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行,—逛苏州七里山塘老街

初心

<p class="ql-block">山塘街,素有“七里山塘”之美誉,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亲自主持开凿修筑,后人感念其德政,遂称此街为“白公堤”。整条街以“白堤”为轴线,呈“T”字形格局蜿蜒伸展,两岸商铺林立,民居错落,商贾云集,烟火氤氲,尽显江南水乡千年繁华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漫步山塘街,河街并行的独特格局扑面而来,仿佛步入一幅流动的江南画卷。两侧粉墙黛瓦的晚清与民国建筑静静伫立,斑驳的木门、雕花的窗棂诉说着岁月的低语。七座古石桥横跨山塘河,如七颗明珠串联起历史的脉络,桥影波光,步步生情。</p> <p class="ql-block">2010年,山塘街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2014年,作为大运河苏州段的重要遗产点,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更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如今,这里不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苏州城市文化旅游的闪亮名片。截至2024年7月,累计接待游客达1127.79万人次,见证着古今交融的非凡魅力。</p> <p class="ql-block">山塘老街全长仅360米,却浓缩了老苏州的风骨与灵魂。通贵桥畔人声渐起,玉涵堂内书香氤氲,苏州商会博物馆陈列百年商脉,古戏台上昆曲悠扬。这里被誉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一步一景,皆是江南文脉的深情回响。</p> <p class="ql-block">通贵桥,一座明代石拱桥,静静横卧于山塘河之上,是“河街并行”双棋盘格局的典范之作。桥洞倒映水中,与流水共绘出一个完整的圆,宛如明月沉波,诗意盎然。此桥曾为电影《红粉》取景地,更因造型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苏州古桥中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当暮色四合,红灯笼次第亮起,倒映河面,如星火浮流,恍若穿越千年的梦境。桥畔寻踪,可见“通贵狸”石雕静卧一隅,憨态可掬,寓意吉祥安康。这里是古风摄影的首选之地,一盏灯、一叶舟、一拱桥,便足以定格江南最美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纪念苑坐落于山塘街入口处,一座仿古院落清雅幽静。门厅正中,白居易石雕立像巍然耸立,眉宇间透出仁政爱民的风骨。厅内陈列其在苏治水修街的史料,大型磨漆插屏《白居易为民修山塘》栩栩如生,再现当年疏浚河道、造福百姓的动人场景。诗词碑刻与园林景致交相辉映,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古戏台位于通贵桥西侧176号,坐北朝南,飞檐翘角,黛瓦结顶,形制古朴。一楼采用玻璃木窗引入自然光,二楼则保留老建筑原有梁柱与门窗肌理,岁月痕迹清晰可辨。如今,戏台空间融合文创产品、咖啡文化、狸猫邮局、琴川书店与城市手礼五大板块,传统与现代在此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戏台悬山式结构,脊上塑“龙吻”,戗檐高翘,列坐蹲兽,古意盎然。两侧飞檐下悬挂红灯笼,上书“山塘”二字,夜色中熠熠生辉。每逢佳节,昆曲、评弹、民乐轮番上演,丝竹之声绕梁不绝,仿佛将明清时期的曲会盛景重新搬上舞台。</p> <p class="ql-block">《寻梦山塘》实景演出以山塘河为幕布,桥影灯影交织,演员穿梭于街巷水岸之间,通过光影、音乐与表演,讲述千年山塘的传奇故事。游客置身其中,如梦似幻,恍若与古人共游一河灯火。</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桥亭点缀于河畔桥头,飞檐如翼,雕饰精美,既是休憩之所,也是观景佳处。坐于亭中,听风拂柳,看舟行画里,一壶清茶便可消磨半日光阴。</p> <p class="ql-block">临水而建的山塘街民居,多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格局,木窗临河开启,晾衣绳上飘着蓝印花布,乌篷船轻轻划过,橹声欸乃。这些建筑依水而生,与河道共生共荣,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完整保留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格局,河街并行,水陆相依。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河水清澈如练,两岸垂柳拂波,一步一景,宛如行走于水墨丹青之中,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石坊矗立街口,雕梁画栋,气势庄重,是街区的重要地标。石坊上题刻“七里山塘”四字,笔力遒劲,昭示着这条古街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张忠敏祠静卧山塘一隅,原为纪念明代忠臣张国维而建,后成为张公祠。祠宇肃穆,庭院清幽,承载着一段忠义千秋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山塘街从市井繁华到文化沉淀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亭榭点缀于河岸桥畔,或临水而立,或藏于柳荫之下。飞檐如画,雕栏雅致,是游人驻足赏景、听风观月的理想之所。一亭一景,皆成诗境。</p> <p class="ql-block">水岸蜿蜒,石栏斑驳,垂柳依依。偶有乌篷船缓缓驶过,船娘轻摇木橹,水波荡开圈圈涟漪。岸边茶馆飘出袅袅茶香,与水汽氤氲交融,勾勒出最地道的苏州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柳堤春色最动人,两岸垂柳如烟似雾,随风轻拂水面。春日漫步其间,落英缤纷,绿意盎然;秋来则柳丝泛黄,倒映清波,别有一番萧疏之美。四季流转,柳色不改,唯有诗意常新。</p> <p class="ql-block">苏州商会博物馆占地约十亩,布局为一路四进:门厅、轿厅、大殿与戏台依次展开,庄重有序。两侧庑廊嵌有历代石碑,馆藏3400卷商会档案,卷帙浩繁,堪称江南商业史的“活化石”。这里浓缩了苏州近现代工商业的发展轨迹,记录了无数商贾志士振兴地方经济的奋斗足迹,被誉为“苏州工商业文明的形象窗口”,并入选苏州市首批红色旅游推荐线路。</p> <p class="ql-block">玉涵堂乃明代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始建于嘉靖十年,坐北朝南,前临小河,东接通贵桥,过桥即达山塘主街。除主厅为明代遗构外,其余多为清代修缮。宅内五座精美砖雕门楼尽显匠心,宅后真趣园幽深雅致,假山叠石、水池曲桥、五子亭、梅花草堂、拜石轩错落有致,一步一景,堪称江南宅园典范。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国南社纪念馆坐落于山塘街800号,原为张公祠旧址,为纪念明末抗清忠臣张国维而建。2009年,值南社成立百年之际,修缮布展为“中国南社纪念馆”,设五大展厅:“南社风云”“南社群贤”“南士共进”“承前启后”“南社书房”,全面展现南社百余年来的思想脉络与文化贡献。