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桥记》

微澜

<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2.6日至16日期间</p><p class="ql-block">地点: 府河、南河、府南河</p><p class="ql-block">主题: 府南河上桥的风采</p><p class="ql-block">摄影: 张学海</p><p class="ql-block">文字: 张学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6日,带着府河、南河、府南河到底多少桥的疑问,各桥都叫什么名字的好奇,开始了我的徒步沿河数桥行动。</p> <p class="ql-block">始于2025年2月6日,终于2025.3月16日,历时二十天,实际行动13天,徒步134.58公里、拍摄照片644张、数桥75座。</p> <p class="ql-block">终于让我明白了哪条河是府河,哪条河是南河,合在一起后才叫府南河;明白了府河、南河各有一座彩虹桥;知道75座桥梁中还有若干个“网红桥”!</p> <p class="ql-block">我的数桥顺序均以合江亭为起点,逆流而上001至024为府河计24座;逆流而上025至038为南河计14座;顺流而下039至075为府南河计37座。</p> <p class="ql-block">001合江桥。合江桥,也叫合江亭桥,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年),由四川节度使韦皋主持修建。宋、明、清几经兴衰,1989年重建成为今天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002水津桥。为方便记忆和统计,我画了草图,编了号,给我的数桥活动提供了方便。(图见最后)</p> <p class="ql-block">003东门大桥。东门大桥是始建于唐代的古老桥梁,历经多次重修与更名。初名“濯锦桥”,与蜀锦漂染相关。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改名为“长春桥”,象征皇权长治久安。清未名初因城墙拆除与城市发展更名为“东门大桥”,是川军出川抗日主要通道之一。连接东大街与水冿街,毗邻水井坊遗址、兰桂坊酒吧街。</p> <p class="ql-block">004东风大桥。东风大桥名字源于东风路,东风路名字源于“大跃进”东风压倒西风之意。始建于1958年,通车于1959年,是成都建成的第二座具有现代风格的三块式大桥。位于成华区境内。</p> <p class="ql-block">005武成门大桥。武成门桥,源于1914年东门城墙上新开的武成门,始建于1927年,资金大部分由川剧泰斗杨素兰捐献,原为五孔砖石拱桥,如今钢筋水泥大桥仍沿用原名。</p> <p class="ql-block">006新华桥。原名二号桥,后新华路建设更名为新华桥,是东郊工业区重要桥梁。最初为木结构,1959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24年增设了夜景照明系统。1964至1980三线建设时期,为保密桥头曾设有中英双语警示牌“外国人不经允许不得超越”。</p> <p class="ql-block">007木综厂便桥。成都木综厂是1954年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曾解决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这种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便木综厂职工上下班和生活的人行桥有几座,这是其中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008华星路人行桥。华星路桥原本是人、车共用的,后为锦江游船安全和夜景美化经历了全新设计改造成为人行桥,全桥分上下两层,形状像个“K”字,桥两端各建一个形似“水晶宫”的玻璃房,与巴黎卢浮宫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009红星桥。红星桥原名一号桥,桥长82.8米,始建于1954年,1961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大桥,是金牛、成华、青羊、锦江四区边界交汇点,是成都唯一“一桥跨四区”的桥梁。因桥畔两岸春季盛泡桐花成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010太升二桥。成都太升二桥为缓解太升桥交通压力所建。</p> <p class="ql-block">011太升桥。太升桥是成都太升北路的重要桥梁,始建于1989年,得名于“太升街”和“升平街”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012北门大桥。北门大桥始建于清代,原名叫“大安桥”或“迎恩桥”,但民间惯称北门大桥。此桥历经多次改建,初为三洞石拱桥,长54米,1966年扩建为五孔石墩桥,改革开放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p> <p class="ql-block">013府河彩虹桥。人们习惯称南河上的“南河桥”为彩虹桥,其实府河上也有一座彩虹桥,粗一看与南河彩虹桥差不多,都是大红颜色。