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纳凉胜地一一太行山张家凹

尹新中

<p class="ql-block">  今年农历“大暑”节气之后,眼看着一年中最热的“中伏”临近。气温一直是只升不降,连夜间的温度都爬升到30度了。人们从清晨到夜晚浑身上下汗津津、湿漉漉、粘糊糊的,一点清爽的影子都没有。有的人经不起笼蒸炉熏的折腾,身心都蔫了。大家祈盼着下场透雨,浇浇这蒸腾的暑气,可老天爷那里好象视而不见、纹絲不动。一切正象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在《夏夜叹》诗中所吟诵的“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开轩纳仲夏,苦夜短微凉......”诗句所描写的“炎蒸”那样苦热难奈。当然摇蒲扇、吹电扇、开空调也是降温的一种方法,但那只能是房内或有限的地方使用的临时措施呀!</p><p class="ql-block"> 正当苦于予防、回避这波热浪无计可施之时,云游四海先生突然来电话相邀,说要找地方去避暑纳凉去。哈哈,这简直是躲避酷热之地的及时雨呢!于是与骑乐无穷、随缘几位老伙计立马登车赶往太行山深处的张家凹。</p> <p class="ql-block">  从有着“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誉的古城济宁城区出发,走汶上县过京杭大运河。越梁山县境跨黄河大桥后一路高速,绕过河南省安阳市,直奔着太行山而去。车子畅行中,透过车窗看到高速公路两侧是一马平川的鲁西、豫东大平原。沃野中展现出玉米、大豆等庄稼正茁壮成长着,形成一片毗连一片的青绿色。只是有的地块的庄稼似乎叶子呈蔫吧状态,这情景估计是天旱无雨有关吧。瞅瞅空宇中兰天之上悬挂的大太阳,一时触景生情吧,蓦然想起那首民歌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p><p class="ql-block"> 车子继续行驶中,突然发现不远处的田地里竖起一根根的自动水管喷头,正朝着那半人高的玉米地实施喷灌呢。那水花呈抛物状突突的旋转着向远处扬洒开来。哈哈,时代变了,昔日暑季热天中人们纳凉由手摇蒲扇,已经换作用电扇、空调降温啦;而庄稼呢,旱季中由靠天下雨或人工車水浇地,现在是智能的、自动控制的喷灌,形成小范围内的人工降雨了!</p> <p class="ql-block">  车子一路畅行,老哥几个在车上有说不完的话题,从天南地北扯到家常邻里,谈国际形势说到国家发展,啦旅游观景叙四季摄影。还有什么身体健康、养生、锻炼等一些有关退休生活的体验等等,真的是畅所欲言、无所不谈。当然这次重上太行山避暑纳凉成为主要谈资。因为他们几位刚从太行山(包括张家凹)回家沒多久,了解到这里的确是“风景这边独好”。说着啦着就越过河南省林州市地界,进入到太行山大峡谷里,车子在著名的虹梯关拐下高速公路,顺利踏入“太行天路”。当车子曲折蜿蜒、上下盘旅着进入到山西省平顺县境内时。仰观俯瞰中观察到这太行山群峰峥嵘、重峦叠嶂、断崖狰狞、台壁交错,苍溪水湍,绝壁挂瀑、刚劲雄壮。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它处处荟萃、彰显着北方山水之精典、精华;方方面面凸显、证明着其“雄、奇、秀、险、幽”的鲜明特色。令人崇仰、震撼和感叹!</p> <p class="ql-block">  当然,张家凹是这次我们避暑纳凉落脚之地,同时也是观景摄影的目的地之一。他们几位曾经来过多次,属于轻车熟路,而我却是初次光顾这里。经询问他们哥几位,才初步弄明白这张家凹的来龙去脉。张家凹既是一个行政村,也是一处风景区,景区是以村命名的。它坐落于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境内,位于全乡的东部边缘,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25公里。村子的东、南、北三面与河南林州石板岩乡毗邻。整个村落占地10.1266平方公里,105户居民和401口人。其下辖张家凹、小张家凹、东桑家河、谷洞、平石、碾子凹、一顷地、长岭、小豆地、火石岭等10个自然村。整个区域位于太行之巅的山岭沟凹之内,海拔于1500一一1860米之间。这里地势陡峭,坡面辽阔,森林茂密,气候相对寒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6%,年最高气温维持在21至26度左右。其境域内拥有珍稀物种10余种,中小药材213种,就是这个位于太行山之巅的且名不见经的偏僻小村,却是一个汇聚天地之灵气的秀美之地。