善良而知恩图报的人,也知足常乐。每次家宴,老爸起酒杯便一如继往无一例外的,高声开杯发言: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邓小平!老爸说,没有毛主席就不能当家作主,没有邓小平就过不上好日子,现在工资高了生活富裕,医药费百分之百报销医疗有保障,才会活到这样大岁数,所以要感谢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天在公园,就会有发宣传单发报纸广告的人,老爸坐在轮椅上拿起报纸就读,过往行人很是注目,我便介绍老爸八十五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行人不免赞叹,这样小的字还能看清,佩服老爸真是神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病房内的患者病种形形色色,对自己的病老爸不免心生疑虑,一天晚饭过后说起自己的病,然后不知为什么就一直盯着我,眼光随着我的走动而移动,是那种求助与渴求答案的表情,我害怕,不敢正视老爸,便走到楼梯间给好姐妹打电话求援,听了朋友的话,去跟主治大夫交流,表明了害怕与担心,请大夫与老爸去唠唠家常,跟大夫老爸不设防,原来老爸在报纸上看了相关内容他担心刀口久治不愈会恶变,大夫轻松的跟老爸讲,老爷子放心吧,经过高频的局部电流照射,不好的细胞都杀死了,想变也变不了啦!老爷子体质这样棒,只要放好心态,能活一百岁!大夫的话就是定海神针,这一夜,老爸从晚十点一觉昨到早四点,老爸说这是这一二十年的头一次睡得这样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打趣老爸,我胆小怕事,不爱说话,长得没有二个姐姐好看,就是遗传了爸妈的缺点。记得我小一年儿的时候,期末老师家访,除了图画课红缨枪头画歪了得了九十八分之外,其余都是一百分,卢老师家访时,我竟不敢进家而是站在后院木杖子外往屋里张望,害怕老师告状批评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年级时,班里选一位站在前排领着作操的,同学举手我票最多,老师公布任命时我竟吓得哭了,最后是另一个女生当了体育委员,在前边领着作广播体操时,她的粉裙子迎风飘荡,我至今还记意犹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班里有一个最为逃气的男生,每次抢来女生的布口袋和皮筯儿,便悄悄的塞到我书桌里,我不敢拿出来玩,也不敢拿回家里,就偷偷的哭,怕同学骂我是小偷。</p><p class="ql-block">家里唯一一个男孩子还是弟弟,家里不偏向也不宠他,弟弟从小就帮大人干活,扒炉灰啊,扫地啊,而爸爸从不用我干,爸爸只要一在工地回到家,就让我趴在炕沿儿上,放倒登子为我烧水洗头,记得都上小学四年纪了,晚上爸爸还给我洗脚。</p> <p class="ql-block">老爸离休前在单位做会计工作,现是日常计算个医药费什么的,绝对不用计算机,总是操作算盘拨弄的珠子噼啪作响。只要是老师教过的我都应该掌握,而我不明白我自己为什么就不会打算盘,听老爸说我才知道,原来小时候,我随老爸去了浙江诸暨老家,一呆就是三四个月,学算盘期间我拉了课,所以没会算盘,还是回东北后老爸教我的加减法,老爸还挺自责的呢,说当时我乘法没学会,是因为他教的不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父亲给我们的爱都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的父亲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人们总喜欢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我总觉得,即使用海纳百川也是无法形容父爱的宽广深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感恩是一种感激,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是我的父母,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给了我们最新的希望,给了我们温暖的家。</p><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孝心是硝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忽视的幸福,是一旦错过成为千古恨的往事。不要让我们的孝心来得太迟,更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孝心最重要是亲情,是父母精神上与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每次陪老爸聊天,他都是一反话少常态,打开话题,高兴之至,所以我觉得精神的赡养,对老人来讲尤其重要。</p><p class="ql-block">2012、05、16</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粽飘十里香》</p><p class="ql-block">雨后枇杷熟,粽飘十里香。端午来临,老家的亲戚们,一定又早早开始,忙碌着包粽子了。</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出生地,在浙江诸暨的乡下,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和弟弟,回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江南水乡春节前后,恰逢梅雨季节,可能年龄还小的缘故,那白墙黑瓦,参差错落的素朴的老屋,那顺着拱形石桥拾级而下,在小溪边浣洗的妇女们的样子,门前园后那叶子上,总是贮满水珠的翠竹,都笼罩在了记忆的薄雾里,仿如烟雨般朦胧。