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走路上的爱心使者</p><p class="ql-block"> 文图/沉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高黎贡山万木葱茏盎然,七月的龙江波涛激昂荡漾,七月的芒棒阡陌谷苗拔节生长。季节的雨雾给这里的山川河流增添了几分神秘,雨后的清明把这里的乡村人家打扮得迷人透亮,满眼的绿色赋予了来往过客以无限的向往与遐想。2025年7月26日清晨,边地腾冲一个唤名“牛”的徒步群,一行74人,又开启了他们一周一山的户外健康徒步历程。不过,这次徒步的意义比往次更有特别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这次徒步的起点是芒棒桥街铁索桥,意在追寻往昔先人磨难与辉煌的足迹。据史料记载,飞跨龙江的桥街铁索吊桥,为西南丝绸古道(蜀身毒道)永昌道腾越南线过龙江的主要通道。元至正年间始建藤桥于今老桥头,元弘治八年(1495)金腾兵备道赵炯在今铁索桥处建木桥,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金腾兵备道潘润将木桥改建为铁索桥。古往多次兴废,又经多次重修,1926年改建为铁链与钢缆混装吊桥沿用至今。龙江桥街铁索桥,属于内地入腾最早的铁索桥,是古代“赴府正道”必经之地,集民道、商道、官道、兵道于一体,固有“咽喉钥匙”的称谓,又因地势险要、气势磅礴、景象壮美,而列入“腾冲十二景”,美誉“万里虹山”,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途径(1639年),并在游记中作了详细的感慨记录。千百年来,桥街铁索吊桥以其惠通、关要、坚韧与沧桑,记录了无数次马帮驼铃的艰辛悲壮,见证了无数次烽火边关的惨烈绝唱,架起了内外文明交流的璀璨桥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江铁索桥是一座桥又超越了一座桥本身,有时犹如一本史书承载着历史的往来厚重,有时又像一首古诗没有尽头地凝沉吟咏,有时好似一曲典乐无声胜有声地不衰弹奏,有时仿佛一幅画卷默默地印刻在时空的长河里,凄苦之中寄托着希望,悲壮之中包含着绝唱,流淌之中埋藏着天地之光。</p> <p class="ql-block"> 此次徒步的终点是芒棒张家村,以特殊的方式对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明成捐资助学献爱心。地处高黎贡山下、龙江畔、丝绸古道旁的张家村,看似平平常常的村落,实则蕴藏着崇文尚教、耕读经商、爱国爱乡的传统文化,是全国有名的文明村。历史上的张家村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赶着大马帮一头扎进走南闯北的拓荒洪流,在“走夷方”的大浪淘沙中渐显头角,终以南刘之位与东董、西董、北刘相并列,成为腾越州四大马帮之一,至今有近千人侨眷侨属旅居海外,是有名的腾越南部第一侨村。在一代一代张家村侨人桑梓情结传承下,海内外文明交流不断涌入村落,并生根、开花、结果,这里有民国元老李根源题写“文华阁”的魁阁,有眷念依依的洗衣亭,有啼血乡愁的思乡亭,有俱往追昔的水碾房,有传承文明家风的刘氏宗祠,有民国腾冲县长刘福铭的故居,有崇文尚教的及第桥,有广大渔樵耕读的华侨文苑广场,还有镌刻着辉煌人文遗迹的老宅、老巷、古建筑、石板路等等,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族的传承,满眼深厚的文化印记。这里既有膺守备授正五品封典刘沛济带领乡民积极投身抗战的英勇故事,也有现代版农村老党员杨会春六十年亲手缝制2000多双鞋垫匿名转送给子弟兵的美谈。故此,在张家村村委会大楼前,由牛群主代表徒步群,将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两万元现金,递到张家村困难大学生明成手里以圆梦大学,这种别开生面的捐资助学选择方式,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p> <p class="ql-block"> 沿着龙江右侧向下从起点到终点,行程不过十二公里,但收获到的心得可谓满满于怀。踏古道、经陇埂、过村寨,爬山坡、下陡箐、穿密林,跨沟道、越木桥、趟河水,一路冒雨前行,多数情况都是路在脚下。当古道磨得发亮的青石板扑眼而来时,仿佛已穿越到马帮驼铃、金戈铁马、烽火边关的时空隧道,一种凝眉锁喉的情感就不自然地注满心头;当乡村阡陌的遍地翠绿装满眼穹时,又把即将要飞起来的喜悦、愉快、神怡提到胸口,唤醒了人心中久违的疼痛感,灰暗发霉的情感顿时烟消云散;当村寨鸡鸣、犬吠、猪哼、牛哞等声音聚集在一起缓缓入耳时,宛若又回到了离别久远的故乡,历目老树古桥、瓦房炊烟、檐下翁妪、路中嬉童,一种深沉而绵长的乡愁味道早已灌满胸膛;当脚步漫过田埂、河桥、密林、深箐时,思绪在脚步的位移中走向了远方,儿时挑担过田埂东倒西歪的身影,割草、捡粪、砍柴、放牛、捉鸟苦中有乐的印象,单衣、赤足、饥饿、寒冷艰难往来穿梭的情景,像放电影般一幕一幕淡淡回放.......