</p> <p class="ql-block">  真的没想到,车子从那七转八拐的“太行天路”行驶了好一阵子后,又拐了个急弯进入山间乡村路。行进在这段12公里的盘山道中,竟然没有发现除我们这台车以外的笫二辆车进出。山路弯弯、幽静深邃,车子完全是钻在森林中行动。望着从山间劈出的窄窄的山路,感觉名副其实的是在崇山峻岭、茂林秀树中徜徉。当看到路边那块镌刻着“张家凹”字样的巨石后,猛然感觉到达目的地了。其实车子又行驶一阵子后,爬上一个山垭口见一块竖立的“画家村”的石碑,驾车的云游四海先生指着左边的一条小道说“从这里再下去就到达咱这次入住的客栈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次具体入住的地点其实是张家凹行政村中十个自然村之一的平石村,下榻在“画家村夜景客栈”里。在这里小小的自然村一一平石,已经被画家村取代了。所谓画家村,其来历是近十多年的事情,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来此地探幽观景时,偶然发现这片处于太行山巅的山光云影相当出彩、靓丽,于是便住宿在该村农户中的石院、石屋内。这“靠山吃山”的山里人家,在深山中的石头旮旯里植树、种庄稼,村子虽小但很有特色。石路、石桥、石墙、石屋,连房顶的瓦都是石板石片垒砌的,再加上石碾、石磨、石磙、石臼等石器,一个个自然村嫣然成为石头世界。那位画家灵光乍现,便把这一切自然风光、民生民居融入绘画中。由此画家名声更响亮,他索性邀同行、带学生来此写生、绘画、授课,吃住皆在村里,于是乎这村子便成为画家村。</p> <p class="ql-block">  进村下车后,嗬!第一感觉是身心非常的清爽、凉快、惬意,似乎从热蒸火燎的盛夏忽然转入一个阳春季节里。上车前那种浑身燥热之气已荡然无存,精神状态立马好起来。我顾不得卸行李进客栈房间,而是住足举目四望。只见这张家凸的平石村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生态风情。村庄坐落在一处坐北朝南的山窝中,村子周围全由青翠茂密的树林拥偎着。村子不大,大概一二十户人家,全部院落、房屋皆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内石头、石板铺就的路面蜿蜒曲折。而村中凡是没有石头的空闲之地遍植树木、蔬菜和花草。大概此地小气候湿润,又加上前几天有雨的缘故,大凡有绿色的地方都显得那么清新、鲜嫩,一片绿意盎然之景象。</p> <p class="ql-block">  进村后已经错过午饭时间,客栈经营者是本村一位程姓农民,见我们几位到达后赶紧热情的张罗着煮了一锅现场制作的手赶面。还炒熬了一盆酱菜𠧧子,让我们浇拌在面条中,咦,真香!我们哥几个边吃边称赞!云游四海先生已5次到过这里落脚住宿,与客栈老板夫妇早已熟悉,我却是初次与他们见面,却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程老板五十多岁的年令,典型的大山里人的容貌、体型和性格。一幅勤奋、敦厚、朴实、诚恳、善良的面相,一接触就感知是位老老实实的山里人。客栈内仅就每天每人食宿收费仅为80元(包吃包住)就令人信服、赞叹!</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傍晚时分,随缘先生开车带领四位朋友赶到这里与我们汇合,哈哈,一个十一人的临时避暑纳凉、游览摄影的团队形成。几天里大家早起拍日出、云海,傍晚摄夕阳、晚霞。其他时间里乘着26度的凉爽之际,进景区观太行山峰峦之风光,赏峭壁绝顶山石之奇景,览云雾缥缈浮沉之妙象。中午艳阳当空、晚上夜暗时光里不便于外出活动或去深山老林探险。于是便聚集在客栈的三楼平台上喝茶品茗、乘凉闲谈、打牌唠嗑。当夜风吹起,大山里的温度竟下降十几度的样子。有时云雾忽的顺着山谷穿过来,瞬间将整个平台裹住。那次我兴趣乍起猛的伸出手,抓回一把云来,凑进鼻翼闻闻,咦,果真有一絲湿润的草香之气味!大家玩兴正浓时,突然有两位朋友嚷嚷:“呀!太凉了,得回房间加件厚衣裳再回来!”(部分资料来源于景区、网络、程老板夫妇、云游四海先生,在此一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写: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摄 影: 尹新中</p><p class="ql-block"> 配 乐: 山谷幽兰古琴曲</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张家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