</p> <p class="ql-block">014万福桥。万福桥因桥头曾悬“万福来朝”匾额而得名,位于金牛区内。该桥始建于清代,原为木结枸风雨廊桥,是北门通往郫县的重要通道,也是陈氏“麻婆豆腐”的发源地。1947年此桥毁于洪水,1959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民北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015五丁桥。五丁桥,北接五丁路,南接北校场西路,其名字己有3000多年历史。五丁桥名源于蜀王为修出川之路,每五户人家出一名男丁来修路,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016西北桥。西北桥1938年始建木桥时因方位而得名,1956年毁于洪水,1958年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9年正式得名并持读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017府河二桥。府河二桥当地人也叫木综厂便桥</p> <p class="ql-block">018府河桥。</p> <p class="ql-block">019车辆段专用桥。</p> <p class="ql-block">020车辆段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021青少年宮桥(科技馆)。</p> <p class="ql-block">022府河三桥。</p> <p class="ql-block">023上新桥。</p> <p class="ql-block">024沙河源桥。</p> <p class="ql-block">025兴安桥。兴安桥位于合江亭西侧,是以合江亭为中南河逆流而上的第一座桥,全长51米,宽16米,1981年12月建成通车,2009年10月加固扩宽,从之前的双向两车道增加至双向四车道,桥上符号图案与九眼桥音乐广场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026复兴桥(新南门大桥)。复兴桥得名于 1939年民国时期城市扩建工程的“复兴门”,连接顺江路与临江中路,1958年伴随锦江大桥建设,形成复合交通体系,是成都市中心重要交通节点。</p> <p class="ql-block">027锦江大桥。成都锦江大桥是市区内重要交通枢纽,连接锦江区与武侯区,距天府广场约一公里。该桥原为抗日战争时期临时搭建的木质疏散桥,于1958年配合人民南路改造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大桥,並正式命名为“锦江大桥”。2009年又进行了两侧扩宽。该桥三孔设计,每孔净跨15米,桥面宽50米,全长72米。</p> <p class="ql-block">028万里桥(老南门大桥)。万里桥是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桥,名字来源于三国,诸葛亮曾在此为出使东吴的费祎设宴践行,费袆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由此得名。清顺治三年遭兵火,康熙五年官员捐俸重建,知府冀应熊书“万里桥”刻石于桥头,乾隆五十年(1785年),四川总督李世杰补修,并改建为石拱桥。可惜随着城市发展,此千年古桥1995年被拆,修建了如今的钢筋混凝土现代桥梁。</p> <p class="ql-block">029老南门彩虹桥。老南门彩虹桥原名“柳阴桥”,1996年建成,此桥为单孔钢筋矼三拱肋拱桥,主体为大红色,从远处看确实像是一道彩虹,故“彩虹”代替了“柳阴”。</p> <p class="ql-block">030虹桥。南河虹桥只是一座供行人使用的便桥,因造型很像天空中的一道彩虹,又位于彩虹花园之前,故被命名为“虹桥”。此桥前身是成都市唯一一道索桥,而且极有可能是李冰所造七桥之一,解放前就己被洪水冲毀,20世纪70年代为方便军区被服厂交通方便修建了小型钢索桥,后在府南河综合整治中修建了今天的钢筋水泥桥。</p> <p class="ql-block">031锦官桥。锦官桥建成于1989年,“锦官”一职源于汉代,负责织锦生产和运输,织锦工场就在锦官桥一带,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032沧浪桥。沧浪桥名字源于杜甫七律《狂夫》中一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此桥修建于1984年,是成都典型的廊桥,融合了桥梁与廊屋的功能,兼具交通与休憩之用途,延续了成都历史上实用与美学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033百花潭大桥。百花潭大桥始建于1961年,当时桥长54米,宽18米,命名“百花大桥”。1981年改建,桥长51米,宽40米,其中主行车道宽17米。並正式命名为“百花潭大桥”。</p> <p class="ql-block">034望仙桥。望仙桥始建于古代,与青羊宫道教文化有关,源于道教“眺望仙人”得名,与迎仙桥、送仙桥成“品”字布局,原桥因影响泄洪于1961年拆除,1997年仿老南门大桥在原址修建,原名未改。</p> <p class="ql-block">035浣锦桥。成都浣锦桥是天府锦城“寻香道”重要景观桥梁,2022年通过文物影响评估。浣锦桥设计融合了唐宋园林元素及八仙文化,兼具历史韵味和现代功能。