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北京民航博物馆

yaohaha

前不久去参观了中国航空博物馆,随后又捎带着去了一下首都机场附近的民航博物馆,它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主办的民用航空专题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220亩,总建筑面积26813平方米。 民航博物馆于2011年11月正式开馆,截至2021年末,该馆藏品有3万余件。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超过1.5万平方米,是按照飞机发动机形状设计的,外观独具一格的现代建筑。 远处侧面看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好像起伏的波涛。 圆弧形似乎是其建筑的主要形状。 进入博物馆宛如来到机场的候机大厅,大厅分为地面和地下两层,一条蜿蜒的走廊连通整个博物馆大厅。走廊的两侧悬挂着不同时期的飞机实物或模型。 这是新舟600飞机1:3的模型,该机为涡桨支线飞机,采用两人驾驶体制,56座标准客舱布局,是国产新舟系列飞机中的成员,由中航工业西飞制造,目前该系列的飞机已拥有亚、非、南美、独联体、大洋洲等国家的众多用户。 这是C919飞机1:5的模型,C919飞机按国际适航审定标准设计、制造、适航验证。较目前同座级飞机,燃油消耗降低12-15%,直接使用成本降低10%,采用新一代发动机,减排50%,该模型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捐赠给民航博物馆。<div><br></div> 这是由沈阳滑翔机制造厂研制的单座特技滑翔机前进号,机型为木制悬臂式中单翼滑翔机,起飞方式以飞机牵引为主,在不带氧气的情况下,可在4500米以下飞行。 这是B&amp;W水上飞机模型,是波音公司设计的第一架飞机,又称波音I型飞机,该飞机由木材,亚麻和金属丝制成,此模型是1:2的原型机复原模型,由美国波音公司于2007年9月参加北京国际航空展时赠予民航博物馆。&nbsp; TB-20型飞机是法国苏柯达公司制造的一种单发训练机,配置一台莱康明发动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于1988年引进并作为初级教练机使用, 2007年捐赠给民航博物馆。 今年是设立国际空乘日60周年,博物馆为此以“温情守护 云端绽放”为题,举办了中国民航空乘制服展,在大厅中部展出了国内18家航空公司的46套空乘制服,将观众带入了跨越时空的中国民航空乘制服的美学之旅。 展览主办方指出,从1950年朴素干练的蓝布工装, 到改革开放后融入旗袍元素的绯红裙装, 再到如今极具科技感与东方气韵的流线型制服,一针一线都缝缀着中国民航业的成长轨迹,这些服装不仅是职业标识, 更是时代审美与民族文化的具象载体。 &nbsp; 在底层的展厅里陈列着博物馆唯一的国家一级文物,毛主席曾2次乘坐过的4208号伊尔14型飞机,毛主席在飞机上办公的照片即是在此机上拍摄的。 如今已经不能进入专机客舱内参观了,特从网上找来一张照片,展示一下机舱内部的情景。 负一层有多个展厅,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包括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展,展示了建国以来民航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br> 一代代民航人为发展中国民航事业,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从初创时期的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顽强拼搏,步入新时代的锐意进取, 为建设民航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博物馆还定期提供免费讲解,向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航空有关知识的普及宣传。 这里还经常举办临时展览,这是2024年11月6日开展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纪念两航起义75周年专题展览”。展品110余件、照片120幅、档案32件,运用图片、实物、场景还原、多媒体等多种展览形式首次全景式回顾两航起义全过程,是两航起义75年来展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公开展览。 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ARJ-700中短程涡扇支线客机的模型,是该系列飞机中的首款量产型号,标志着中国在民用航空领域实现了从设计到商业运营的突破。 展出的航空发动机也令人震撼,就是这个被称为飞机心脏的大家伙使飞机乘载人员和货物,跃上万米高空,使州际旅行成为可能。 看到这些航空发动机,让人对研发这些国之重器的艰巨性、复杂性有了一些概念,我国的飞机发动机行业经历了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转变,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未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我国的飞机发动机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走出博物馆大厅来到室外展区,这里展出来多架民航客机。这是一架运-11型飞机,是由哈飞设计的小型多用途运输机,具有低速性能好、座舱宽,视野好、起降要求低,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 这是民航博物馆中最大的飞机-客A310-200型飞机,为200座级中短程双通道宽体客机,典型两级座舱布局,标准载客量220人,本架飞机是1985年我国大陆引进的第一架空中客车双通道宽体飞机,由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运营,该机退役后被空中客车公司回购,于2006年9月捐赠给民航博物馆。<div><br></div> 离它不远的是一架赛斯纳650奖状VI型飞机,是由美国塞斯纳飞机公司生产的双发后掠翼亚音速中型公务机,1993年交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作为校验飞机投入使用,此后一直为全国机场的定期校验和投产校验服务,并多次执行紧急公务飞行任务。 &nbsp; 里2型飞机是我国从苏联引进的的活塞式双发运输机,该机由里森诺夫领导设计,参照美国的DC-3型飞机仿制而成,于1940年6月投入使用。20世纪50年代初期,里2型飞机为中国军民航空运输的主力机型,还被用作航测机,至1986年全部退役。 这一架也是里2型飞机,从涂装上看应该是从空军退役的,捐赠者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办事处,而另一架里2型飞<div>机是由中国航空博物馆以保权寄存方式移交给民航博物馆的。</div> 这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柯蒂斯公司生产的C-46型飞机,为高性能双发运输机, 专备有高空增压器,相对于同时期的C-47型飞机,其发动机功率和承载能力提高近一倍,升限也比较高。二次大战中C-46型飞机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执行驼峰空运的主力机型。C-46型飞机也是我国空军组建初期的主要空运力量,开国大典时有3架C-46型飞机参加了空中受阅编队飞行。 一架机翼蒙布已脱落的运-5型飞机格外引人注意,它是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型运输机,其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它起降距离短,安全性能好,衍生出多个型号,广泛用于农业、客运、旅游,其早期型和改进型的总产量突破了1200架,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产量最大的一款运输机。 三叉戟飞机是由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三发动机中近程民航飞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三叉戟型飞机,本架飞机(B-2207)曾作为中央领导人乘坐的专机,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于2006年捐赠给民航博物馆。 BAE146-100型飞机是英国航宇公司研制的四发涡扇式短程运输机,具有起落性能好和噪音低等特点。 BAE146-100是Bae146系列的基本型。适合在短跑道机场上起降,正常载客量82-93人。原型机与1983年开始交付使用。 本架飞机(B-2701)于1985年12月由英国航宇公司交付民航兰州管理局使用。 这是运7型飞机, 是西飞参照苏联安24型飞机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为支线运输机/客机,载客量48人, 运7型飞机的出现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这是运7-100型飞机,为运7型飞机的改进型,改进项目包括电子设备、空调系统,客舱装饰等,同时加装了翼梢小翼,增加了失速告警系统等,机组由原五人改为三人制,载客增至52人。<br> 在场地的一角孤零零地停放着一架歼教-5型飞机,它是成飞研制生产的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除用于空军、海军飞行员飞行训练外,还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