唯有在老家,和父亲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的情形,有如远山近黛,飘忽极近。</p><p class="ql-block">按当地的习俗,家里来了尊贵客人,第一件事,便是非常有仪式感的,请来左邻右舍帮着包粽子,要包很多很多,豆枣的甜粽,火腿的咸粽,风味各异。拉着风箱、燃着稻秸、和着老乡们叽叽喳喳我听不懂的方言的灶台上煮的,是满满一大锅的粽子,慢慢的,随着水温的升高,蒸汽在厚厚的,大木锅盖的缝隙中升腾,紧接着,粽子的清香,便在人们的说笑声中,四溢开来……</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就跟父亲,学会了包粽子,粽叶和捆扎的马莲草要先为浸泡,并开水煮过,增加其柔韧度,糯米及各种菜豆,也要于包的前一晚浸泡在清水里,火腿肉切成块状,塞于糯米中间,包的粽子有三个角的、四个角的,用马莲草捆绑扎实,就像小时候用花布缝的沙袋一样,外形规整,糯米才不会泄漏。</p><p class="ql-block">老家的"年",不光粽子是主角儿,我记得年三十儿,白天时间包粽子,到了夜晚,每户都要家门紧闭,差不多用整夜的时间,做糯米面的打糕。不同的模具做出不同的样子,凉在大大的笸罗里,第二天晒出时,一定要比比,谁家做的打糕造型好看,有小兔的,有小老鼠的,有财神的,有各种花的,孩子们最为欣喜,因在这儿找到了他们的童话世界。打糕吃的时候,要切成薄片,下到油菜汤里,至今,还依稀感觉得出,吃到嘴里的那种柔软细腻与润滑。</p><p class="ql-block">前些年,大爷大娘们都在的时候,春节前,都要往东北给我们邮寄打糕、腊肉、地瓜干还有老家自家的清茶。地瓜烀熟碾碎,做成的地瓜片上面,撒有黑芝麻粒,然后用油炸熟,那种吃起来咯嘣的脆响,是我小时候在同伴面前,最大的炫耀。</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茶,喝得特别固执,我爱人每每有好茶叶,给父亲送去时,父亲总是仰着头一脸的高兴,嘴上却永远在说:什么高级的茶也没有老家的茶好喝!</p><p class="ql-block">父亲尤其爱吃粽子。在东北,我家不只是端午节包粽子,平时也要包着吃,只是端午包的要多,回回要煮两大蒸锅,然后,母亲会左邻右舍一家一家,挨个送。</p><p class="ql-block">江浙一带的人,爱吃腊肉和火腿,最受欢迎的当然也是火腿粽,我家里起初也包,但不知为什么,我从小不吃肉,有一次可能标记没做好,我不小心咬到了一口火腿粽,结果我嗷嗷大哭,从此家里,便再也不包火腿粽了,父亲也为了我,舍去了一种家乡的味道。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常回省家,父亲对家乡的一种寄托回味的方式也被我剥夺了,要是父亲健在,我一定给父亲买最好的火腿肉,包最好的粽子。</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固执, 留给了我不情愿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昨晚在妈家包粽子,姐说妈包的粽子松散,不如以前包的紧实了。</p><p class="ql-block">母亲,是老了。</p><p class="ql-block">看到母亲包粽子,那专注的样子,不禁想起了爸去世的前几天,母亲,把早在三十年前,就亲手为爸裁剪缝制的装老衣服,拿出来,一件一件的用心抚平,让风吹着透气,然后包好,唯独留下,那只用白布缝制棉花充芯的公鸡枕头,黄布的鸡嘴伸着,红布的鸡冠子立着,黑布的尾巴翘着,妈说还要添上翅膀,就拿来蓝画笔画呀画呀,妈就一直怀搂着摆弄着公鸡,犹如牵着爸的手一样,不肯撒开,直到父亲走的前一晚,才不情愿的交给我们拿到医院去……今天,母亲一定也跟我一样,想到了曾经跟老父亲一起包粽子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快乐吧。</p><p class="ql-block">父亲包粽子,跟他拨了一辈子的算盘一样,三下五去二,六上一去五进一般的的利落。父亲当然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桔"的道理,却仍然袒护着家乡的一切,说:北方的糯米没有南方的粘,粽子也没有南方的好吃!父亲大口吃粽子的同时,总是操着家乡口音豪爽的喊着:给邻居们都送点儿,过几天我们还包!……</p><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快有三年的时间了,一直感觉他慈祥的笑容还在,不改的乡音还在……父亲的老家以粽子为日常食用,父亲爱吃粽子,我自己从小也跟父亲学会了包粽子,粽子里包的是亲情,融入的是思念。</p><p class="ql-block">自从父亲去世后,不管在哪儿,只要吃粽子,脑海里瞬时就会浮现出他的的步履身形、音容笑貌、点点滴滴、林林总总……</p><p class="ql-block">写到此,有泪水,吃粽子,想老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黄玲 记于二零一七年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心中的香樟树》</p><p class="ql-block">近日,在一个影赛展览上,看到一位老师的这张照片,瞬间被打动,长久凝视。