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中国佛教</b></p><p class="ql-block">1、起源 </p><p class="ql-block">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派十余人出使西域,辗转来到今阿富汗一带的古大月氏国(zhī西域古国名,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拜求佛经、佛法。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返回中土。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修建了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官办佛寺——白马寺,它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p><p class="ql-block">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因文化背景全然不同,故被视为与当时流行的黄老神仙方术同类,仅通行于少数的王公贵族之间。到了汉末三国时代,佛教逐渐由上层遍及民间,弘化地区也由洛阳、长安往南方展开。</p><p class="ql-block"> 我国目前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p><p class="ql-block">2、核心教义 </p><p class="ql-block"> 佛教以<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四圣谛</b>(圣谛:古印度语言巴利语,即圣者的真谛。圣,意为神圣的、尊贵的、圣者。谛,意为真谛、真理、真实。)、<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八正道</b>为核心教义,强调缘起性空、因果法则与中道思想,旨在引导众生通过修行实现涅槃解脱。</p><p class="ql-block"> <b>四圣谛</b>:</p><p class="ql-block">苦谛:揭示人生的本质是苦,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等八苦根源。</p><p class="ql-block">集谛:痛苦源于贪欲、嗔(chēn ,生气发怒)恨、愚痴等烦恼及业力累积。</p><p class="ql-block">灭谛:通过修行可断除烦恼,达到涅槃(彻底解脱痛苦的状态)。</p><p class="ql-block">道谛:提出具体修行方法,如八正道。</p><p class="ql-block"><b>八正道</b>: </p><p class="ql-block">包含正见(正确认知)、正思维(清净意念)、正语(真实言语)、正业(正当行为)、正命(合理谋生)、正精进(持续努力)、正念(专注觉知)、正定(禅定修习)。</p><p class="ql-block"> 核心哲学思想: 缘起性空。性空是佛教术语,认为万物皆由因缘和合而生,万物本性随时空流转,并非永恒不变,不起执著心即无痛苦。主张“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的因果法则。 </p><p class="ql-block">3、最基本的戒律和修行内容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五戒、十善</b>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和修行内容,是修心养性之本。</p><p class="ql-block"><b> 1、五戒:</b></p><p class="ql-block">(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p><p class="ql-block"><b> 2、十善:</b></p><p class="ql-block">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将身、口、意三业(业在佛教中指身体的行为。佛教将行为分为三类:身业、口业、意业。)分为十种:</p><p class="ql-block"> (1)身业(身业特指身体动作产生的行为,其善恶直接影响因果报应)有3种:不杀、不盗、不邪淫;</p><p class="ql-block"> (2)口业有4种;不妄语、不两舌(搬弄是非)、不恶口伤人、不说绮语(qǐ yǔ,指的是花言巧语,所谓“笑里藏刀”;或说轻浮无礼不正经的话。目的是叫别人上当,用花言巧语来欺骗。); </p><p class="ql-block">(3)意业(思即是意业)有3种:不贪、不嗔、不愚痴。 </p><p class="ql-block"> 这是十善,反过来就叫十恶。佛教戒律和修行的内容很广,五戒十善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先把五戒十善修好,根本没有佛教徒的气质。如不持戒而修禅定,也会落入魔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少林寺</b></p><p class="ql-block"> 1、简介 </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村, 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87亩,少林寺有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建筑少林寺塔林。2025年7月27日前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 </p><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chà,佛教的寺庙 ), 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五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丰碑。它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武学成就,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少林精神“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慈悲为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追求卓越、追求真善美。 少林寺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p><p class="ql-block">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山门 </p><p class="ql-block">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少林永化堂 </p><p class="ql-block">少林永化堂,创立于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开山祖师是明朝钦命祖庭少林寺传曹洞正宗第26代嗣祖沙门、住持大和尚、因精通禅武医学而被誉为僧中之杰的无言正道禅师。 有:<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在永化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少林功夫 </p><p class="ql-block">少林功夫的总称:少林七十二艺。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p><p class="ql-block">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禅武合一</b>。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凡习功夫者,不论软功硬功,胥以凝神固精,静心敛气为主。同时也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释永信</b></p><p class="ql-block">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男,汉族,1965年9月6日出生,安徽颍上人,第九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首位拥有MBA学位的方丈 。</p><p class="ql-block">1981年(16岁),释永信前往少林寺出家,并拜方丈释行正为师。</p><p class="ql-block">1986年(21岁),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p><p class="ql-block">1987年(25岁),释行正圆寂,释永信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务。并成立少林寺武术队。</p><p class="ql-block">1988年,为缓解寺庙周边地区群众疾病情况,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1994年,成立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开展扶贫助残救灾活动。1996年,创办《禅露》杂志。</p><p class="ql-block">1998年7月(33岁),当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p><p class="ql-block">1999年8月(34岁),担任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并建立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学”概念。</p><p class="ql-block">2001年,创建少林寺网站 。2006年,获得美国体育学院“国际荣誉博士称号” 。2008年,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开通淘宝店铺,开始销售禅修用品、少林元素等文创作品 。2012年,担任中国第一家佛教高等院校河南佛教学院院长 。2020年12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先后出版了《禅露集》、《动身不动心》、《少林学论文选》、《少林功夫》等多部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情况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等问题,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2025年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公告:坚决拥护和支持对释永信的依法处理决定,同意对其戒牒予以注销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结束语】 </b></p><p class="ql-block"> 1、因为是新闻热点,所以对释永信、少林寺、中国佛教等就产生了好奇心。也就认真地学习了佛教的有关知识,弥补了自己知识空白点。</p><p class="ql-block"> 2、释永信也好、佛教知识也罢,对我的启示就是:生而为人、当日日精进!虽欲自修而年已蹉跎,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但越是窘困的时候,决不能颓废怠惰,越要从严从实加强自身修养,涵养静气、书卷气、正气、大气,全方位提升自己!</p>