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朱子文化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城关镇,是朱子文化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文化苑建筑面积7316平方米,采取仿宋建筑风格,融合"龙舌燕尾脊"等传统元素,于2015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全国首家明清古匾专题展馆,现存1500余方历代匾额及千余件楹联木雕,集中展示朱子理学文化和传统工艺精髓,其所在的朱子文化园还包含朱熹塑像广场、南溪书院等景观,形成完整的文化研学体系。</p> <p class="ql-block"> 该博物院由收藏家陈明青(尤溪县人)担任院长,以古建筑保护和木雕文化传承为主,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项目。</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五福堂大座屏】</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藏品,该物件它通常摆放于祠堂入口处,用来改变风水格局,相当于现在的玄关功能。座屏上刻有二十四孝图,以及八仙与童子的故事,本藏品寄托着主人希望子孙后代能集齐五福,并将仁孝思想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惊喜与发现。展厅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文明的碎片在此拼凑成完整的时光卷轴。驻足倾听——每一件展品都在低语: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p> <p class="ql-block"> 朱子文化苑展厅陈列1500余方明清匾额及木雕精品,重点展示镇馆之宝"清代大照壁"。该照壁集300余片雕花板,展现"诗礼传家"主题,辅以金丝楠木、黄花梨等珍稀材质,彰显传统木艺与理学文化的融合,配合"问渠那得清如许"互动装置,体现朱子理学"源头活水"的当代价值,突出朱子文化在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中的纽带作用。</p> <p class="ql-block"> 朱子文化苑内的朱熹雕像采用楠木材质制作。该雕像是朱子文化园的核心景观之一,楠木在传统文化中常用于祭祀和重要建筑,象征尊贵与传承。 </p> <p class="ql-block"> 【锦绣传芳】</p><p class="ql-block"> 锦绣传芳是庄姓的堂号,源自南宋庄氏家族的历史典故。锦绣传芳是闽南庄姓家族的标志性堂号,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如今,福建永春、泉州等地庄氏后裔仍保留这一传统,门楣悬挂“锦绣传芳”匾额,体现对先祖德行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 木雕藏品主要由民间收藏家陈明清先生历时30年收集,内容横跨元、明、清、民国等时期,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其中,清代大照壁以300余片重复花板雕刻经典人物故事和吉祥图案著称,被誉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含饴珩庆”是清代宫廷乐章中用于皇太后寿诞庆典的特定祝颂用语,出自乾隆七年(1742年)制定的《中和清乐·海上蟠桃》乐章,该乐章为太和殿册封皇太后徽号仪式所用,以“孝治烝烝天下仰”将家庭伦理扩展为治国理念。</p> <p class="ql-block"> 五福临门:一福富贵,二福好德,三福长寿,四福康宁,五福善终。</p> <p class="ql-block"> 禄山高耸,事业顺利,步步高升,金玉满堂,万象更新。</p> <p class="ql-block"> 寿字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生命延续、健康长寿的核心内涵,共同构建了独特的尊老文化体系。</p> <p class="ql-block"> 喜的意义既包含个人情感层面的快乐与满足,"喜"的本义是"快乐、喜悦",既指代个体因收获或成就产生的内在满足感,也延伸为对美好事物的主动追求。</p> <p class="ql-block"> 【千年金丝楠木四大花瓶】</p><p class="ql-block"> 四大花瓶取材为特级金丝楠木,每个花瓶高3米,直径1.2米,以榫卯技艺拼接而成。瓶身正面分别刻有"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字里面的图案场景体现了每个字的含义。瓶身后面则分别刻有朱熹的"春、夏、秋、冬"四季诗。</p> <p class="ql-block"> 安处善是中国古代倡导的一种处世哲学,核心含义是以善良为前提行事,将行善作为安身立命之道,追求平安与道德的统一,该词强调以善为根基实现身心安宁,与孔子“富而好礼”、孟子“居仁由义”一脉相承,强调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性,如“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倡导道德自律与平和心态的结合,避免为利益违背良知。</p> <p class="ql-block"> 每当我抬头看见那块熟悉的牌匾时,心中就充满了力量和信念嘛。</p> <p class="ql-block"> 一块牌子一份情,家神威严又慈祥明。