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题(68) 冯梦龙·《中兴伟略》与福州(1)

网居

<h3>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绿天馆主人、茂苑野史、詹詹外史、顾曲散人、香月居主人等,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3人并称“吴下三冯”。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其著以“三言”闻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一生坎坷,徘徊曲折,但在明亡后还积极参与抗清活动,终成为这个时机一个有个性、有建树的人物。对其后半生认真考究,冯梦龙与福建和福州还是有很大的关联的。</h3></br> <h3>       关于冯梦龙在福州编印《中兴伟略》一书期间,传与“闽中七子”关系比较密切,考证起来,其许多的活动,确与当时福州的才子有很多的联系。虽然目前可考的这一时期历史资料较为缺乏、有限,但历史上曾有过“闽中七子”之说,但这个名称还一时难以确认,就目前的资料和说法尚需要进一步核实考证,然此丝毫不影响他在这个时段在福州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且从一些文史资料中看出,他的表现还是比较激进、积极的。</h3></br> <h3>       史上曾有“闽中十子”之说,它是明初福建的一个文学团体,但这里说到冯梦龙时提到的“闽中七子”,可能是另一个团体,也可能是“十子”的误写,或者可能指不同时期的文人群体,只是至目前尚未考证并有定论,我们现在还需确认是否存在“闽中七子”以及其成员和其所在福州进行的活动,如果“闽中七子”确实存在于明末,他们的活动地点肯定多在福州及周边的一些地区。据考,福州的乌石山、于山等地,此时期都是文人常聚集、发表言论的地方,时在福州期间的冯梦龙应当时有参与了其诗社、书院等系列活动,或在某些具体场所如宗教寺庙、私家园林、私人或团体会所等进行交流、探究时事或文学之类,并以他的个性特征,发表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论。从我们现在回头去探究《中兴伟略》的内容,就多是宣扬抗清复明的主张,因此这些政治主张撰写、编印的地点,应当也是在福州的支持南明政权的区域(与时间相符),当然,编写刻印《中兴伟略》一书还涉及到刻书坊或私人印刷,而此时期福州的刻印业相对比较发达,只是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不多,还需要查证当时福州的印刷业状况,确认知名的书坊支持刻印此作品。就目前的史料可以证明,其时在三坊七巷就有一些小型的书坊之类可以在理念、经济与技术上予以支撑。</h3></br> <h3>       结合相关文献和地域文化背景资料及相涉及人物的活动,我们可以梳理冯梦龙与福州此时期的关联。冯梦龙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南明隆武政权时期(1645—1646)曾短暂赴福州,投奔唐王朱聿键(隆武帝),并在福州期间积极参与文人结社和著述等学术、专业及政治活动,而在此期间编印的《中兴伟略》,旨在宣扬抗清复明,主张联合各方力量,恢复明朝统治,这恰恰反映了冯梦龙的一贯忠明思想,也为他在福州的各项政治活动打下了注脚。当然,所传“闽中七子”这一群体与他交往甚密,但据考可能与有些团体存在误植或混淆, 一是与明代初年“闽中十子”混淆。“闽中十子”是明初福建的文学团体,以林鸿、高棅为代表,活跃于福州,推崇唐诗风格。冯梦龙时代(明末)与之相隔200余年,应当无直接关联; 二是明末清初福州文人的一些结社。如明末福州文人曾组织诗社(如“鳌峰诗社”之类),这些诗社在当时比较活跃,与当时比较出名活跃的冯梦龙共情并有交集,但 “七子”之称还未找到明确记载,若存在类似群体,可能是地方抗清文人的松散联盟体,其主张思想可能与冯梦龙思想相契合,于是传说中就有了其与“闽中七子”之交往之说,尽管目前无法确定,但无关紧要,不影响他在福州期间抗清复明的各项活动。</h3></br> <h3>     至于冯梦龙与福州文人的活动地点,尽管缺乏更多的旁证,但结合福州历史文化地理,以下场所当时可以为冯梦龙与本地文人交流提供方便,如乌石山、于山等,这是当时福州城内传统文人雅集之地,现乌石山于山上仍有一些关联人物活动留下的遗迹、墨宝,此外一些寺庙(如鼓山涌泉寺)、书院等亦为当时文人墨客常为集会的场所,如鳌峰书院,作为明代福州重要书院和文人讲学论政之所,成为了抗清思想的宣扬与传播中心。至于私人宅邸,如徐熥、曹学佺等明末福州名士的居所(曹学佺为抗清殉节者,与冯梦龙思想很是相近),更是冯梦龙在福州期间访学、茶叙、宣传交流主张的重要活动之地,其在福州一年左右的时间,忠明复明反清的思想及主张、申张在这些地方得以宣扬、传播。于是编写、润色、完善《中兴伟略》一书,与福州这样的大环境融合在一起,刻印该书,宣场复明思想,成为了一种可能和必然。</h3></br>             部份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谢谢您的阅读、关注、转发)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_ZV9tJDVPxn_3_03CTM2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