</p> <p class="ql-block">036送仙桥。送仙桥名字源于青羊宫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生日,相传八仙当日从东边的迎仙桥而来,经此桥西去,故得名“送仙桥”。此桥原为石拱桥,1987年重建为平桥,与古玩城、杜甫草、青羊宫形成文化景观群。</p> <p class="ql-block">037博物馆桥。四川博物馆筹建于1940年,由郫县迁至人民公园后更名为川西博物馆,2009年5月迁至浣花风景区新馆后,正式命名“四川博物馆”,此桥专为此馆而修建。</p> <p class="ql-block">038浣花公园桥。浣花公园桥主要为连通公园与公路而修的人行便桥。</p> <p class="ql-block">039安顺廊桥。安顺廊桥最初建筑可追溯到元代,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是他印象深刻的四座大桥之一。安顺廊桥几经修建,直2000年由府南河工程指挥部重新设计建造,2003年8月3日才有了今日之模样。</p> <p class="ql-block">040九眼桥。九眼桥,位于武侯区与锦江区一环路交界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四川布政史余一龙倡议修建,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清乾隆53年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更名“九眼桥”。</p> <p class="ql-block">041石牛城防洪桥。石牛城防洪桥在石牛堰、分水鱼嘴一侧,2008年地震该遗址略有损毁。</p> <p class="ql-block">042老九眼桥。老九眼桥始建于1593年,1992年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因有碍泄洪而被拆除,原址修建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但因市民怀念旧桥呼声较大,故2001年11月在新九眼桥下方1.9公里处,按旧桥形制恢复老桥,称“老九眼桥”。新、老九眼桥是成都八大绝美夜景打卡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锦江在此被石牛堰分出一股,数公里后在东湖公园处又重新汇入锦江,石牛城防洪桥就建在分流上。</p> <p class="ql-block">043郭家桥。</p> <p class="ql-block">044锦江跨江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045高翔桥(高攀桥)。</p> <p class="ql-block">046三瓦窑大桥。</p> <p class="ql-block">047锦江大道桥。</p> <p class="ql-block">048锦言大桥。锦言大桥西起锦言路(纬二路)与科华南路交叉口,东至泰华西路与国华街交叉口。桥梁采用异形钢拱结构,主孔跨度135米,桥面宽30米,造形酷似山峦。该桥2021年4月完钢体箱梁架设,2023年2月主体完工,与锦尚大桥形成“山为君子佩,月是美人梳”的景观呼应关系。</p> <p class="ql-block">049交子人行桥。交子人行桥是成都著名网红打卡桥,是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核心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桥梁采用“莲叶浮水”设计理念,由9片异形钢结构组成,总长496米,主桥跨径116米,桥面投影面积超1万平方米,钢结构总重量8000吨。是国内首个融合公园功能的景观桥梁。该桥2023年6月合龙,2024年4月30日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050锦尚大桥。锦尚大桥西起锦尚路与科华南路交叉口,东至泰宁三路与国华街交叉口,全长431米,跨度255米,桥宽34米,双向四车道、兼具人行及非机动车通行。该桥采用“交子新月”提蓝拱桥设计,于2024年2月5日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051心岛大桥。</p> <p class="ql-block">052环岛大桥。</p> <p class="ql-block">053环城跨江桥。</p> <p class="ql-block">054天府大桥(绕城高速桥)。</p> <p class="ql-block">055世纪城路大桥。被誉为“高新红”的世纪城东延线跨锦江桥2016年3月通车,该桥为独塔斜拉桥,全长215米,桥塔呈人字形设计,由20根斜拉索两侧支撑,灵感来自高新区标志一缕飘舞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056五岔子大桥(网红桥)。五岔子大桥是中国国内首座“莫比乌斯环”异形拱桥,有“奇迹之环”之称。该桥2016年底动工,2019年5月19日合龙,同年12月30日投入使用。该桥西起江滩公园,东接中和街道,桥长346.9米,宽4.7米至9.9米,是连接锦江绿道两岸的人行桥,也是成都名气很大的网红桥。</p> <p class="ql-block">057芙蓉岛一号桥。</p> <p class="ql-block">058桐锦南桥。.