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9日,我从福州出发,飞往昆明,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居生活。这次旅行,我将穿梭于云南的建水、弥勒、抚仙湖和石林,去感受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与自然的鬼斧神工。旅居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真正走进一座城,去触摸它的肌理,聆听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建水,这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起源于唐代元和年间。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明清时期的建筑群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走进朱家花园,一座清末乡绅的宅邸,占地两万多平方米,被誉为“西南边陲的大观园”。这里融合了滇南民居与江南园林的特色,雕梁画栋,庭院幽深。我站在“循规蹈矩”的牌匾下,仿佛听见了当年朱家子弟读书习礼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继续漫步,眼前是一扇装饰精美的中式大门,门楣上“兄弟连科”的牌匾熠熠生辉。门内庭院深深,几只石缸静立在石板地上,周围绿意盎然,水池倒映着亭台楼阁,宁静而雅致。</p> <p class="ql-block">园中假山叠翠,亭台错落,池水清澈,倒映着四周的绿树与飞檐。我坐在亭中,听风拂过水面,看云卷云舒,仿佛与这座园林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长廊式建筑延伸至水面,青瓦覆顶,雕花栏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心。我坐在廊下,看湖面泛起涟漪,听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心也渐渐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建水学政考棚,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走进这座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仿佛走进了历史的考场。我站在“云南提督学政考”的牌匾下,想象着当年考生们紧张应试的场景,心中升起一股敬意。</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展示古代文人生活的展厅里,我看到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文人雕像,他站在书桌前,桌上铺着写满字的纸。背景墙上绘有古代文人与书法的插图,整个空间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龙门”二字金光闪闪,悬于红漆大门之上。我走进这座门,仿佛也走进了建水的历史深处。几位铜制雕像姿态各异,有的手持书籍,有的握剑而立,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全国第三大文庙,气势恢宏。每年的祭孔大典和开笔礼活动,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子前来朝圣。我站在“礼门”牌坊下,感受着这座文庙的庄严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建于明代武年间,比天安门还早28年。夜幕降临,楼上的牌匾在灯光映照下格外醒目,我站在楼下,仰望这座古老的建筑,心中升起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在大板井边体验了一次传统的打水方式。木桶轻轻一沉,清甜的井水便被打了上来。这口井曾被《舌尖上的中国》记录,如今依旧滋养着这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在红井街21号,我走进了朱德旧居。这是一座清末建筑,朱德曾在此居住三年。门上挂着红灯笼,门楣写着“朱德旧居”,我站在门前,仿佛能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余温。</p> <p class="ql-block">建水小火车,是这座古城的另一张名片。我坐上这列承载百年历史的列车,穿行在铁路文化走廊中,窗外是斑驳的老建筑与绿意盎然的田野,仿佛时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横跨水面如长龙。日落时分,我站在桥头,看夕阳洒在桥身上,桥影倒映水中,美得令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世界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清代村落。我走进这座古老的村落,仿佛走进了滇南传统生活的画卷。展板上讲述着团山的由来与张氏家族的故事,我驻足细读,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日月楼”三个字挂在门楣上,我走进这座传统建筑,石板路、灯笼与绿植交织出一幅古朴的画面。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时光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中式建筑门口挂着“文创店”的指示牌,我走进去,发现里面陈列着各种建水紫陶工艺品。这些陶器无釉磨光,书画装饰精美,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水紫陶博物馆里,我了解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从起源到现代,建水紫陶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展板上介绍了中国四大名陶,我细细观看,红陶茶壶、青花瓷瓶、黑釉陶罐、绿釉陶罐,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蚁工坊的艺术作品与五龙湖的美景相映成趣。我走进一座粉红色的圆柱形建筑,表面布满小孔洞,顶部有多个小圆顶,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迷宫。</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蓝色镂空结构的拱门内,我伸展双臂,感受风从指间穿过。拱门下是一个圆形水池,水面平静,倒映着我的身影,仿佛这一刻,我与这座城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以粉色与白色为主色调,几何感十足,背景是蓝天白云,我站在石墙前,感受着现代艺术与自然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色彩斑斓的建筑群中,我仿佛走进了一幅画。白色与粉色的建筑错落有致,绿树与红丘点缀其间,地面上的图案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离开建水,我来到弥勒。这里被誉为“滇中后花园”,温泉清润,是康养福地。钱王门为纪念红顶商人王炽而建,我站在门前,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商业底蕴与历史厚重。</p> <p class="ql-block">红河水乡,小桥流水与现代建筑相融,我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湖泉生态园,湖光山色宜人,我沿着湖边骑行,微风拂面,心旷神怡。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湖面上,美得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东风韵景区,薰衣草庄园与艺术文化交织,我走进这片紫色花海,仿佛置身梦境。</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地方。可惜我来的时间不对,未能领略它的全部风采,但我依旧被它的宁静与辽阔所打动。</p> <p class="ql-block">锦屏山风景区,1999级台阶通向19.9米高的弥勒佛坐像。我一步步攀登,仿佛也在走向内心的宁静与圆满。</p> <p class="ql-block">石林,世界自然遗产,2.7亿年前的喀斯特地貌,石峰林立,形态各异。我穿行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座天然的石头迷宫。</p> <p class="ql-block">可邑小镇,彝族阿细人聚居的古村落,阿细跳月的发源地。我走进村中,听到远处传来欢快的鼓声,仿佛整个村庄都在跳舞。</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百年老宅前,我停下脚步,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仿佛听见了阿细人的古老歌谣在风中飘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