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 《登相公山观日出》作者浮萍</b></font><b></b></h1> <h1> 如果说百里漓江是镶嵌在广西桂林境内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那么相公山则是深藏于万山丛中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它位于兴坪镇境内的漓江西岸,在黄布滩(亦称黄布倒影)和九马画山两著名景点之间,距桂林市区约57公里,距阳朔县城约28公里。因2019年《人民摄影报》刊登周正森所拍的“日出时分”一举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新贵打卡点。</h1> <h1> 来到兴坪古镇的当天,一沐居酒店的管家,就帮我们安排好了翌日晨去相公山的一切事宜。每人60元,包括往返上山的车票和船票,不含门票(门票半价30元,65岁以上免票)于是,2025年04月11日那天凌晨五点,一位当地村民师傅来酒店接我们,步行走过几条黑漆漆的街巷,送至停泊在兴坪码头的轮渡上(相公山与兴坪古镇隔水比邻)船几分钟便到达江的对岸,又乘汽车沿曲折的盘山路向上行驶十多公里,抵达山麓售票处时,昨晚看到的那轮圆月和几颗白色小花朵似的星星还嵌在藏青色的夜幕里。</h1> <h1> 相公山虽不甚高,但路却陡峭。好在近年修建了上山的台阶,据说有四百余级。黑夜的山路如羊肠一串,更觉险峻,循石阶而上,攀栏盘旋以登,仿佛置身黔川道中。就体力而言,无疑至七十岁后逐渐衰退为不可抗拒的事实,所幸腿脚还算康健。感谢影友王宁帮我背着双肩包,减轻了登山的负重。终于赶在日出前,六点十五分抵达相公山观景台(山顶观景平台,分为上下四层)的最高处,一睹漓江第一湾的风采。</h1> <h1> 我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浪石村口,江水至此呈之字形流向二郎峡,形成漓江第一湾。江里一堆堆嶙峋裸露的石块,堵住水流,激起层层浪花。村后数以百计、姿态万千的大、小山峰,参差相连,像忽然从江水里涌出,构成一簇簇峰林,耸立在我的面前。如雨后春笋,层见叠出,风韵绰约;似刀剑直立,兀突石骨,峻拔秀挺。远远望去,宛如一团团从天空坠落的青云,凝结在浸染着曙色的漓江里。其山形之奇特,层次之丰富,变化之多样,可谓兴坪阳朔山景之集大成。</h1> <h1> 这是一片生长在百里漓江中的“云南石林”,玲珑剔透;这是一幅悬挂在蓝天白云间的“水墨画卷”,奇伟壮观;这是一处经典的人世间罕见的“岩溶峰丛”,形态各异。桂林山水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当属峰丛,分布在漓江两岸。一座座山峦在汪洋大海的水底升起,经历了亿万年陵谷的迁移、风雨的洗礼,形成了这隽秀挺拔的峰丛。是地质、气候、水文等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系列的偶然和巧合相互碰撞的结晶,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h1> <h1> 相公山沿途风景平平,到达山顶视野便豁然开阔。极目远眺,重峦叠翠,错落有致,蜿蜒的漓江在这里转身回眸,于千山万壑间展露出她婀娜的倩影。那江中浮嵌着一块小小的绿洲上,村舍、房屋、农田、修竹依稀可见。“太阳,太阳出来了……”在游人的惊呼声中,我翘首东望,一轮红日出现在“积山万状”的峰峦上方。最初只是一个圆圆的红点,羞答答地躲在山那面,云里边,时隐时现,给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h1> <h1> 接着,那圆圆的红点,渐渐变成一条长长的红带,慢慢在扩大着。这条长长的红带越来越亮,向着天穹上展开,将无与伦比的光华编织成七彩缤纷的朝霞。这时,水天极处,滃染着一片橙红。片刻后,太阳如火球,推开了云霞,腾空跃出,挂在天际的一隅,远处的山峰,闪着奇光异彩。那太阳,那朝霞,其周边被灰蒙蒙的云层围裹着,不象炎热的旱天那样火辣辣的鲜红,却显得明净清澈,金光灿灿。</h1> <h1> 虽然日出日落,周而复始,是阳光与黑暗交替的自然现象。然而,每每看到那万道红光从天而降,绚丽的彩霞变幻着光和影,依然感觉眩人眼目,振人心魂。尤其是不远万里,历经艰辛,在向往已久的名山胜水荟萃地,正如那日在兴坪相公山看到日出,在阳朔工农桥拍到落日,在桂林日月双塔欣赏晚霞,那溢满心头的幸运之感,“卷不去”“拂还来”。当观景台上挤得满满的游人逐渐散去后,特请同日登山的影友“不周山下”为我拍了几张照片,快门按下的瞬间,留住了我与相公山的情缘。</h1> <h3><font color="#333333">桂林日月双塔晚霞(摄于2025.04.16)</font></h3> 阳朔工农桥落日(摄于2025.04.14) <h1><font color="#ed2308">作者:浮萍(2025.08.06)<br>摄影:浮萍(2025.04.11)<br>拍摄地点:兴坪相公山<br>配乐:古筝/梅花三弄</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 摄于2025.04.11.兴坪相公山</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影友王宁(摄于2025.04.11)</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