这其中、这人、这路,有的走错了方向,有的走了回头路,有的湿透了脚,有的多次摔跤屁股吻了地,有的汗水满了脸颊湿透了身,有的甚至手被草木划破脚被坎坷歪伤,就连从未发生过意外的摄影师也掉到河里湿了裤,然而,到达终点时,徒步群竟然无一人落下。这是一次徒步又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徒步,在一路冒雨跋山涉水过程中,考验人的不仅仅是人的体力、心力、凝聚力,更是对一个人坚守、吃苦、克难、向前意志力的检验和淬炼。更有意义的是这次徒步,受爱心资助圆梦大学的困难大学生明成也参加了,徒步群的这种良苦用心内涵是丰富宽广的。</p> <p class="ql-block"> 边地腾冲“牛”的徒步群,初始于2014年的那个秋天,是“哥就是牛!”的先行者,在国家倡导全民户外健康运动的感召下,开启了别开生面的人生、生活、生命的哲学的层次思考和提问: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如何健康自己不给社会增加负担?人应该怎样健康有尊严地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如何去做?又怎样去做?.....等等。长时间的思考过后,从千思万虑中理出一个头绪来,那就是:从己身开始,从点滴做起,尝试着先行。然而,面对前途诸多的未知数,“哥就是牛”的拓荒者,试着相约四位兴趣徒步爱好者边走边探索。在漫长的户外徒步行走中,终究摸索出了前行的秘诀,那就是: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我徒步我健康,我徒步我快乐,我徒步我青春。事实证明:从沉浸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从忙碌的路上挤出时间来,从紧张的事务找出空闲来,从繁杂的社会生活纠结中解放出来,迈开双腿,步入山水,自我解脱,长期萎缩的心肺功能恢复了,原来患有的身体疾病不见了,基于工作生活压力而带来的纠结、困惑、意乱也灰飞云散了,收获到的是:满满的好心情,满满的幸福感,满满的青春活力,满满的向上力量。长期的户外徒步行走,在足迹遍及腾冲及周边山山水水和村村寨寨的同时,眼耳鼻舌身也不自觉地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蜂蝶鸟兽,古桥老树,古道老巷,每一处风景无不在,每一物无不通透着哲理,每一个角落无不蕴藏着奥秘,在山水之间荡涤心灵,在体验感悟中增长见识,在自然中找到平衡和谐共生。并逐渐在关注自身收获的同时,渐渐尝试着走向社会,倡导环保理念保护环境,走村串寨时开展法治宣传和护林防火宣传,利用各种平台宣传腾冲讲好腾冲故事,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爱国、爱乡、爱家活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开展捐资助学献爱心,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至今,边地腾冲“牛”的徒步群,除此捐助芒棒张家村困难大学生明成外,还正在资助着蒲川困难大学生跃进,原资助的明光沙河困难大学生小欢已圆满完成学业并找到了工作。</p> <p class="ql-block"> 如今,边地腾冲唤名“牛”的徒步群,已走过了十个春秋,参加徒步的徒友遍及省内外,人员已从伊始的几十人发展到近三千人。在长期的行走中,这个徒步群探索出来了一整套成熟的运行规矩,完善的群规中明确定性了徒步为非营利性质AA制的户外活动,宗旨是尊重包容、团结友爱、绿色环保、健康向上、爱国爱乡,口号是我徒步我健康、我徒步我快乐、我徒步我青春,有多渠道的专门路线策划者,有默默无闻的后勤保障者,有无私奉献的摄影宣传者,有专业的应急救援准备者。在长期的行走中,这个徒步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行走精神,遇到各种困难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友爱团结,遇到各种挑战坚守自我、挺拔勇气、敢于面对,行走中尊重敬畏大自然、爱护一草一木、不乱丢垃圾,交谈中相互分享技术装备、分享所见所闻、分享感受感悟,所有人自觉遵守群规、听从统一指挥、加强自我保护,等等。在长期的行走中,这个徒步群的行走理念已然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每个徒友都养成了践行爱心和善举的习惯,积极主动帮助他人,传递温暖给人,无论是步入山野,还是经村过寨,怜悯不还价地购买农村大哥养蜂、购买农村大姐的土豆、购买农村大爹的竹萝、购买农村大妈的土鸡蛋、购买农村孩童的水果鲜花核桃等等,只要能力所及都毫不犹豫选择。</p><p class="ql-block"> 边地腾冲唤名“牛”的徒步群,他们就像是行走中的爱的使者,把从心底发出的爱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为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在未来行走的旅途中,行走的路将越走远远、越走越广、越走越长。</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