桐锦南桥全长69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单边斜拉人行桥,连接桂溪公园与中和湿地公园,获2021年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人行桥奖”。</p> <p class="ql-block">059红星路延线桥。</p> <p class="ql-block">060红树湾大桥。</p> <p class="ql-block">061天华大桥。</p> <p class="ql-block">062蘑菇桥。蘑菇桥也有人叫它“马蹄莲桥”,而正式名字叫“老成仁路跨锦江人行桥”。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南都园区,天府大道以东730米,紧邻老成仁路,全长213米,2019年建成。桥面上像蘑菇又像雨伞的独特造型,让市民都叫它“蘑菇桥”,与五岔子大桥不到两公里,是成都有名的网红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063天府大桥。天府桥位于“中国、欧洲中心”旁,所在的天府大道是成都南北中轴线上最宽阔最繁忙的路段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64观音湾大桥。观音湾大桥是华府大道跨锦江大桥。东接天府大道,西连益洲大道,是华阳北部新区的重要通道。得名于“观音湾”路。始建于2006年1月,桥长125米,宽32.75m,梁式车行桥。</p> <p class="ql-block">065伏龙桥。原名“华阳彩虹桥”,也称“伏龙寺大桥”“吊桥”,1991年由伏龙村村长林世发承头集资修建,2008年地震后被鉴定为危桥,2011年被封闭禁行,2015年重建为双向6车道,桥长134米,宽41米,为梁式车行桥。</p> <p class="ql-block">066安公桥。安公桥得名于清代华阳知县安洪德的功绩。其原型为乾隆年间修建的“安顺桥”。现今锦江上的安公桥2019年修建,长89.5米,跨径80米,宽5.4米,设计理念为“锦鲤跃龙门”,是华阳网红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067华龙桥。</p> <p class="ql-block">068拥军桥。拥军桥位于双流区华阳街道滨河二段,原名“戛纳湾风情廊桥”,是成都天府新区网红打卡地,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95周年前夕,经四川天府新区双拥领导小组正式更名为“拥军桥”。</p> <p class="ql-block">069双华大桥。双华大桥西接双华路,东连华阳大道,投资570万元,由西南交通大学勘察设计,四川省路桥总公司三公司四处承建,长130米,宽32.5米,跨河80米,桥面机动车道宽20米,非机动车道两侧各宽4米,人行道两侧各宽2米。该桥为钢筋混凝土鿄式结构。1997年10月18日竣工通车至今。</p> <p class="ql-block">070通济桥。通济桥位于天府新区华阳街道西,又名“中兴大桥”。原桥为卷拱7孔石桥,宽10米,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举人贾连生募捐修建,1949年冬被溃退国民党军队炸毁东端一孔,1952年修复。2010年8月19日下午三时被洪水冲毀桥墩数个,导致大桥垮塌。2015年8月16日上午9点,新修建的通济大桥正式通车至今。</p> <p class="ql-block">071下河坝桥。</p> <p class="ql-block">072南湖大桥。南湖大桥位于双流华阳境内,北接华阳城区,南连南湖风景区,全长300米,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双向4车道,两侧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是华阳重要交通桥梁。</p> <p class="ql-block">073二江寺新桥。二江寺新桥始建于2018年2月6日,因旧桥年代久远己不安全而建。</p> <p class="ql-block">074二江寺古桥。二江寺古桥修建于清道光年间(1825年)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二江寺桥初名二仙桥,源于桥成之时原定由知县踩桥,结果两名叫化子先上去了,不等制止就无影无踪了,县太爷和百姓目睹认为是神仙,故得名。现名与二江寺有关。</p> <p class="ql-block">075锦江斜拉大桥。锦江斜拉桥始建于2009年8月30日,是国内宽度第二的斜拉桥,2011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建造净价12948.432万元,它不但解决了华阳至东升的交通问题,而且将南部和龙泉一并连通,成为成都市重要交通走廊。</p> <p class="ql-block">成都沿河桥梁手绘图。我的本意是将这双脚所及的75座桥查出名字、始建何年、有何故事、传说等全部查清,并以文字形式分享读者,但最后还是未能如愿,其原因主要我非成都人,对成都历史知之甚少。二是有些桥是纯粹功能性用桥,只为方便而建。三是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上和桥附近居民介绍,信息馈乏,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