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隐入历史尘埃里的朝阳小学 </p><p class="ql-block"> 湖州城里的朝阳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其前身是1914年创办的茧业私立国民小学,校舍在小河头尚书桥堍61号原沈氏宗祠(现在的朝阳路南西端)。</p><p class="ql-block"> 1931年改为“私立茧业小学”;1938年后更名为“尚书小学”;1945年定名“湖州爱山镇第九保国民学校”;1949年改名为“湖州市立小河头完全小学”;1952年改名为“湖州小河头中心小学”。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初易名“湖州镇朝阳小学”。70年代末迁入北齐巷22号,原人民中学操场地块新校舍。后与红丰小学合并,改称环球小学。2010年环球小学校名停止使用。</p><p class="ql-block"> 至此,创立近一百年的朝阳小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p><p class="ql-block"> 我就读的小学就是湖州镇朝阳小学,入学时分在65级(甲)班,全校一至六年级每年级两个班,分甲班,乙班。 </p><p class="ql-block"> 当我现在徘徊在朝阳路的学校原址时,还记得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面积很大,教室众多,一道又一道的门,大天井小天井,简直像个迷宫,很好玩。房屋整体坐北朝南,地面东低西高,房屋布局为四开间,三进深,西南角还有一个大操场。 </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大门朝东,开在朝阳路上。</p><p class="ql-block"> 进校门南侧是一堵高高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照壁墙,通道尽头有一扇门可直通操场(平时不开),而我们进出教室的门在北侧,它是原祠堂的正门,有石头台阶,户槛很高,约有三十厘米,门堂子前左右各有一石鼓门当。 </p><p class="ql-block"> 进门后原是前厅,但西侧大部分改为了教室,通道尽头竖有一木板屏风。绕过屏风,眼前一亮,一个大天井出现在眼前,前后厅堂,东西各有檐廊相连,典型的四水归堂。 </p><p class="ql-block"> 祠堂东侧檐廊开有两个门洞,分别通向三个教室,教室之间有小天井隔开。我们班一年级时,教室就在东南第一间,窗户不多,光线较暗,阴雨天白天需开灯上课。 </p><p class="ql-block"> 走过天井是礼堂,此屋高大,约有二三百平方米,黑色的廊柱有一抱之粗。靠北墙正中有一小型舞台,东西两边放有乒乓桌,平时开大会,或者雨天体育课都在礼堂进行。</p><p class="ql-block"> 礼堂后面还有个园子,建有两个标准教室。 </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后,当我在安徽绩溪参观龙川胡氏祠堂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小学的礼堂就是沈氏家族供祖宗牌位的祭堂。 </p><p class="ql-block"> 在天井的西侧檐廊中部也有一门洞,走进去别有洞天。北面是老师的办公室,一开间,一排花格玻璃窗,进深蛮深,两排办公桌依次靠墙,中间是过道,好像全校老师都在这一间办公室办公。 </p><p class="ql-block"> 办公室隔壁是一教室,教室南面又是个天井,天井南面还有一下沉式教室,天井西墙正中有一扇对开木门,门前有多级石台阶。 </p><p class="ql-block"> 出门就见操场,整个操场是建在一高地上。操场呈长方型,南北长,东西短,围墙是泥墙(三合土),操场最南端有沙坑,用于跳高跳远,操场西北角上是厕所。操场围墙外,东、南、西三面被“地园”(蔬菜地)包围,操场南面不远处可见残缺不全的古城墙。</p><p class="ql-block"> 操场北围墙过一门洞,是通向全校最好的教室,教室是各自独立的两幢房子,大小型式一个样,每个教室朝南一排长窗,地面铺设灰色方砖,教室前还有花圃,种满各式花草。</p><p class="ql-block">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地方不仅仅属于祠堂的范畴,很可能就是传说中沈园的书房或藏书屋(当然有待沈氏文化研究会考证)。</p><p class="ql-block"> 门口的石鼓,天井的梧桐树,礼堂里的云梯,是我心目中的学校“三宝”,几十年过去了,还常常会在梦中与它们相遇。 </p><p class="ql-block"> 校门口这对圆形的青石石鼓,质地细腻,图案清晰,雕刻精美。当我们入校时,学校开办已有几十年了,经各届校友们无数次用手抚摸,它的上半部分油亮光滑,温润如玉,有了满满的岁月包浆。我每天上学放学时,也常会去摸一下。 </p><p class="ql-block"> 大天井的西侧有一棵百年中国梧桐树,皮色灰白、叶裂如花、果形似船。树叶硕大,树干粗壮,树冠高出屋顶许多。每当秋冬季果实成熟后,会掉落在地上,我常会去捡来玩,梧桐籽比黄豆稍大,皱巴巴且褐色的外壳剥去后,里面的果肉可食,还是中药材。</p><p class="ql-block"> 曾经不知深浅阅读《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解读为“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梧桐树又称栖凤树。我信以为真,盼了五年半,结果连凤凰影子没见着,看来古人之言也不可全信,哈哈! </p><p class="ql-block"> 云梯是安装在礼堂的四根柱子之间,宽约一米,长有七八米,每一档约二十厘米,是用名贵硬木制作,它是当年学校为数不多的体育器材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喜欢玩,刚开始是一档一档往前攀爬,到后来能隔五档侧身换手往前攀爬了,当然,厉害的同学们能隔六七档攀爬,他们会飞快转身换手,腾空向前,形如飞燕。 </p><p class="ql-block"> 我对一二年级班主任老师是谁记不清了,三四年级班主任是陈小燕老师兼教语文,五六年级班主任是杨根生老师兼教语文。</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是师范毕业生,不仅课上得好,字也写得漂亮,当年他三十岁不到,还没结婚成家,所以同学间常常流传他的“八卦”,一会儿说他对某某女同学特别关心,一会儿又说他看上了教体育的小王老师。</p><p class="ql-block"> 而我眼中的杨老师教学水平高,上课认真,对同学们也宽严相济,没有传闻中的失职、失德,是我小学阶段敬重的老师之一。</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湖城朝阳路》,网友“斌”留言:“杨根生老师在新冠时期过世了,他外孙女今年也在井安小学当上老师了”。看到此消息,只能感叹,人生苦短,斯人已去,教诲长存。 </p><p class="ql-block"> 当年校长是戴培英,教导主任颜振伸(特殊时期学校由湖州汽车站工宣队接管),教美术是张老师,教算术和音乐是钮老师。</p><p class="ql-block"> 钮老师瘦瘦的高个子,常穿一件褪了色的中山装,左胸上口袋总习惯插着一支钢笔。</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教唱《太阳出来红彤彤》,他声嘶力竭地领唱,只见长长脖子上的喉节大幅度上下移动,看上去太滑稽了。钮老师人很好,上课时很有耐心,课后还会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p><p class="ql-block"> 听钮老师教歌,就知道他没有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可见当年学校虽属完小,但师资力量配备明显不足,许多老师学历不高,如班主任陈老师,她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却教三四年级的语文。 </p><p class="ql-block"> 当年还流传钮老师解放前参加过 “三青团”一事。特殊时期他有没有被批斗我记不得了,只见过他在校内扫地,很可能还是被批斗停职了。</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们班同学聚会,有同学告知,钮老师105岁高寿而终。 </p><p class="ql-block"> 特殊时期常常停课开大会、开小会,传达最高指示等,还请贫下中农来校忆苦思甜,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还让每位学生吃难咽的糠塌饼。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道场公社双塘大队算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吧。他们安排村里农民给我们忆苦思甜,当时主讲的是位中年妇女,她说的其它内容早忘了,但她编的一句顺口溜还记得蛮牢。她说:“万恶旧社会,地主剥削额(nga),桑渎奚(yī)家庄,芦扉当板障,糠菜半年粮,讨饭呒地方”。 </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学了些什么知识?