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了一次还是两次少林寺,我确实不太记得了,时间有点久了,大约是在电影《少林寺》放映十年之后。</p><p class="ql-block"> 和其他寺庙一样,该有的元素少林寺都有,留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它的大门和塔林,这是电影里僧人和王仁则激烈打斗时见过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寺庙里香火旺盛,许是游客多的缘故。大都是慕名远道而来,除了参观,来都来了,顺便烧个香拜个佛,也不是难事。我也不能免俗,随排队的人群排到一个抽签的台前,抽了一根签。抽签是免费的,一旁的僧人这样介绍,他指引你还是随人群去向前走,去找大师解签。</p><p class="ql-block"> 排队过程中,看到前排有人掏钱,而且数目不菲,遂脱离队伍,挤上前一看,解签大师面前的大桌面上,摆着几本登记册,就跟我们平时有朋友做事,我们去随份子,人家都有个登记册一样,记载你的人情多少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趁大师不备,翻开就近的一本,上面分明记着666、888、999这样的吉利数字。和尚解签,先找你要你家人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然后说有什么难需要化解,佛法圣地,胆小的都诚惶诚恐,赶紧掏钱消灾。当然,也是有钱的人。像我这样出差顺便来的,既不心诚,也没钱,只好趁人不注意,转身溜之大吉。离开少林寺,回来的路上,还对这事心有余悸,只能安慰自己,这不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在少林寺没掏钱解签,更没去烧高香。但还是为少林寺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河南的面食是有口皆碑的,来到少林寺,必须尝尝这个。贡献不在大小,心诚则灵。</p><p class="ql-block"> 根据以往的经验,北方吃面都是大碗,分量多得根本吃不完。于是,我们四个人要了两碗,准备分吃。结果与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僧人打扮的服务员端上来两个直径约十公分,在我们家乡应该叫碟子的小碗。我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只好同样的又要了三份,才算解决了肚子问题。</p><p class="ql-block"> 为打破尴尬局面,除了面条,我们还要了一份少林野菜,这野菜口感口味都不错。离开少林寺的路上,我们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野菜,到底是什么呢?以前从未吃过,还真是少林一绝。</p><p class="ql-block"> 后来外面吃饭,有时候想起来,都要问问老板,有没有这个菜,回答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不知道是个啥。</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岁末,在十堰出差,顺道又去游了武当山。在山上也吃了一顿饭,朋友接待,朋友点的菜,吃的过程中,突然尝到一丝熟悉的味道,是少林野菜?再吃,确定是它。赶紧问朋友,他也说不清楚。我不依不饶,随服务员来到后厨,他指着地上一大堆菜叶说,就是它,红薯叶。</p><p class="ql-block"> 说也怪,那之后,到哪都能吃到这个菜了,包括我的家乡,不管你是去大酒店,还是小餐馆,你想吃这个,随便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