</p><p class="ql-block">与照片上同样的我家乡的老樟树,树洞里行人停驻,是我迷幻如梦了一生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带我和弟弟,回浙江诸暨乡下的老家,记忆深刻的,除了家乡徽派建筑白墙黛瓦的老屋,最难忘的,就是满布田野的一棵棵饱经风雨的老樟树了。</p><p class="ql-block">在爸家的源潭村到奶奶居住的墨城坞村,大概有七、八里地,大片的田野里,生长着无数棵大树。盘错的根须,深扎大地,经脉分明。粗壮的树干支撑着巨大的树冠,树枝虬劲着低低的,好似要抅到地下的什么,鸟在林间叫着,仿佛是绿叶在发声。脚下,是细绒绒的小草和不知名的小花铺就开来,令你不忍心踩踏,梅雨季节,氤氲朦胧,好如这世界就是一幅大油画,叠色而幽深。</p><p class="ql-block">父亲告诉我们,这些大树是老家的特产叫香樟树,都有一百甚至几百年的生长期了,用它的木头制作的家具,从来不生虫子,不用担心衣物被虫蛀。</p><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间或着,这我和父亲、弟弟三个人还围不拢的大树干,竟然有小房子一样的树洞洞!每次我们路过,这些树洞洞便是我和弟弟调皮的捉迷藏的地方,有的树洞洞里还积有雨水,很渴望能在里捞出条条小鱼。走累了,我们就坐在盘在四周的根须上,或是倚在树洞洞里,吃着父亲削好的甜甜脆脆的荸荠,听父亲讲述他少小离家,讲他参军打仗,讲他小时候在老家生活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p><p class="ql-block">从那年的春节前,到来年四、五月份,这一整个季节的记忆,像一束束光的影子,定格在了我心里。</p><p class="ql-block">1998年,父亲带领我们全家六口,又回到老家,重寻故土,田地里,早已没有了老樟树的影子,哪怕一棵小树的枝丫在抖动,哪怕一片树叶在婆娑。问亲人,回答简单的很:那些年,老的东西都要砍,我们还需要种地过生活。</p><p class="ql-block">本以为,树的影子业已封存在心底,没想,回老家的几日后,我竟能与心中的老樟树再度重逢!在诸暨市的西施庙,院子内,赫然矗立着一棵老樟树,虽然它是枯树,而且是一节一节的用大铁钉子紧固在一起的,但环视它的这一刻,我依然不能平静,不知是欣喜还是感伤。</p><p class="ql-block">当年与老树的交欢,树洞里的打闹嬉戏,盘坐而憩,吃荸荠的幸福,还有回荡在那里的父亲的乡音,我怎能忘记!</p><p class="ql-block">浓荫碧郁遭寒雪,枯树岂能再逢春。许多原生的物态,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或是生存的需要,不得不消失了,即使标本存在,也没有了生命的原动力,诠释不了辉煌的以往,但绿的希望,犹在。</p><p class="ql-block">一棵棵百年的香樟树啊,与你1972年的相遇,和1998年的不忍告别,都同样令我珍重,也永远记下了你满布苍痕,刻印有序的那种岁月的纹身。</p><p class="ql-block">如果有来世,如果万物可复生,我宁愿在这条维系两地亲情的,在香樟树下穿行的小路上,陪着我的老父亲,永远的走下去,倾听父亲如数家珍的,讲也讲不完的,那些老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致谢拍摄照片的摄影前辈王玉文老师!</p><p class="ql-block"> ——黄玲 2021年4月29日午后, 记于河南鹤壁大河涧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乡,201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情,201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山流水,明月清风。<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风千里,云雨无声。大地呜咽,沧海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致敬在抗日及反法西斯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屋呼唤,随心而动。面壁追思,沉淀静想。世纪百年,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十年,我经常想父亲落泪。父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病重期间做CT,大夫说,父亲的小脑一点不萎缩,比年轻人的还健康,父亲</span>的病起初都是我领着看的,所以总是后悔自责,当时,没带我老父亲去更好的地方医疗,前几天,我梦到了给父亲跪下,我知道父亲没有怪我,原谅我了。编辑了好多天,发了这篇,完成了一件心事,那就是用我的记录,好好纪念父亲。今天,替父亲看了完整的大阅兵后,又去墓园看了父亲,顶礼敬香,喊了一声老爸,默默的对父亲说,以后,我不写了,也不再让自己哭了,把思念藏在心里,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跟姐姐弟弟们一起,照顾好老妈最重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也会好好生活。</p><p class="ql-block">愿父亲天堂安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次深深感谢朋友们的来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诸事顺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