如今,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期免费开放,静述一段激荡人心的文化传奇。</p> <p class="ql-block">冈州会馆坐落于七里山塘东首,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桂林商人创建,距今已逾三百年。又称“扇子会馆”,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融合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特色,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其间,布局精巧,气韵典雅,堪称山塘街明清会馆建筑之典范。今已改建为“山塘府邸”,延续其文化空间之使命。</p> <p class="ql-block">义风园(五人墓)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7号,是一座免费开放的园子,园内有五人墓、葛成墓及白公堤石幢。</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五人墓是在明代苏州人民抗暴斗争中死难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之墓。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p> <p class="ql-block">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p> <p class="ql-block">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五人墓原已荒凉不堪,经两次修葺始成现状。1956年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冢护壁,修享堂,构围墙,植松柏。同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起又遭破坏。1981年市文管会再次整修,井拓展基地,移建饮马桥四周一清代厅堂至此,名义风堂,井塔建长廊,植树绿化。1982年5月起重新开放,供人瞻仰凭吊。</p> <p class="ql-block">山东会馆,陕西会馆位于山塘街552号、508号,明清时期商业发达,山塘街汇集了各地商人在苏州建造的会馆,这些会馆曾经是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p> <p class="ql-block">陕西会馆</p> <p class="ql-block">吴中贝氏纪念馆位于桐桥西侧,原为明礼部儒士贝启祚妻贝程氏节孝祠,现设为“吴中贝氏纪念馆”,陈列有贝氏家谱、贝氏世系图、贝氏杰出人物介绍等。</p> <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千年古街丝织作坊</p> <p class="ql-block">麻饼乾生元</p><p class="ql-block">麻饼乾生元位于山塘街主街 45 号,因生产苏州特产枣泥麻饼而驰名中外。据史料记载,乾生元原名费萃泰,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距今已有二百三十余年历史。费萃泰早期生产香脆饼,因当时玫瑰产量大,将其与松子、枣泥相拌,改制成枣泥玫瑰馅心的麻饼,相传因为味道独特而成为乾隆御用点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糯米糍美食</p> <p class="ql-block">马栋佩烧卖</p><p class="ql-block">马栋佩烧卖是一家曾经开在山塘街的“网红店”,后搬迁至新民桥市场,马栋佩烧卖馅料里包含了糯米、香菇、开洋和肉丁,软软糯糯,咸中带甜。</p> <p class="ql-block">江南蟹壳皇</p><p class="ql-block">江南蟹壳皇是一家卖苏州传统小吃蟹壳黄的店,蟹壳黄有咸甜之分,甜味的芝麻糖蟹壳黄是圆形的,咸味的葱油蟹壳黄则是长椭圆形的,还有新口味的萝卜丝蟹壳黄,蟹壳黄入口酥香,不油腻。</p> <p class="ql-block">荣阳楼位于山塘街上,其中以油氽团子最为出名,做油氽团子,要用精细糯米粉加水揉捏成面皮,包入鲜肉馅,然后用滚油氽制而成。氽好的团子色泽金黄,外脆内糯,香味沁脾。肉馅汤汁饱满,与油炸过的面皮融合得恰到好处,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老街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又称“七狸山塘”。相传明朝初立,朱元璋不放心曾是张士诚大本营的苏州,便派刘伯温到苏州探究。刘伯温发现山塘河状如巨龙,会出皇帝,与朱元璋争位。他便施展法术,在山塘的七座主要桥梁边设置七只狸头,用以锁住龙身,并且分别给予了名号:山塘桥畔“美仁狸”、通贵桥畔“通贵狸”、星桥畔“文星狸”、彩云桥畔“彩云狸”、青山桥畔“海涌狸”、西山庙桥畔“分水狸”、普济桥畔“白公狸”。</p> <p class="ql-block">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山塘历史悠久,活动众多,如源于明清两朝的“虎丘曲会”。每逢中秋佳节,各地曲家文人以及姑苏平民百姓云集虎丘,仰首皓月,击节弦歌,吟昆曲,此起彼伏,欢娱通宵。又如源自唐代的“山塘河赛龙舟”,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初十,迅楫齐驰,歌四起,喧震水陆,观者如云。此外还有祭奠孤魂野鬼,祈求府境平安、降福消灾的“三节出会”。按苏州旧俗,清明日、农历七月半“中元节”、农历十月初一“十月朝”合称“三节”。到了明清,山塘节日娱游活动更是繁多,如农历二月的“百花生日”、清明“山塘庙会”、端午“山塘竞渡”、八月虎丘“中秋曲会”等等。</p> <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景区的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景区作为苏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多种元素,是一个集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同时,七里山塘景区也是苏州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提升苏州的国际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探访七里山塘景区,感受苏州的宁静与美丽。这里的山水景观、古建筑、园林、桥梁等多种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走进七里山塘景区,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墨画中,让人流连忘返。同时,这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也具有极高的价值,是一处了解苏州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注: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