</p> <p class="ql-block"> 【朱子格言】表达了对趋炎附势和傲慢无礼行为的批评,提倡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反映了对人格尊严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寿匾常作为家族重要仪式道具,如庆寿时悬挂匾额,既是对长辈的祝福,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象征。在社交场景中,寿匾成为传递情谊的实物载体,如"福禄祯祥"牌匾常用于重要场合表达美好祝愿。 看那牌匾闪闪发亮,是家神的荣耀在闪光呀!</p> <p class="ql-block"> 中国牌匾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其文案往往精炼而富有深意,既体现了建筑的功能与特色,又蕴含了主人的情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馆内设置"中华匾额第一馆"主题展区,系统收藏明清时期科举功名匾、寿庆匾、堂号匾等七大类别匾额。其中包含朱熹手书"鸢飞鱼跃"等复刻作品,以及清代"进士第"原匾等珍贵文物。另辟有朱子文化专题展区,通过文献典籍、书画作品等展示朱子理学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 清代【木刻碑文】</p><p class="ql-block"> 十六片一套的木刻碑文,材质为老鸡翅木,质地柔和,纹理细腻是难得的上等料制作而成。刻字内容《训士箴》,书体是集朱子之遗墨而成,洒脱自然。全文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字字珠玑,是自勉以及教导后人的优秀锦句。</p> <p class="ql-block"> 屏风通过折叠式或立式结构划分室内功能区,将宴会场景分为听乐、观舞等不同区域。挡风御寒:早期建筑气密性差,屏风置于床榻四周形成闭合空间,结合炕、枕屏等加强御寒效果,遮蔽隐私:在厅堂或入口处阻挡视线,增强空间私密性,一般采用浮雕、透雕、刺绣等工艺,遵循“背山面水”理念,作为心理屏障象征“靠山”,同时挡厄运、聚福气,与影壁功能相通。</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忠"被视为臣子对君主的一种重要道德要求。臣子需要尽忠职守,为君主和国家尽心尽力。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但"忠"字所代表的忠诚、无私、尽责等品质仍然被广泛认可和推崇,"忠"字常被用来形容对事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奉献。</p> <p class="ql-block"> 【朱子神龛】</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时期的藏品,是古时候放在书院内,供学者们参拜圣贤,瞻仰激励之用。中间的金像人物是朱熹,周边所刻的则的内容为《朱子家训》,开篇详尽的介绍了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所要具备的品格,例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等等,全面阐述朱熹的治家、做人准则即仁义礼智信之大思想。</p> <p class="ql-block"> 清代【《传家裕后惟勤俭耕读》大座屏】</p><p class="ql-block"> 此物件宽达11.3米,呈三间八字开状,外形如同一座精致古典的房屋。正上方的"传家裕后惟勤俭耕读"体现了主人家的治家理念:想要祖孙后代兴旺发达的话,唯一能做的是勤奋节俭耕地读书。每一片花板或是吉祥花鸟,或是名言锦句,逐一表达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清代【孝友流芳】大照壁</p><p class="ql-block"> 正中挂着清代的"孝友流芳"匾,在中间的位置宣扬了儒家经典思想:"孝、弟、忠、信、礼、义、仁、智"。左右两边还刻有朱熹的"四个之本"。下方的八块刻板内容是出自道教经典,宗旨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照壁无处不体现主人对子孙后代能够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修身正己等各方面要求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清代《孝友流芳》大照壁】</p><p class="ql-block"> 正中挂着清代的"孝友流芳"匾,在中间的位置宣扬了儒家经典思想:"孝、弟、忠、信、礼、义、仁、智"。左右两边还刻有朱熹的"四个之本"。下方的八块刻板内容是出自道教经典,宗旨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照壁无处不体现主人对子孙后代能够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修身正己等各方面要求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 【阴沉木雕】</p><p class="ql-block"> 阴沉木是埋藏长江流域六千年的自然瑰宝,每道纹理都镌刻着远古记忆,金丝楠木纹理如流动的金色河流,阴沉木自带千年碳化形成的独特肌理,"纵有黄金满箱,不如乌木一方",既是避邪镇宅之物,也是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