我常常断片,记忆甚少,依希记得语文课上过《狼来了》《司马光碰缸》等。算术课需背乘法口决表,我是全班最后一批背出的,还是在中午被“关饭屋”,背诵不出不能回家吃饭的情急之下,可能是肾上腺素突升,刺激了大脑,总算结结巴巴背出过关。 </p><p class="ql-block"> 不知五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开英语课了,由教导主任颜老师任课,第一课上“Long live Chairman Mao”“A Long Long Life to Chairman Mao”。学外语也从三呼万岁开始。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三位同学任过班长(后改称排长),他们是沈庆玲、王月萍、王国豪。</p><p class="ql-block"> 当年还有一现象令我疑惑,我们班成绩好的同学绝大多数居住在小西街上。为满足心里多年的好奇心,我特向湖州易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桂老师请教。</p><p class="ql-block"> 他说:"用《易经》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可释宇宙万象。你的问题当然可详解,但比较深奥怕你难懂,就用通俗语言解释一下吧,小西街前有龙水(龙王山),后有凤飞(仪凤桥),南朝阳,后漕渎,集吉祥之气,属风水宝地。清朝就出状元,如今优秀学生辈出,岂不很正常?″。"哦,原来奥妙在此"。</p><p class="ql-block"> 我的两位同桌是卢丽琴与陈鲁。卢丽琴长着一双大眼晴,说话慢悠悠,轻声细语,生性胆小,是位乖乖女。她不爱说话,老师安排用意很明确,以静制动,让多动症的我找不到搭档。 </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后来我与卢丽琴同事三年,也没说过话,她要离开单位时,我忍不住跟她说:“我们是小学同学哎”,她一脸茫然,我又说:“我们还同桌过呢”,她更惊讶!半天才蹦出一句话:“不会吧?”边上的同事也都蒙圈了,怀疑我是否得了妄想症?。 </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想,遗忘也是一种幸福,人生要经历许许多多事,何必一一牢记,一切顺其自然,忘与不忘没有对错。 </p><p class="ql-block"> 陈鲁同学四年级从常红小学转学插入我们班。陈同学翩翩少年,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知识面广,还会讲故事,特受老师器重,在班内也圈粉无数。</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陈同学,把故事写成小说,已出版了《陈氏王朝》和《迟到的忏悔》两部长篇小说。 </p><p class="ql-block"> 回忆小学生活,感觉并不遥远,其实岁月已悄然走过一个甲子,真有朝如青丝暮成雪之感啊! </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阶段是不幸的,刚好碰上那个特殊时期,所学到的基础文化知识少得可怜。个体被政治运动的洪流所裹挟,从懵懂带向迷茫,无奈之中度过童年、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朝阳小学65级(甲)班花名册:共63人</p><p class="ql-block">宋新江、王月萍、花小平、苏为华、钱世乐、</p><p class="ql-block">蒋其根、姜夏英、孙志宪、裴丽*、桂秋芳、</p><p class="ql-block">邱康生、吕国银、柏玲娣、卢丽琴、蒋佩雄、</p><p class="ql-block">吴有华、周为良、朱孝芳、陈永强、朱建群、</p><p class="ql-block">陈顺荣、沈庆玲、凌勇坚、张小萍、姚丽琴、</p><p class="ql-block">屠欣洁、张建民、寿之人、张小英、胡昌明、</p><p class="ql-block">王小金、王丽华、朱军舰、赵桂鑫、翁美萍、</p><p class="ql-block">王永林、蒋爱珍、庄宏亮、王园豪*、王亚新、高新民、夏洪;</p><p class="ql-block">严新民、陈建强、陈金根*、沈小妹*、</p><p class="ql-block">潘秀萍、姚琴琴、张淑芳、钱建墉、杨国坤、</p><p class="ql-block">严丽华、张建国*、许顺荣、李玉强、陈海江;</p><p class="ql-block">中途转入:陈鲁、蔡培荣、朱湘、吴铁英、</p><p class="ql-block">吴玉美、金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